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4706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释文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 ,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

2、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21词语理解(1)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_” ,_好知不好学 通“_” ,_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通“_” ,_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通“_” ,_答案 汝 你 智 聪明 无 没有 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2)一词多义就Error!亡Error!答案 动词,靠近、接近/动词,担任/动词,成就副词,通“无” ,没有/动词,逃跑/动词,灭亡(3)古今异义古之学者为己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_今义:学生。其蔽也贼古义:_今义:偷东西的人;

3、做大坏事的人。其蔽也绞古义:_今义:缠在一起。则民不偷古义:_今义:盗窃。答案 学习的人。年轻人。害。急切,不容忍而伤人。浇薄,不厚道。(4)虚词归纳3为Error!答案 动词,成为/动词,治理/动词,认为/判断词,是/介词,被/介词,为了/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2词类活用(1)贤贤易色:_(2)事父母,能竭其力:_(3)就有道而正焉:_(4)不贰过:_(5)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答案 (1)前“贤”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崇尚;后“贤”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用尽 (3)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4)数词作动词,重复,再次出现 (5)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4、这里指不偏爱3特殊句式(1)生而知之者,上也。(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4)君子笃于亲。(5)敏于事而慎于言。(6)陈亢问于伯鱼曰。(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答:_答案 (1)(3)判断句,(4)(6)介宾短语后置句,(7)状语后置句。4语句翻译(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_(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_(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译文:_(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译文:_(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_答案 (1)我不是生来

5、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4(2)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3)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犯上作乱;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4)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喜欢学习,他从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也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却不幸短命死了。(5)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而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文本名句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

6、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外名句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51.孔 子 曰 : “生 而 知 之 者 , 上 也 ; 学 而 知 之孔 子 说 : “生 来 就 知 道 知 识 的 人 , 是 上 等 的 ; 学 习 以 后 才者 , 次 也 ; 困 而 学 之 , 又 其 次 也 ; 困 而知 道 的 ,

7、 次 一 等 ; 遇 到 困 难 再 去 学 习 的 , 又 次 一 等 ; 遇 到 困 难 还(论语季氏)不 学 , 民 斯 为 下 矣 ! ”不 学 习 , 这 样 的 人 就 属 于 下 等 的 了 ! ”2.子 曰 :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好 古 、孔 子 说 : “我 不 是 生 来 就 有 知 识 的 人 , 而 是 喜 欢 古 代 文 化 、(论语述而)敏 以 求 之 者 也 。 ”勤 勉 地 去 追 求 它 的 人 。 ”3.子 曰 : “ 十 室 之 邑 , 必 有 忠 信孔 子 说 : “即 使 只 有 十 户 人 家 的 小 地 方 , 也 一 定 有 像

8、我 孔 丘(论语公冶长)如 丘 者 焉 ,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 ”一 样 忠 厚 诚 实 的 人 , 只 是 比 不 上 我 孔 丘 喜 欢 学 习 啊 。 ”4.子 曰 : “由 也 , 女 闻 六 言 六 蔽 矣 乎 ? ”孔 子 说 : “仲 由 呀 , 你 听 说 过 六 种 品 德 和 六 种 弊 病 吗 ? ”对 曰 : “未 也 。 ”子 路 回 答 说 : “没 有 。 ”“居 ! 吾 语 女 : 好 仁 不 好 学 , 其孔 子 说 : “坐 下 ! 我 告 诉 你 : 一 味 喜 欢 仁 而 不 喜 欢 学 , 它 的蔽 也 愚 ; 好 知 不 好 学 , 其

9、蔽 也弊 病 是 愚 蠢 ; 一 味 喜 欢 聪 明 而 不 喜 欢 学 , 它 的 弊 病 是 放 浪 而荡 ; 好 信 不 好 学 , 其 蔽 也 贼 ; 好 直没 有 准 则 ; 一 味 喜 欢 诚 信 而 不 喜 欢 学 , 它 的 弊 病 是 害 人 害 己 ; 一 味 喜不 好 学 , 其 蔽 也 绞 ; 好 勇欢 梗 直 而 不 喜 欢 学 , 它 的 弊 病 是 因 急 切 而 伤 害 人 ; 一 味 喜 欢 勇不 好 学 , 其 蔽 也 乱 ; 好 刚 不猛 而 不 喜 欢 学 , 它 的 弊 病 是 犯 上 作 乱 、 闯 祸 ; 一 味 喜 欢 刚 强 而(论语阳货)好

10、学 , 其 蔽 也 狂 。 ”不 喜 欢 学 , 它 的 弊 病 是 狂 妄 而 不 知 道 天 高 地 厚 。 ”5.子 曰 : “ 恭 而 无 礼 则 劳 ,孔 子 说 : “一 味 谦 恭 而 不 拿 礼 来 节 制 , 就 会 很 辛 苦 ; 一 味慎 而 无 礼 则 葸 , 勇 而 无 礼慎 重 而 不 拿 礼 来 节 制 , 就 会 畏 首 畏 尾 ; 一 味 勇 猛 而 不 拿 礼 来 节则 乱 , 直 而 无 礼 则制 , 就 会 犯 上 作 乱 、 闯 祸 ; 一 味 直 率 而 不 拿 礼 来 节 制 , 就 会 急 切绞 。 君 子 笃 于 亲 , 则 民而 伤 害 人

11、。 在 上 位 的 人 如 果 厚 待 自 己 的 父 母 、 亲 族 , 老 百 姓 当(论语泰伯)兴 于 仁 ; 故 旧 不 遗 , 则 民 不中 就 会 兴 起 仁 厚 之 风 ; 君 子 如 果 不 遗 弃 老 朋 友 , 老 百 姓 就 不 会 偷 。 ”不 厚 道 。 ”66.子 夏 曰 : “ 贤 贤 易 色 ; 事 父 母 , 能 竭子 夏 说 : “尊 重 有 才 德 的 人 而 看 轻 女 色 ; 侍 奉 父 母 , 能 够 竭其 力 ; 事 君 , 能 致 其 身 ; 与 朋 友 交 ,尽 自 己 的 力 量 ; 侍 奉 君 主 , 能 够 献 出 自 己 的 生 命 ;

12、 同 朋 友 交 往 ,(论言 而 有 信 : 虽 曰 未 学 , 吾 必 谓说 话 诚 实 守 信 用 : 这 样 的 人 , 虽 然 说 没 有 学 习 过 , 我 一 定 说 他 已 之 学 矣 。 ”经 学 习 过 了 。 ”语学而)7.子 曰 : “君 子 食 无 求 饱 , 居 无 求 安 , 敏 于孔 子 说 : “君 子 饮 食 不 求 饱 足 , 居 住 不 要 求 安 逸 , 工 作 勤 劳事 而 慎 于 言 , 就 有 道 而 正 焉 ,敏 捷 , 说 话 却 小 心 谨 慎 , 接 近 有 道 德 的 人 来 匡 正 自 己 的 错 误 ,(论语学而)可 谓 好 学 也

13、 已 。 ”这 样 可 以 说 是 好 学 了 。 ”8.哀 公 问 : “ 弟 子 孰 为 好 学 ? ”孔 子 对 曰 :鲁 哀 公 问 孔 子 : “你 的 学 生 中 谁 是 最 喜 欢 学 习 的 ? ”孔 子 回 答 说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 不 迁 怒 ,“有 一 个 叫 颜 回 的 学 生 喜 欢 学 习 , 他 从 不 把 自 己 的 怒 气 发 泄 到 另 外不 贰 过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一 个 人 身 上 , 也 从 不 重 犯 早 先 犯 过 的 错 误 , 却 不 幸 短 命 死 了 。 现 在 没(论语雍也)则 亡 , 未 闻 好 学

14、者 也 。 ”有 那 样 的 人 了 , 也 没 有 听 说 过 另 外 喜 欢 学 习 的 人 了 。 ”9.子 曰 : “古 之 学 者 为 己 ,孔 子 说 : “古 代 学 习 的 人 是 为 了 自 己 增 加 学 识 、 修 养 道 德 ,(论语宪问)今 之 学 者 为 人 。 ”而 现 在 学 习 的 人 是 为 了 向 别 人 卖 弄 。 ”10.子 曰 : “弟 子 入 则 孝 , 出 则孔 子 说 : “年 轻 人 在 家 里 就 要 孝 顺 父 母 , 出 门 在 外 , 要 敬 重弟 , 谨 而 信 , 泛 爱 众 而 亲年 长 的 人 ; 言 行 要 谨 慎 诚 实

15、, 要 广 泛 地 关 爱 大 众 而 亲 近 有(论仁 。 行 有 余 力 , 则 以 学仁 德 的 人 。 做 到 这 几 点 以 后 , 还 有 余 力 的 话 , 就 用 来 学 习 礼 乐 文 。 ”制 度 和 文 化 知 识 。 ”语学而)11.陈 亢 问 于 伯 鱼 曰 : “子 亦 有 异 闻陈 亢 问 伯 鱼 说 : “你 从 夫 子 那 里 得 到 过 与 众 不 同 的 教乎 ? ”导 吗 ? ”对 曰 : “未 也 。 尝 独 立 , 鲤伯 鱼 回 答 说 : “没 有 呀 。 曾 经 有 一 次 夫 子 一 个 人 站 着 , 我 快 步趋 而 过 庭 。 曰 : 学

16、 诗 乎 ? 对 曰 : 未 也 。 不走 过 庭 院 。 他 说 : 学 诗 了 吗 ? 我 回 答 说 : 没 有 。 他 说 : 不学 诗 , 无 以 言 。 鲤 退 而 学 诗 。 他 日 ,学 诗 , 就 不 懂 得 怎 么 说 话 。 我 回 去 就 学 诗 。 又 有 一 天 , 他7又 独 立 , 鲤 趋 而 过 庭 。 曰 : 学 礼 乎 ? 对 曰 :又 独 自 站 着 , 我 快 步 走 过 庭 院 。 他 说 : 学 礼 了 吗 ? 我 回 答 说 :未 也 。 不 学 礼 , 无 以 立 。 鲤 退 而没 有 。 他 说 : 不 学 礼 , 就 不 懂 得 怎 样 立

17、 身 处 世 。 我 回 去 就学 礼 。 闻 斯 二 者 。 ”学 礼 。 我 就 听 说 过 这 两 件 事 。 ”陈 亢 退 而 喜 曰 : “ 问 一 得 三 : 闻陈 亢 回 去 高 兴 地 说 : “我 问 了 一 件 事 情 , 知 道 了 三 件 事 : 听(论 诗 , 闻 礼 , 又 闻 君 子 之说 了 学 诗 的 意 义 , 听 说 了 学 礼 的 意 义 , 又 听 说 了 君 子 不 偏 远 其 子 也 。 ”爱 自 己 的 儿 子 。 ”语季氏)1从第 6 则选文看,子夏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答:_答案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

18、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在我国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义务,子夏视之为的人生的两大要求。古人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称为五伦。子夏提出的这四点,说到底都是道德修为,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把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由此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跟现在所说的学大不相同。2第 7 则选文凸显了古人一种怎样的教育思想?答:_答案 这则选文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这可以说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它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的是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的是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够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

19、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本点的教育思想。3从第 11 则选文看,孔子拿典籍教育后进的落脚点是什么?先秦儒家之教与学有何启发意义?答:_答案 诗就是诗三百 ,经过孔子等人的阐释和传授,先秦时候它就已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了。孔子非常看重礼 ,视其为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根本。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拿诗 礼等典籍教育后进,落脚点显然是在立身处世方面。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家之教与学,都侧重于道德完善方面的内容,跟今天有所不同。比起现今的教育来,那时候的教育当然有其局限性,然而现今的教育似乎也有一定的偏弊,就是相8对忽视培育善德的意义,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效果。而要纠正这种偏弊,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其启发

20、意义主要就是:在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4培养德行和“好学”何者为先?根据第 3、4、6 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答:_答案 按照孔子的观点, “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然而现在所谓的“好学” ,内涵已完全不同。因为这样,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现今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具有根本的意义。5孔子所讲的“好学者”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的相关部分加以分析。答:_答案 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之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克己的能力、内省的能力。克己则把自己对物质

21、的追求转化提升为精神的向善向美和精神的独立。克己则可以使外欲有节,外欲有节则可以敏于事而慎于言;内省则可以使内心清澄,内心清澄则可以就有道而正焉。不迁怒,不贰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我们曾经听过夫子自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好学。现在又听到他赞扬颜回好学,而且只有颜回好学。这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了他的衣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好学”的品质不是随便什么等闲之辈都可以有的,从而使我们再也不敢自诩为“好学”的人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

22、说他文学如何了得,历史如何了得,语言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不迁怒,不贰过” ,这六个字可真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修养。所谓“不迁怒” ,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做自己的出气筒。这可真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至于说“不贰过” ,就是知错就改,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说非圣人不可,起码也要像颜回那样的贤人了。如果说“好学”的标志就是这些,那我们谁还敢自认为是“好学”的人呢?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答:_答案 古今学者,学风有别。为人为己,一字之差,泾渭分明:为己者,但

23、求自我充实,尽得风流, “人不知而不愠”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人者,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故作深沉博学,巧言令色以悦人。圣人概括古今学风,是就一般情形而论。事实上,古代学者不尽是为己,现代学者也不全是为人。无论是哪个时代,总是为人为己的学者都有,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更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人还是为己呢?用通俗的问法:到底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呢?“我要学”是为己, “要我学”是为人。说到底还是一个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问题。至 圣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1)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

24、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里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 ,直至“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2)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 ,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贤哉,回也。 ”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3)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 “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

25、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他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静默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的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能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

26、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是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5)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入,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材乎!步入文庙,孔子

27、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 “圣人不拘于时” ,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仍扎根于每个国人心中。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6)至圣。思悟亮点(1)第段为什么从文庙写起?提示 因为文庙是供奉孔子的地方,这里有着中华文化的根。由此写起,更能显出历史的厚重感,为下文评价孔子张本。(2)第段是从哪个角度评价孔子的?提示 从孔子修养的角度来评价的。(3)第段中,作者用“一老者”来称呼孔子,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 称孔子“一老者” ,蕴含着对孔子崇敬而又亲近的情感。(4)第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意?提示 “圣人”不是靠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的暴

28、风骤雨式的做法来改变社会,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化、影响着社会,给后世留下无穷的精神力量。(5)作者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提示 作者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在教育上。他不但教育了很多弟子,也注重文化的传承,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6)你如何看待作者对孔子的评价?提示 孔子先从个人修养出发,进而影响社会,他注重教育和教化,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其影响是巨大的。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敏于事而慎于言C今也则亡D出则弟答案 B11解析 A 项“女”通“汝” ,你。C 项“亡”通“无” ,没有。D 项“弟”通“悌” ,敬爱兄长,泛指敬

29、重年长之人。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生而知之者B困而学之C困而不学D鲤退而学诗答案 C解析 C 项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 。其他三项均为顺承关系的连词,译为“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B古之学者为己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D好仁不好学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地位高的人。今义:品德高尚的人。B 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 项古义:独自站立。今义:不依靠他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B贤贤易色C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D鲤退而学礼答案 D解析 A 项形容词作名词,

30、故交、老友。B 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崇尚。C 项形容词作动词,疏远。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陈亢问于伯鱼曰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C敏于事而慎于言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答案 D解析 D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2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

31、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 ”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

32、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高祖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节选自隋书)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

33、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答案 B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阕。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答案 D解析 “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

34、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13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C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D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答案 D解析 “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译文:_(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

35、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译文:_答案 (1)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对着他们哭泣。(2)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作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参考译文王颁,字景彦,是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做过太尉。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到父亲为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工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

36、,屡次升迁至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士卒中有壮士问他说:“郎君来攻破陈国,覆灭了他的江山,已经报仇雪耻了,却还悲伤不已,难道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

37、亲手杀了他吗?那就请挖开他的坟墓,砍断他的棺材,烧掉他的遗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 ”王颁听后向说话的人磕头拜谢,额头上鲜血淋漓,他回答道:“陈霸先身为帝王,他的坟墓很大,只怕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败露了,这可怎么办呢?”众人就准备锹铲工具,很快就聚齐了。就这样趁夜挖开了陈武帝的陵墓,打开了棺椁,看到陈武帝须发都还没有掉落,根部都长在骨头中。王颁就烧了他的14尸骨,取了骨灰放在水中,喝了下去。接着王颁叫人把自己绑了起来,回去向晋王请罪。晋王上报了这件事,高祖皇帝说:“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作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就将此事放下,不再问罪王颁。有关

38、部门的官员记录了王颁的战功,应该加封他为柱国,并奖赏他五千匹锦缎,王颁坚决推辞说:“我借着国家的威能力量,才得以报仇雪耻,本来就有私心,不是全为国家,因此要加封给我的官位赏赐,我都不敢接受。 ”高祖皇帝就按他的请求收回了封赏。王颁被拜为代州刺史,政事都治理得很得当。直到因为母亲去世而去职。后来王颁又任齐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死时五十二岁。三、语言表达10 论语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请根据其意蕴,联系自己的生活,仿照示例,另写三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面对纷繁的人世,请多一分思索,不要主观臆断,为表象所迷惑;_;_;_。答案 (示例)面对丰富的生活,请多一分淡泊,不必一定拥

39、有,为利益所迷惑 面对复杂的社会,请多一分包容,不要固执己见,为情义所迷惑 面对精彩的人生,请多一分平和,不要有自私之心,为生死所迷惑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这句话的意思: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即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再就是联系实际,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写出三句话。11阅读下面的访谈节选,根据高利克(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回答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记者的提问。问:(1)_答:那是 1996 年,我在耶路撒冷参加一次“圣经与中国文化”的讨论会上作的发言中提出的。我的“第三约”与“旧约”和“新约”有很大的区别。我主张全世界的人民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要更好

40、地了解他人,正视差异的存在。问:(2)_答:我在提出这一观点时并不了解儒家思想传统中的相关内容。宗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你都应该了解自己。 “和而不同”是你们孔子的思想,我不能说孔子是相信上帝的,但他其实还是相信“天”和鬼神的。它们的内容其实是差不多的。问:(3)_答:当然。人类冲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经济还是文化或文明现在还说不清,但我总觉得文化或宗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世界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我们非常需要以“和而不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它的意义是很大的,孔子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15答案 (示例)(1)请问,您的“第三约”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您的主张是什么(或:“第三约”的内容是什么)?(2)“第三约”的提出与儒家的“和而不同”有没有什么关系?二者的内容有差异吗?(3)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而不同”在解决当今世界的冲突的时候有意义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