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4895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7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核心目录,考向目录,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1368年 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隋唐 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 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国处于世界领先的 位置。,1.政治 (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世家大族 垄断仕途。 (3)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2.经济 (1

2、)农业:北魏实行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受田的农 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土地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庄园经济占 主体地位。 (2)手工业: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3.思想文化 (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 时期佛道盛行,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 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 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1.政治 (1)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该制度确立并得以

3、完善,分割了相权,加 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通过考试选官取代了按 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地方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二级制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 朝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隋唐时期(581907年),2.经济 (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将中国的耕作技术推向成熟;出 现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草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3.文化 (1)思想: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 (2)科技: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4、军事;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3)文学艺术 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 杰出代表;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绘画: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 送子天王图。 书法:风格多样,楷书和草书最为盛行。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张旭、怀素等。,1.政治 (1)宋代: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方的行政 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 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造成“三冗”“两积”的局面。王 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

5、局面,但最终失败。 (2)元代: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并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等地;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 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三、宋元时期(9601368年),2.经济 (1)农业: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 有了较大发展,自耕小农进一步衰退。 (2)手工业:宋代制瓷业发展,出现五大瓷窑;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 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坊市制度被打破,出现繁 荣局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 许多大港口。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

6、浙地区成 为我国的经济重心。,3.思想文化 (1)思想:理学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主 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陆九渊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伦理体系。 (2)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一步完善并西 传。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3)文艺 文学: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杂剧 兴起,表明中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绘画:文人山水画兴起

7、;风俗画描绘市井生活,代表作是清明 上河图。,1.(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 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以匡正君 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 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 ) 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意在考查历史解释素 养。言谏制度不能实现对皇权的有效制约,且材料对此项内容没 有体现,A项错误;言谏制度的衰落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无关, B项错误;言

8、谏制度并不以监察百官为职能, D项错误;言谏制度的 消亡过程体现了对专制皇权制约力度的衰弱,言谏制度与专制皇 权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C项正确。,答案 C,2.(2017黑龙江哈师大附中四模)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 案”曾给嘉祐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 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 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 宋代 ( ) 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 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 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解析 从材料来看,“刘保衡鬻卖房产案”反映出的是宋代官员 任免中一个很重要的因

9、素就是遭到弹劾,而进行弹劾的官员是有 监察职责的,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A项错在绝对化词语“杜绝”; B项和D项不是材料主旨。,答案 C,1.(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 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 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 “门下”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 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 )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考向一 魏晋、唐宋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答案

10、C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意在考查历史解释素养。 材料中“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逐渐发展为能够与尚书省、 中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表明丞相权力被分割,丞相参 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提高行政效 率的信息,A项错误;门下省参与决策,其职责不是监察百官,B项错 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仍是权力中心,D项错误。,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异同 相同点: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 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不同点 (1)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了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 进一步

11、分割,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 权和行政权。 (2)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 下为最高行政机构。,2.(2017江苏单科)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 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 C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题干材料显示,唐代时宰 相的行政级别有所降低,行政权力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皇权进一步 打压了相权,说明君权与

12、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 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 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其决 策权扩大,故D项错误。,3.(2018湖南衡阳高三二模)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 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 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审查,才能发放有关 部门执行。材料表明古代封驳制度 ( ) A.削弱了君主专制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完全限制了皇权滥用,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意在考查历 史解释素养。从材料中的“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

13、宰相和枢 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可知, 古代封驳制度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C项正确;封驳制度虽 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滥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削弱君主专 制,A、D两项错误;封驳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政策的失误,有 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错误。,1.含义: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 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 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门阀士族萌发 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东晋末年逐渐衰落。,中国古代的门阀政治,2.兴起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

14、)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 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3.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 (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4.评价: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缩小了选官范围,降 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冗员现象,不利于统治。,5.衰落原因 (1)经济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 系,松弛了宗族血缘纽带。 (2)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文化优势,缩小了士 族与平民的差距。

15、(3)政治上: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4.(2018北京海淀一模)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 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 )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答案 B 题目中提到唐代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作为 墓志署名的现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大幅减少,这说明世家大 族逐渐没落,再结合唐代科举制的作用可知B项正确。A、C、D 三项与材

16、料主旨不符。,5.(2018江西赣州高三模拟)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 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 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体现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考向二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意在 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 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扩大统治 阶级的社会基础,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D项错误; B项材

17、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养士求贤”“军功赏爵” “察举征辟”的特点,排除。,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6.(2016课标)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 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 D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汉察举制采用地方推荐、 朝廷考试任用的方式选拔官吏,具有范围小、任人唯亲的缺陷,魏 晋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选用标准,会导致官员素质良莠不齐, 隋唐“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既可以扩大选官范围,又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鼓励具

18、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士人用 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由此可见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 选D项。最优秀的官吏未必能够由科举制选拔出来,A项错误;官 员道德水平并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鉴别,排除B项;科举制向社 会开放,世家子弟可以通过科考入仕,C项错误。,7.(2018课标)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减少,出自 无官职记录家庭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说明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 选B项。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级官员家

19、庭的宰相人数明显减 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宰相权力的 变化,排除C项;许多寒门子弟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担任高官的, 因此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8.(2018北京丰台一模)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 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描述与此相符 的是 ( ) A.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 B.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 C.风云独享三百年,信义生得晋商人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考向三 唐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与特点,答案 A “宋朝的商业革命”是指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突 出表现为商品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20、,坊市不分,出现了夜 市,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等,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是唐代 描写民族关系的诗句;C项是描写明清商帮的诗句;D项是描写清 朝对外关系的诗句。,宋元时期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特点与影响,9.(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 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毛皮市、帽子市、 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剌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 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 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北京水资源非常丰富 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A.南北方物资

21、交流频繁,答案 A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元大都的钟鼓楼一带因为靠近水 运便利的积水潭而成为南方商品的聚集地,这从侧面表明,南北方 通过大运河物资交流频繁,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所强调的是国内贸易而非对外贸易,排除 D项。,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10.(2018北京文综)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 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 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 ) 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

22、供了条件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B. C. D.,答案 B 南宋初年北民大量南迁,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 小麦价格暴涨,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促使小麦 在南方大规模种植,从而打破了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因 此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与“南宋”这一时 间信息不符,排除;曲辕犁是唐代江东地区发明的适合南方水田 耕种的生产工具,排除。本题选B项。,11.(2018河北遵化一中高三模拟)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 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 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 与动力”。这表明狄巴里认为 (

23、 ) A.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考向四 宋代儒学的成熟与转型,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理学中的“内在生命与动 力”指的是理学所包含的进步性和“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具有 一定的科学性,B项正确;从材料中的“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 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发现理学的内 在生命与动力”可知,狄巴里并不是强调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 治的思想基础和强化儒家伦理,A、D两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 项,排除。,(2)发展 高把儒家伦理提高到天理的高度。 深把道德良知深植

24、于内心深处。 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广大民众。 程朱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 约束力,更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12.(2018天津文综)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 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 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 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

25、想,故B项正 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告诫 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 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 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13.(2018天津文综)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 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 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考向五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封建文明繁荣与

26、成熟的时代特色,答案 A 元朝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地方官吏的选用由 中央负责,军队调动须皇帝批准,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权力,而 非缺乏实际权力,A项正确,B项错误;地方官吏由中央负责选用,军 队调动须皇帝批准,说明行省权力没有集中专断,C项错误;材料反 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错误。,宋元时期中国封建文明成熟的时代特色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宋代解决了中国古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元代一些制度沿用至今,如行省制。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走向繁荣,土地政策上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推动了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

27、化,影响至今。,(3)思想、科技、文化 思想: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强化的需要。 科技:三大发明的广泛使用并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 程。说明当时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文化:宋词、元曲兴盛,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民族政权并立,国家 分裂,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宋元商品经济 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成为时代所需。 (4)对外交流:三大发明外传,说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海上丝 绸之路繁荣,拓展了对外交往空间,促进中外交流。,14.(2018课标)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 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

28、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 “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 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据题干可知,北宋前 中期,四川地区采取新制盐技术,井主雇佣大量外地的工匠,且受 雇工匠对工作条件和待遇有要求,不然就另谋高就,这折射出该时 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工匠,故选A项。仅从雇佣工 匠的待遇要求无法全面说明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排除B项;材料 只反映出制盐业的雇佣工匠现象,并不能说明雇佣劳动的普及,C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与

29、盐业专卖制度无关,排除D项。,1.据刘昫旧唐书记载:(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甫镈)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 用。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给事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 B.给事中有审议权 C.给事中有否决权 D.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答案 C 从材料中的“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可知,给事中有审议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A、 B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给事中只能给皇帝一些建议,最终决 定权还在皇帝,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2.据元史地理志记

30、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 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客观上有利于 ( ) A.行省制度的推行 B.民族的平等交流 C.丝绸之路的复兴 D.西欧城市的兴起,答案 C 从材料中的“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 来,如行国中”可知,元朝设立驿站,便利了中外商业的交流,这客 观上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排 除。,3.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 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 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 )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

31、,三省体制瓦解 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答案 A 本题考查考生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认识。依据所学 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并无执行权,材料中中 书令姚崇强令地方官执行命令这是越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 及门下省失权,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出现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 与藩镇割据无关,故D项错误。,4.唐朝宫殿屋顶的建筑风格,大都舒展自如,两翼如同展翅飞翔的 大鸟,又如同大书法家笔下极其夸张的一撇一捺。这一建筑风格 反映出唐代的文化特征是 ( ) A.华夏初兴,彪悍尚武 B.庄重威严,潇洒自信 C.精雕细琢,儒雅之风 D.落日余晖,悲壮苍凉,答案 B 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都 舒展自如,两翼如同展翅飞翔的大鸟,又如同大书法家笔下极其夸 张的一撇一捺”,显示出庄重威严、潇洒自信的风韵,故B项正 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