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94704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 儒家的“格物致知” ,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

2、、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老子的“玄览” ,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 ,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在佛家看来, “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

3、“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 ;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 ;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 (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 ;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 ,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这种悟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质尤其在中国禅宗中得到典型的充分的呈示。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

4、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总体上说,以儒道释特别是中国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方式,完全超出了康德所划定的“感性、知性、悟性”的认识框架,超出了康德将理性视为认识的最高形式的观点,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因此,感性、理性、悟性应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它们都不可缺少。 (摘编自侯才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 )2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悟性思维方式在禅宗和佛教中有很多体现,为了开悟,需要“菩提”的智慧,方能悟到“涅”的真理。B儒家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玄览”是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它反对理性主

5、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C康德建构的人类认识模式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而容纳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D中国禅宗的悟性理论超出了康德的认识框架,进而也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西哲学视角审视东方悟性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B文章以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理性主义”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悟性主义”的价值。C对于认识模式,文章先交代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接着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最后完善了认识结构。D 文 章 在 论 证 中 以 大 量 的 篇 幅 阐 述 中 国 禅 宗 的 “悟

6、性 ”思 维 , 表 明 了 中 国 禅 宗 是 中 国传 统 哲 学 的 代 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用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哲学,那么中国哲学就是不可思议的、神秘主义的、直觉的存在。B鉴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各自特点,由此可知未来文化就不应是“西方文化” ,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C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对悟性思维的梳理和挖掘,也是对原有人类认识结构的补充和丰富。D 只 有 读 懂 精 密 详 尽 的 佛 教 义 理 , 从 而 在 刻 苦 修 行 的 实 践 中 取 得 丰 富 的 悟 性 体 验 , 才能 觉 悟 真 理 实 相 。【参考

7、答案】1C32D3D【试题分析】说法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可知,儒家的“格物致知” “绝非理性主义” ,而道家的“玄览” “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D 项,“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不当,原文是 “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么没有史诗呢?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不是。 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的诗歌, 生民 公刘大明等记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

8、事件。但它们是祭歌,属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句就结束了。这就是说,中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的赞歌。这表明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中国直到元代才出现。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 湘君 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离合的一段过程。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成为九歌中最富于

9、抒情性的4作品。那么,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欧洲的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这同样是因为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留下来的自然也就较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中囯长篇叙事诗因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长。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 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而已: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鼓

10、词大多叙述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 。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可见中国的故事多是在小说发达以后才大量成长起来的。唐人的传奇几乎不入戏曲的,这说明小说发展了叙事的特长,才带来了丰富的人物故事情节,于是才有了戏剧和长篇叙事诗。而小说又总是晚出的,中国如此,欧洲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诗歌在小说出现之前承担了一部分叙事的使命,而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以抒情为中心,等到小说发达时,抒情诗的传统早已充分发展,诗的国度也早已形成。 从这里,可以得出怎样的

11、结论呢?这就是:中国的诗歌是依靠抒情的特长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相反,正因为为走了抒情的道路,中国才成为诗的国度。从文学史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补偿的,但就诗歌来说,这个路子走对了。(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抒情之路。C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仍然是小说。D 小 说 出 现 之 前 , 西 方 诗 歌

12、有 一 部 分 叙 事 功 能 , 中 国 诗 歌 则 没 有 , 这 是 因 为 中 西 方 诗5歌 发 展 路 径 不 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B第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损失” “代价”承接上文, “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C文章运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思路:第段总写,段分写,段总结全文。D文章观点鮮明,所举例子如九歌 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翔实,令人信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素材来看,周武王伐殷可以写成浩繁的史诗,但先人们却写成了抒情诗,这是由中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决定的。B 长恨歌一百二十行,在中国篇幅算长的,但难以和西方的叙事诗相提并论,因为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C就文学史而言,中国诗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没有史诗、戏剧出现较晚等代价,但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D中国诗坛因为中国诗歌走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繁荣,如果能同时走抒情和叙事两条路,那中国诗坛会更加繁荣。1B2A【 解 析 】 A 项,本文的重点是阐述中国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3D【 解 析 】 D 项,根据文意“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 ,可知走叙事这6条路并不能使诗歌创作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