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4707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关于“学”的思想(学习态度、方法、内容) 。2.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领悟其现实意义,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一、导入。论语选读的第六篇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的思想,我们常说“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紧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七篇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对于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做一个了解。(教学投影课题,之前已经让同学们对于选文内容的重点字词和课文注释作了预习,现在同学们再一起把这 11 篇选文读一遍。 )二、孔子的学习态度。既然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可见孔子是一个博学的人,因此,孔子认为学习就应该广泛的了解,广闻博见。孔子博

2、学到什么程度呢?在论语子罕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原文】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 “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说是有一个高官(太宰)曾惊异于孔子的学问,就去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们老师只怕是圣人吧,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才能?这个学生马上就回应说,当然啦,老天爷原本就要我们先生当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嘛!然而孔子听说却不以为然。他说,太宰这些人能了解我吗(太宰知我乎)?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贱的(吾少也贱) ,所以会干许多脏活、累活、苦活、下贱活(故多能鄙事)。一个“君子” ,能有这么多本事吗?不能吧(君子

3、多乎哉?不多也)!什么叫“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里说的“君子” ,并非道德意义上的,而是阶级意义上的,指的是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这也是“君子”一词的本来意义“君之子”或“上等人” 。这些人,用不着亲自干活,哪会“多能”?穷人的孩子倒是早当家。因此,孔子的话就可以这样翻译:太宰这些人真能了解我吗?我的童年是很苦、很卑贱的,所以会干许多下贱活。那些养尊处优的上等人,能有这么多本事吗?不能吧!许多人只知道孔子是大圣人,不知道他小时候是苦孩子。事实上,为了谋生,孔子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一步一步升上去,有机会就学习,终于自学成2才,成为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当时他已经

4、名满天下,否则太宰就不会那么问。然而,盛名之下的孔子,并没有接受“天纵之将圣”的哄抬和吹捧,反倒将“吾少也贱”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也就是说,他不但告诉我们他是普通人,还告诉我们他曾经是“贱人” 。而且,尽管他瞧不起那些“鄙事” ,却还是承认自己“多能鄙事” 。这说明孔子是坦诚的。孔子什么都学,学无常师,多才多艺,这就是博学。在论语子张中还有这样一则记载【原文】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有一个卫国人(名叫公孙朝)曾经问子贡,说“仲尼焉学”?这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问仲尼先生的

5、学问,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你的老师是孔子,孔子的老师又是谁?他这样问,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质疑。因为一个人如果学问很大,人们就会关心,他是什么学校毕业,师从何方神圣,几岁开始读经典,对这问题研究多少年了,等等。如果答不上来,他就会怀疑你是文化骗子。然而孔子却恰恰是个没有老师,也没有学历和文凭,自学成才的。那么,子贡又怎么回答呢?子贡说,文王和武王留下的文化遗产(文武之道) ,并没有丢失(未坠于地) ,而是散落在民间(在人) 。每个人都能在民间学习,只不过“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而已。文武之道既然遍地都是(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我们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夫子焉不学) ,为什么一定要有

6、固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亦何常师之有)?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一个人,只要他有真学问,课上得好,你管他学问是从哪里来的,你又管他的老师是谁。难道一定非得是什么门什么派,才是“正宗”?学无常师,才叫大师。因为只有学无常师,才能兼收并蓄,自成一家,也才能成为大师。何以谓之大?有容乃大。何以谓之师?可法曰师。因此,堪称大师的人,一定是博学多才、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学习,可以效法的。成为大师的孔子,对于人的天资进行了客观的划分,也就是我们课文中说的:【第一则】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

7、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接着孔子很清晰的认识了自己,虽然孔子在当时就已经名声卓著,但是他认为他不是天才,而是好学。这是孔子的第二个学习态度。所以他说【第二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3识的人。 ”孔子承认自己不是天才,但是肯定自己好学,这是孔子作为学人的特点之一。那么,现在我可以恭喜大家,大家也是“学而知之者” ,那么在人生的初始阶段,你们和孔子站在同一个高度了。孔子的名言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 。孔子说,他十五岁就“志于学” (论语为政 ) 。直到晚年,依然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 ,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相当的自信,还说, 【第三则】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论语公冶长 )像他这样忠厚诚信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 。可见孔子对“好学”的看重。 “好学”这两个字的评价,除了他用来表扬自己之外,他只给过一个学生,那就是颜回。【第八则】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 论语雍也除了选文中的这

9、一则,孔子在论语先进中也用“好学”二字评价过颜回, 【原文】是: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 ” 论语先进孔子曾两次对人说,自从颜回去世,就再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这两次,一次是对鲁哀公,一次是对季康子,两次都说“有颜回者好学” ,都说“今也则亡” ,可见孔子对于好学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孔子有学习的兴趣,他也认为有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那么孔子认为颜回好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第七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

10、、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前面我们说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颜回是满足这个标准的。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做得很活,不是那种死学问。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把学问做活?两条:一是悟性,二是贯通。据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原文】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4有一次孔子问子贡:( 端木赐 )赐呀,你

11、和颜回比,哪个更强些?子贡说,赐怎么敢比回?回听到一就能想到十,赐顶多才想到二。于是孔子说,是比不上。他还说:“吾与汝,弗如也!”这话什么意思?一种解释是:我赞成你的说法,你是比不上他。另一种解释是:我和你,都比不上。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呢?就因为颜回有悟性。孔子做学问,最反对四种毛病:子绝四:毋臆,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 。意,就是凭空想象;必,就是绝对肯定;固,就是固执拘泥;我,就是自以为是。这四种毛病,孔子都没有,今人都不少。原因之一,就是没悟性。当然,光有悟性不够,还得贯通。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原文】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12、“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还是问子贡:赐呀,你认为我这个人,就是书读得多,又都记得住吗?子贡惊异地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当然不是!我是靠一个东西来贯通它。我认为,这是孔子治学箴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不要以为知识多、记性好,就一定是大学问家,还要看他有没有“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基本观点,也可以是基本方法。上面我们讲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博学、好学而且活学。那么孔子为什么重视学习?又重视学习什么呢?这就是孔子关于“学”的内涵。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13、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去文王操也。说的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 ”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还没

14、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5过,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学的作用的。三、学习的重要。那么,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这样表达的:(第四则)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

15、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是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说的。为什么对子路说呢?我们说过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是他的弟子中的一个莽撞人,直而不屈,子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挨骂也最多。孔子对他,不仅是骂,而且常常是痛骂。倒不是孔子不喜欢子路,而是子路的脾气太坏。他这个人,用北京话说,叫“浑不吝” ,也就是性子急,胆子大,脾气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水里火里不回头。所以在整部论语中,他是被教育最多的一位,一共被教育了 42 次。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 ”“坐下,我对你说。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

16、是放纵;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仁;好直不好学,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破坏;好刚不好学,弊病是狂妄。 ”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那么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孔子生活的时代,不要说高考,就是科举考试也还没有出现。因此孔子绝对不会拿考试的指挥棒来教育他的学生“要考试啊,你们得认真学习” 。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学习的目的,他说(第九则):“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在我们课本上的解释是古代学习的

17、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装饰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孔子对学者基于现实的认识而作出的一种趋势性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是封建社会,那时的经济形态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偶有一些商品交换。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仕,农,工,商的等级意识极为强烈.唯有“仕”者才可以得到俸禄,吃到皇粮,也就是吃国家财政,收入丰厚,让你富甲一方。而且只要一人得道,那么全家可以随同鸡犬一起升天。在这巨大利益诱导下,寒门弟子要脱胎换6骨,光宗耀祖,就必须顺应当时社会遴选人才的制度,以优学取“仕”,谋得一官半职去享受皇粮奉禄,参与国家的财政分配。

18、这一本(无本)万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去做呢?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有人漏夜赶科举”,“孟母三迁”等等故事,感动和教育了几十代人,学习目的只有一个“为已” 。然而,孔子又说,“今之学者为人。 ”不管你学习的动机是什么,但你进入社会做的一切客观上正是为他人提供了产品、服务、便利,这是事实,主观上利已,客观上利他。那么从教育者的角度讲,孔子的学习观恰恰就是从动机上去端正你的学习态度:今之学者为人!这就是学习的目的,既为己又为人。四、学习的内容。之前我们讲了孔子的教学内容是政治,伦理,很明显这也是孔子在学习上所重视的了。课文中有这样几个语段:(第五则)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

19、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里是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懦弱,动乱,伤人。还有(第六则)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接着证明了学习的内容,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现在引用

20、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 “贤贤易色” ,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崇尚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有才有德的人。 “易色”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是这样解释的:古人如宋儒他们,对“色”字解作“女色” 、 “女人” 、 “男女之色”了。 “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 “易色” ,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 “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

21、,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7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还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再三提到,在感情上说,每个人都认为做到了对朋友言而有信。据我自己的反省,虽然很想彻底做到,事实上却很困难。有时候对朋友答应了的事做不到,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自己道德的要求,想尽办法去做,所以仔细研究起来,

2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实在很不容易。所以子夏说,能够做到这样,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这句讲学贵实行,更是说学问有益。实行不错,实行前最好还是弄通道理.不然,自以为是做好事,未必做得都那么合适,有人觉得这句话讲得不好,“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 ”其实是他没认真揣摩子夏的语气,不懂这里边有知行合一的意思.上面说,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作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何以见得呢?下面就是一个证明了:(第十则)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23、文。 ” 所谓弟子,古代称学生为 “弟子” ,中国古代老师对于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讲到这里,我们有点感慨了,中国的文化,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身若父”的情形,而老师对于学生,也负了一辈子的责任。举个特殊的例子来说,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明朝的方孝孺,后来水乐帝要杀他的时候,他为了要作忠臣,不怕死,他说充其量灭我的九族,而永乐偏偏要杀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认为老师没有教好。弟子一般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幼小之人,一是指学生,这里取第一种意义。这一章是教人为学的。为学要以躬行为本,躬行要以孝悌为先。说行有余力,不是说做这几件事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是说要以这几者为本,以其

24、余力来学文.集注说,文就是六艺礼乐。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你好好学,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国.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合圣人之心。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空了,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 。五、总结。8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所教的大多是思想道德课,为什么呢?古人知有一个观念就是“诚意” 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25、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说的就是无论你要办多大的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提高自己的修养首先要让自己的意念真诚。这就是为什么孔子重在教人道德,教人伦理的原因。从学习中,我们总结出,孔子所侧重的学习,在于“修身”与“学礼” 。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的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够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受用了呢?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社会中,学

26、习先进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孰轻孰重?孔老夫子告诉我们的,恰恰就是怎样寻找我们遗失的道德修养。也正像司马迁在孔子世家的最后写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

27、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这个评价奠定了孔子数千年来至圣的名号。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ISO 14025-2010 en Environmental labels and declarations - Type III environmental declarations -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环境标签和声明 III型环境声明 原理和规程》.pdf EN ISO 14025-2010 en Environmental labels and declarations - Type III environmental declarations -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环境标签和声明 III型环境声明 原理和规程》.pdf
  • EN ISO 14031-2013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Guidelines《环境管理 环境性能评定 指南》.pdf EN ISO 14031-2013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Guidelines《环境管理 环境性能评定 指南》.pdf
  • EN ISO 14040-2006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Life cycle assessment -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ISO 14040-2006 代替EN ISO 14041-1998 EN ISO 14042-2000 EN ISO 14043-.pdf EN ISO 14040-2006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Life cycle assessment -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ISO 14040-2006 代替EN ISO 14041-1998 EN ISO 14042-2000 EN ISO 14043-.pdf
  • EN ISO 14044-2006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Life cycle assessment -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8)《环境管理 产品寿命周期评价 要求和导则 ISO 14044-2006 代替EN ISO 140.pdf EN ISO 14044-2006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Life cycle assessment -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8)《环境管理 产品寿命周期评价 要求和导则 ISO 14044-2006 代替EN ISO 140.pdf
  • EN ISO 14045-2012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co-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product systems - 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环境管理 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估 原理 要求和导则》.pdf EN ISO 14045-2012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co-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product systems - 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环境管理 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估 原理 要求和导则》.pdf
  • EN ISO 14046-2016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Water footprint - 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环境管理 水足迹 原则 要求以及指南(ISO 14046 2014)》.pdf EN ISO 14046-2016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Water footprint - 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环境管理 水足迹 原则 要求以及指南(ISO 14046 2014)》.pdf
  • EN ISO 14050-2010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Vocabulary《环境管理 词表》.pdf EN ISO 14050-2010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Vocabulary《环境管理 词表》.pdf
  • EN ISO 14051-2011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General framework《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 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环 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  环境管.pdf EN ISO 14051-2011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General framework《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 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环 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核算 总框架 环境管.pdf
  • EN ISO 14063-2010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 Guidelines and examples《环境管理 环境交流 指南与示例》.pdf EN ISO 14063-2010 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 Guidelines and examples《环境管理 环境交流 指南与示例》.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