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 【山东省烟台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制度文明的文化基因王 博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其中也包括制度文明。这种强势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革命带来的国家实力的壮大,以及由此给西方人带来的文明优越感。这种局面使抱有“天朝上国”梦的国人对绵延数千年的自身文明一度陷入深深的质疑和焦虑。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器物、制度、观念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化。但安顿人类生活秩序的制度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却要求社会相对稳定甚至偏于保守。于是,技术革命和制度文明两种演进逻辑的冲突在现代社会就有各种表现。从法治角度看,立法体现出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尤其
2、在社会转型中,我们制定很多新的法律法规,或者经常修改法律,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但如此一来,制度的滞后性得以缓解,稳定性却受到挑战。如果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人治、德治、法治等社会治理模式都算作制度文明的范畴,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这几种制度文明都有所体现,只不过不同时期侧重的分量不同。按照梁漱溟的说法,传统中国是“融国家与社会,摄法律于礼俗,以伦理代宗教” 。如果用礼法合治来概括中国古代治理的特点,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法和西方现代的法的精神有云泥之别。法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也不能和西方相提并论。伦理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否认的特色,重视法律的伦理内涵也是传统制度文明的特色。这种特色在社会制度构
3、建上更是趋向求稳定。中国不能只在西方法治后面亦步亦趋,在制度构建中需要表达中国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制度文明背后的文化基因。值得注意的是,奠基传统中国制度文明的独特文化体系不是凭空而来的。中国地处北半球东段,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季风气候显著,地形多样复杂,沃野千里,适宜农耕。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中华文明对环境的感思甚至眷恋,养成了我们依赖土地、逐水而居、安土重迁等民族性格。有学者将传统中国社会的生存方式称为“静态”模式。这种生存方式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割裂自然本根。而近代西方一些国家热衷于海上贸易;后来又受资本驱动,进行全球扩张。传统中国人对商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低于农业活
4、动。这种社会形态为礼法合治这种特殊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能。中国古代的德治、人治和法治其实是纠缠在一起的,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的“社会性道德”深入每个人的骨髓,使得人人具有自律的本能。中国人政治理2想中的人治不是那种暴力压制性的,而是心悦诚服甚至感恩戴德,因此中国社会政治建立的基础具有非功利性。而西方舶来的法律是“功利计算”的产物,是在伦理收缩之后以私有制为基础建构的。因此,近代中国学者学习西方法治规则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西方法治观念与中国传统道德要求的无私、重义轻利等格格不入。传 统 中 国 的 制 度 文 明 及 其 哲 学 观 念 , 是 中 国 对 世 界 的 独 特 贡
5、 献 。 无 论 古 代 中 国 还 是 古代 西 方 的 城 邦 , 都 曾 经 是 相 对 封 闭 的 文 明 体 系 , 对 外 交 流 是 偶 然 的 。 虽 然 今 天 的 经 济 全 球化 使 得 地 球 变 成 了 “地 球 村 ”, 各 种 文 明 之 间 相 互 交 流 借 鉴 , 然 而 地 方 性 依 然 没 有 彻 底 让 位于 全 球 性 。 这 种 地 方 性 是 深 藏 在 每 个 人 心 里 的 文 化 基 因 , 即 使 学 习 外 来 的 制 度 , 也 要 适 应这 种 文 化 基 因 。 最 具 生 命 力 的 制 度 形 态 一 定 扎 根 于 本 土
6、 文 化 之 中 。(选自 2017 年 2 月 13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 国 制 度 文 明 是 由 西 方 强 势 传 入 的 , 其 强 势 的 原 因 在 于 西 方 国 家 的 强 大 实 力 以 及西 方 人 的 文 明 优 越 感 。B在现代社会中,制度文明和技术革命在演进逻辑上存在着冲突,但二者有着共存的空间,并非不可协调。C中国古代社会整合了人治、德治、法治等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势,因而优于单纯讲法治的西方现代治理模式。D礼法合治成就了中华民族依赖土地、逐水而居、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与传统中国社会“静态”的生存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
7、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而致使国人开始质疑自身文明写起,自然引出了本文有关“制度文明”的论题。B文章第二段将中国古代的法与西方现代的法进行比较,指出重视法律的伦理内涵是中不国传统制度文明的特色。C文章第三段从传统的农耕文明说起,分析了奠基传统中国制度文明的独特文化的来源,明确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文明不同于西方的原因。D通过逐层论证,文章在结尾进一步阐明观点在全球化时代,要建立最具生命力的制度文明,一定要打破地方性的束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会经常修改法律或出台新的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制3度文明的稳定性受
8、到影响。B借鉴中国传统制度文明中重视法律伦理内涵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制度文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C尽管中国社会政治建立的基础具有非功利性,而西方法律则以私有制为基础,但二者都追求社会的相对稳定。D中国传统制度文明与西方制度文明各有特点在与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适应性问题,不能机械照搬。【参考答案】1B2D3B【试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
9、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4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
10、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
11、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
12、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 ,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5程。B封建君王只有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
13、了两千多年的稳定。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豪强大族推行均田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因操之过急导致政权灭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实行门阀政治是维持政权的最好选择。D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然而随着新的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出现,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B门阀政治在魏晋南北朝时延续达数百年,这警示后世统治者如果中央政权不能抑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C李唐政权在天宝之后走向消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当初政权走向稳定和强大所依赖的均田制因中央政权对地方行政的失控而遭到了破坏。D从元明清三代所采用的土地政策和对边疆的控制力可以看出,在古代要绝对控制土地所有权和分配体系才能有效控制边疆。1B62C【 解 析 】 C 项,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抑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