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94711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郑人有且买履者二次备课(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2、能力目标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3、情感目标:理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二、教学重点1、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四、教学方法诵读、串讲、讨论法 5、预备知识和工具了解韩非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

2、、导入 2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比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 )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读读韩非原汁原味的作品。二、韩非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1、韩非生平简介(自读单元提示。视情补充) 2、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 , “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要根据今天

3、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 , “以法为教” 。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这位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曾经在思想上深受韩非子的影响。三、检查预习(第一则)情况 齐读课文,注意容易误读的字词: 不胜 shng 果蓏蚌蛤 lu bng g 腥臊恶臭 so xi(词“臭”为词义缩小) 钻燧取火

4、 zun su 耒 li 决渎 d (课文下的注释 du 有误。解释为“大川”应读d;解释为“洞” ,同“窦”才读 du) 四、研习课文第 1 则 1、内容串讲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兴起)3,构木为巢以避群(代禽兽虫蛇)害,而民悦之,使王(作动词,称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lu,瓜果)蚌蛤(g,蛤蜊,)腥臊恶臭(xi,恶臭,难闻的气味)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燧取火,即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浚河道)。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若或)有构木钻燧于夏后(帝

5、后)氏之世(夏后氏之世,夏朝)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褒扬)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新圣,作者观念中能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笑矣。是以圣人不期(指望)修古(远古),不法(效法)常可(永远适宜的方法),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二句谓研究当世的实际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树根),兔走触(撞上)株,折(断)颈而死,因释(放下)其耒(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2、重要文言词句提示 重要实词: 、而民悦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里意思是喜欢、拥戴)、

6、使王天下 (名作动,统治、做王) 、民多疾病 (名作动,生病)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假设,如果)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名词作动词,效法。 动词作名词,适用的原则) 、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于是,就) 重要虚词: 、必为鲧禹笑矣 (被) 、因为之备 (替) 古今异义词: 、桀、纣暴乱 (暴力昏乱)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 (治国措施治理) 重要的文言特殊句式: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4今有美尧、舜、汤、武、禹 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状语

7、后置) 、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被动句)、宋人有耕田者。 (定语后置句)3、参考译文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危害,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之为有巢氏。百姓生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其中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用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之为燧人氏。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最近的古代,夏桀、殷纣残暴昏乱,因

8、而商汤出兵讨伐夏桀,周武王出兵讨伐殷纣。假如有人在夏王朝统治的时代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擦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禹笑话;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笑话。既然如此,那么假如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王、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笑话。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宋国有一个翻土的人,田里有一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着撞在树桩子上,结果折断脖子死了。这个宋国人于是放下翻土的农具,而守候在那树桩子旁边,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现在

9、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4、讨论文章结构及内容。 (1) 、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析:共有四处,分别是: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2) 、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析:学生讨论,合作解决。5照搬古代那一套,墨守成规,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而不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可联系本文结论和当今社会现实来答) (3) 、文章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析: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运用举例论证法,列举出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事实,肯定了古

10、人不效法先王的做法;接着,文章运用假设法,推论出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从而得出本文的主旨;最后,又运用比喻论证法,运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来进一步论证主旨。 (成语“守株待兔”现在比喻不劳而获的人。 ) (4) 、 想一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 析: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的人。5、升华主题、学以致用 (1) 、 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反对“法先王” ,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析:治理天下,不应泥古不化,而应研究现时的社会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 (2) 、韩非子的这一主张让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或:韩非子的这一主张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可谈照搬

11、苏联经验的失误,改革开放等等) 五、小结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6、作业1、整理字词;2、熟读课文。附、板书: 文章结构 举 上古:构木 钻燧 法 于夏后氏之世 为鲧、禹笑 假 例 中古:决渎 法 于殷、周之世 为汤、武笑 设 子 近古:征伐暴乱 美 于当今之世 为 新圣 笑 法 6结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寓言:耕田的宋人守株待兔,为宋国笑 本体(比喻法)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为历史笑。 喻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守株待兔”的古今寓意

12、分别是什么?明确:古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的人。今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二、研习课文第 2 则 1、读课文2、讲故事第一个故事:郑人为裤。“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 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郑县”是战国时候韩国地名,在今河南郑州。 “为裤”就是做裤子。卜子让妻子做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就像我的旧裤子那样。于是妻子就把新裤子毁了,以便使它像卜子的旧裤子一样。韩非子的意思是说,拿先王治理天下的制度、方法来裁制当下的社会(按照一个久远的模式来裁制新的现实)是荒唐可笑的。但是他没有径直这样说出来了事,而是用卜子的妻子硬把新裤子弄破这一十分有

13、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显示这一道理。第二个故事:郢书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郢人”就是郢地人, “郢”在春秋战国时尝为楚国都城。 “遗” ,致送、写给。 “相国”是古代官名,为百官之长。 “书”即信。一个郢地人要给燕国的相国写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够明亮,于是就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点) ”。7“云而过书举烛 。 ”这郢人嘴里说着“举烛” ,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还很常见。“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本来, “举烛(把烛火举高) ”并不是郢人信中的意思

14、。可是燕国的相国接到信以后解释它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意味着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而任用他们。“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这是说,燕国的相国把“举贤而任之”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就按照这意思去做,国家因此治理得很好。但治理得很好归治理得很好,燕国相国的理解却并非郢人写信的意思。“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这句话冷冷地收束前面的内容: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多数都像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解说古代帝王的话。那么,所谓法先王,又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呢?第三个故事:郑人买履。郑国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他的脚,而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时候,却忘记了拿那尺

15、码。他已经找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于是就返回家中去拿尺码。等到回到集市,集市已经散了,到底还是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道:“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是一则人们熟知的寓言。韩非子用那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把那些不关注眼下活生生的现实、不依据现实来决定治国措施的学者的荒谬,演示得多么有趣。3、内容串讲(1)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请”通“情” ,意思是诚、真实、真诚。 “宛曼”犹“汗漫” ,意思是渺茫广远。这句话意思是说,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或许不适宜

16、于今天吧。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墨家以及老庄之徒都主张效法先王;荀子嘴里说的虽然是“法后王” ,跟孟子的“法先王”对立,其实却是完全一致的。韩非子反对这种法先王的思潮,因为先王们治理天下的措施太渺茫广远了。8“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 。韩非子认为,如果这样效法先王而不能改变,那就像上面说的卜子的妻子仿照破裤子把新裤子弄破一样。“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 。韩非子认为,古代帝王的话,有针对的事情很小,而现在社会上却把它猜测得很重大的;有针对的事情很大,而现在社会上却把它猜测得很小的。所以,古代帝王的话现在不一定可以明白。这样瞎子摸象似的猜测,当

17、然不可靠。“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这句话意思是说,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上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上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这句话是指,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上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去取尺码的人啊。这里反反复复,只是说效法先王是多么的荒谬。(2)韩非子在下面一一讲述他提及的故事,来说明已经在前面揭示的核心思想。这种结构方式是韩非子寓言的独创,通常被称为“经说体” 。4、归纳在这一则中:第一个寓言通过表现一种放大了的愚昧,形象地暗示了死守古代帝王那渺远的治国之道,是多么的迂腐;第二个故事

18、说明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大都向燕相解说郢人的来信那样解说古代帝王的话,不能真正做到效法先古;第三个寓言通过表现一种放大了的教条主义愚蠢,形象地暗示了“不适国事而谋先王” 是多么的荒唐。三、研习课文第 3 则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2、试译:乐羊做魏文侯的将军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煮了他的儿子,而把带汤的肉送给他。乐羊坐在军帐中喝这肉汤,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自己的儿子都忍心吃,还有谁他不忍心吃呢?”9乐羊从中山回来,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忠心。鲁国大夫孟孙去打猎,猎获了一头小鹿,就让秦西巴把它抱回家。幼鹿

19、的母亲跟随着秦西巴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幼鹿还给了它。孟孙刚回家就向秦西巴索取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把小鹿还给了它母亲。 ”孟孙非常气愤,就把秦西巴给撵走了。过了三个月,又召回秦西巴让他做儿子的师傅。孟孙的车夫说:“过去要惩治他,现在却召他来做儿子的师傅,这是为什么呢?”孟孙说道:“对小鹿都不忍心加害,还会忍心害我的儿子吗?”所以说:“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实。 ”乐羊因为有功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加受信任。卫国有一个人在嫁他的女儿时教育她说:“一定要背地里积聚财物!给人做妻子而被休弃,是正常的事情;始终在婆家生活下去,是侥幸的事情。 ”他的女儿因此背地里逐渐积攒财物,她的婆婆认

20、为她多积攒私房钱而休弃了她。他(那位卫国人)的女儿带回家来的财物,比他陪送女儿的财物多了一倍。她(这位女子)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不对,却因为他的财富增加了而自认为聪明。现在担任官职的臣子,都是这类人物。3、简析:(1)人 们 一 般 认 为 , 政 治 家 是 为 达 目 的 不 择 手 段 的 。 实 际 上 ,手 段 还 是 要 进 行 选 择 的 。首 先 , 手 段 取 决 于 目 的 , 这 个 目 的 一 定 是 要 正 确 的 , 有 关 国 家 大义 的 ; 其 次 , 要 看 这 个 手 段 能 否 达 成 目 的 , 如 果 手 段 本 身 的 使 用 违 背了

21、目 的 , 使 用 手 段 造 成 的 负 效 大 于 目 的 应 产 生 的 效 益 , 那 么 这 个 手 段是 不 应 该 采 取 的 。看看陈子昂就这个故事写的感遇诗:乐羊为魏將,食子徇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短短 20 个字高度概括了这则故事,也表明了作者的感情态度。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遇到儿子被敌人煮了并把肉羹送来时会怎样做。那肯定是痛不欲生,怒气冲天。接下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动员部队,要让对手为这一残暴行为付出代价,血债血偿,彻底消灭敌军。将士们报仇杀敌的决心和被激发出的战斗力可能或比项羽的破釜沉舟时更强大。但是,通常的人不会去喝下这肉羹,因为这很没人性。10乐

22、羊以这样的做法来表达忠心,太可怕了,作秀过头了。历史上还有一个个类似的故事: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了刘邦的家人。两军对峙,项羽让人将刘邦的老父放在一个高脚案板上,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给煮了。刘邦说:“我和你一同做怀王的臣子,曾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项王大怒,要杀太公。结果被那个吃里爬外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项伯劝住了,项伯说的倒也真实:“要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即使杀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罢了。 ”古往今来,这样残忍的事总在上演,武则天时,很多大臣为表忠心,干了许多“大义灭亲”的残忍事。一将功成岂止是万

23、骨枯,连家人都不顾及,那功成的目的和意义又在哪里呢?乐羊所做,刘邦所言,是极可怕的,连自己的儿子、老子都敢吃,还有什么不敢吃的。对于此类人物,还是躲远些好。相反,秦巴西的做法却令人感动,孟孙提拔秦巴西的做法也很有见地,大有道理。因为秦巴西的拙朴让人感动。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这 则 故 事 讽 的 主 旨 : 批 评 做 官 的 人 为 了 达 到 某 种 目 的 而 不 择 手 段 ,告 诫 人 们 宁 要 拙朴的诚实,不要巧妙的奸诈。( 2) “卫 人 嫁 女 ” 这个小故事里有三个角色。一个女儿,一个

24、是父亲,一个婆婆。婆婆只是一个大众式的人物,一个普通式的人物。另外两个就是两个角度了。先从女儿的角度,何为因?何为果?因何以成果?果何以成因?再从父亲的角度,支的什么损招啊!何为本?何为末?如果从女儿的单纯浅薄和父亲的愚昧无识的层面看,这个故事是很浅显的。但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谋略呢?就是说把父亲看成一个阴谋家,女儿和婆婆都是棋子。这就太耐人寻味了这位父亲不惜葬送女儿的幸福来追逐财利,可鄙;不讲廉耻、不顾惜别人的贪官污吏,则更可鄙。这 则 寓 言 揭 露 了 那 些 贪 官 污 吏 惟 利 是 图 、 寡 廉 鲜 耻 的 丑 恶 面 目 和内 心 世 界 。 它 也 告 诫 人 们 , 要 重

25、视 好 的 家 教 , 因 为 小 孩 子 从 小 就 学 起 ,就 接 受 家 庭 教 育 , 父 母 的 一 言 一 行 对 的 影 响 极 大 。11这应该给我们以启发;我们需要留意我们的所思所想;在有负面思考的时候 觉醒,不要让它们控制了我们的行为。因为 你的信念决定着你会如何思考,你如何思考则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而你的情绪会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自然会决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四 、 小 结乐羊子作为魏国的将领,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儿子是心甘情愿,但“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食之,乐羊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大敌当前,不能让敌方扰乱我方的心智,不能被敌方的亲情计谋所破,可以说,在这羹里,在国

26、家利益面前,乐羊表现出了一个将领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将一个父亲应该有的态度深深埋藏在心底。魏文候深深为乐羊这种精神感动,深深地自责, “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然而,魏文候并没有大肆宣传这种国家精神,他错过了一个绝好的宣传机会,宣传一个人为国家利益而献出一切的绝好机会。在他眼里,既没有大将情怀,也没有父亲情怀,只有乐羊子的残忍情愫,这让他不寒而栗,也让他从此“疑其心” 。如何面对象牙塔外的世界,如何传创古代文明,如何让中华民族再一次强壮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需要清楚地明了人性的丰富性。韩非子的寓言揭开了人类脸上覆盖着的温情脉脉的面纱。5、作业布置1、完成名师一号相关习题;2、预习第四则。

27、第三课时一、 问题探究2003 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12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8、。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 请大家讨论,该题目对“智子疑邻”这一则寓言的理解,跟韩非子的本意有什么不同?二、研习课文第 4 则 1、读课文2、结合注释疏通文句。3、试译:从前,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故意先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来使他的心中快乐。于是郑武公问群臣说:“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攻打?”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攻打!”武公很生气,就把他杀了,说:“胡国是跟我有婚姻关系的亲密国家。你提议去攻打它,为什么呢?”胡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以为郑国亲近自己,于是就不防备郑国。郑国人袭击胡国,攻取了它(实际上只是

29、攻取了它的部分领土)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了雨,墙坍塌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必定会有小偷。 ”他邻居家那位老人也这么说。 (墙没修)夜晚果然丢失了很多的财物。这位富人和家里人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他邻居家那位老人是小偷。这二人(即关其思和邻居家的老人)说的话都对,但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明白事理之后正确处置才是困难的!4、简析(1)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故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来使他心里欢乐。“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郑武公问群臣,哪个国家可以出兵攻打呢?大夫

30、关其思很聪明,意识到胡国已经放松了对郑国的戒备,所以回答说胡国可以攻打。揣摩郑13武公的意思,他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其实正等着这样一个回答。他需要这样的回答。而关其思对这一点却很懵懂。“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兄弟之国” ,指有婚姻关系的亲密国家。郑武公勃然大怒,杀死了提议攻打胡国的大夫关其思,来进一步坚定胡国认为郑国亲近自己的感觉,使它完全放松警惕和防备。果然,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认为郑国亲近自己) ,遂不备郑。 ”这正中郑武公的下怀,于是“ 郑人袭胡,取之” 。这里说郑国攻取了胡国,恐怕只是攻取了它的部分领土。按照左氏春秋的记载,胡国于公元前 495 年

31、才被楚国消灭。(2)接着就是另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宋国富人家的墙因为天下雨而坍塌了,他的儿子说要修好,不然一定会有小偷。邻居家的那位老人也这么说。“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个富人没有及时把墙修好,夜晚果然丢失了很多的财物。有意思的是,丢了东西之后,这富人和他的家里人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那位老人是小偷。韩非子讲关其思,讲宋国富人,究竟是要说什么意思呢?是要说郑武公阴险狡诈、宋国富人心理阴暗吗?不是,他赋予这两则故事的寓意,是警示关其思、邻人之父这样的聪明人:“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32、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厚者” “薄者” ,可以理解为重的、轻的。关其思、邻人之父说的都是恰当的,然而重的被杀了(指关其思) ,轻的遭受了怀疑(指邻人之父) 。韩非子借此提出:并不是明白事理困难,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是困难的。用这两个人的遭遇来说明这样一个主旨,同样很奇妙。(3)关其思是一个为国家利益头脑清醒的人,却被加上挑拨离间的罪名杀害。对一件事,高手过招,所见略同。但如何实施,这就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关其思没有猜透君王的心思被冤杀,郑武公的连环计上就需要关其思心直口快这样一个链条,就需要上演一出苦肉计来瞒天过海。可以说关其思死得其所,也可以说不得其所。 三、特色赏析14韩非子的寓言则

33、有贴近现实的特色,取材平而不奇,实而不玄,很少以拟人化的动物或者神异色彩浓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也很少有虚幻的想象和神乎其神的奇异描绘。它往往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且写得具体踏实。宋之耕者守株待兔、卜子的妻子弄破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楚国郢地人写错了信而燕国的相国错解了信、郑国人买鞋子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女儿多积攒私房钱、关其思向郑武公建言攻打胡国、宋国富人的邻居说了一句话(其实跟富人的儿子说的一样)而遭受怀疑等等,尽管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韩非子的寓言紧紧围绕着论证、阐述法家主张和理论这一创作宗旨,旨意纯粹单一,透辟

34、明澈。其描写则大胆泼辣,坦率乃至露骨。比如卫人在女儿出嫁时教女儿多攒私房钱,女儿最终被休弃回家,他不仅不为女儿的下场悲哀,反而为女儿带回来的财物很多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这里的讲述就很坦率。四、 “思考与练习”第二题提示五、课堂作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相受书而说之 说:解释 B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请:通“情” ,真实,实在C卜子妻写弊裤也,常也 写:仿效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夸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身为宋国笑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其子所以出者,倍其所

35、以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囊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忠而被疑的句子是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关其思进言而戮 乐羊食其15子之肉,文候赏其功而疑其心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其邻人之父亦云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卜子妻写弊裤也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表现了一种被放大的痴想妄想,形象地暗示希望以先王之政治理当世的人民,是多么的可笑。 B关其思再聪明,也没有郑武公聪明,邻居家的老人再机警,也没有富人对穷人的戒备之心厉害。这两则寓言是说不是想不到解决问题

36、的办法,而是怎样去迎合统治者,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 C卫人嫁其女的寓言,栩栩如生再现了一个不惜葬送女儿幸福也要追逐财富的守财奴形象,巧妙地讽刺了那些在朝为官不为民请命、不讲廉耻却自以为高明的贪官污吏。 D卜子之妻给丈夫作新裤这则寓言表现了一种放大了的教条主义,表现了对古代先王之法的愚忠不知变通,这说明治理天下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味相信古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2)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3)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附:参考答案: 1、D (以 为智) 2、A (被,介词) (B 就,乘着; C 的,的凭借;D 以之为,认为) 3、B 4、B (“穷人”一词属于无中生有) 5、(1)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作解说。 (2)给人作妻子而被休弃,是正常的事情;始终在婆家生活下去,是侥幸的事情。 (3)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明白事理之后正确处置才是困难的。16六、作业预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