(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pptx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4542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48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考报告】,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 1.概念:是指_和_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_。(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产业活动,持续上升,逐渐转移,3.城市化意义,(1)有利于_与_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_。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提高区域的_。 (5)影响乡村的_,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乡村,产业结构,整体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动力:_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

2、,城市化水平越_;反之就越_。城市化的动力首先是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其次,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_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城市的兴起又与_的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社会经济,高,低,工业,第三产业,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城市化(1)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已推进到_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_,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出现高水平的_连绵带,城市绿化率高。(2)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居民外迁,表现出_的迹象。为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

3、设了较多的_和工业区。,相对成熟,高,大都市,衰落,卫星城,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低,快,亚洲,非洲,南美,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3.中国城市化,快,增加,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大中小,人居,一、城市化及城市化动力机制(必考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请说明原因。,提示: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原因之一是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其次是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探

4、究归纳城市化及动力机制,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动力及结果,2.影响城市化的动力,学以致用 读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城市工业产值增加 B.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C.城市面积扩大 D.城市数量增加 (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解析 第(1)题,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图中直接显示的是城市面积扩大。第(2)题,城市化的推动力是社会经

5、济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发展,而城市化也会促进工业化。 答案 (1)C (2)D,二、城市化特点(必考b),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种说法准确吗?,提示:上述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没有“一般情况”这个前提就不准确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一般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探究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学以致用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下图是“甲

6、、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2)随着城市化发展(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 B. C. D.,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图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图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

7、市化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别,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答案 (1)C (2)B,教材P39 活动思考 提示 1.这是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自身的原因: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城市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向边缘区迁移,带动了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二是城市外围的原因,郊区或者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活条件和城市的差距越来

8、越小;三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居民可以克服城乡之间的交通阻力,很方便地在城乡之间往返。,2.不合理。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南美洲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是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出现了“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则表现为“滞后城市化”,即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9、,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3.略。,4.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反过来,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高,就越可以带动附近地区经济的增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材P40 活动探究 提示 1.略。 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