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及类型,-5-,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概念:是人们在地理 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 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形状和 边界 。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 条件 ,并对区域 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6-,3.区域的划分(2)划分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因地制宜 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7-,二、区域的主要类型,-8-,三、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典题研析 (2017全国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2、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10-,考向一,考向二,(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3、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素养提升15,-11-,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1)题,图示信息显示,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据此判断淮河在洪泽湖以东无对应的自然标志,C项正确,B项错。虽然无对应的自然标志,但仍可通过气温、降水等作为划分指标依据,A项错;秦岭淮河线在江苏段两侧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变化具有过渡性,没有明显的界线,D项错。第(2)题,注意“突出体现”的限定要求。长江作为苏南和苏北的界线,因河流阻隔导致苏南和苏北交通联系不便,故C项错,D项对。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分异并不显著,故A、B两项错。第(3)题,由“自1999年,江苏境
4、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可推断,多座长江大桥加强了苏南和苏北的交通运输联系,进而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市场的融合与拓展,故D项对。,素养提升15,-1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图文结合素材为背景,考查地理界线在不同地理视角下的表现及其影响,体现了“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素养要求。 答案 (1)C (2)D (3)D,-13-,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 1.区域的特征,素养提升15,-14-,考向一,考向二,2.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际联系,素养提升15,-1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16-,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 (2018山东
5、乐陵高三期末)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掊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引自沈从文边城。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素养提升15,-17-,考向一,考向二,(1)茶峒所在地区( ) A.山区植被茂密,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河流水运发达,河流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 C.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沿岸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
6、达 (2)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A.寒潮、沙尘暴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洪涝 D.海啸、风暴潮,素养提升15,答案,解析,-18-,考向一,考向二,典题研析(2017全国卷,13)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7、,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素养提升15,-19-,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1)题,剪纸中所示区域的特征:拱桥水乡、民居沿 河 而建且多窗、摇舟出行、门开向 河流 ,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反映了当地降水 较多 、地势 低洼 、河网 密布 的自然特征,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以 陆路 交通为主;珠江三角洲的民居以骑楼、碉楼等为主,民居一般为小天井大进深;四川盆地因中部为平原,周边为山地,故民居或依地势而建,或在 平原 上集中而建
8、。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故水网密布,土地面积少且零散,故民居依河而建、出行以水路行舟为主(剪纸景观);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 黄土高原 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势封闭,排水不畅,易形成沼泽,淤泥较多,不宜建房,与图示不符;山河相间,房屋应依地势而建,与图中的地势低平不符。第(3)题,川剧是四川 文化的一大特色,豫剧是 河南 的地方戏种,粤剧是 广东 的地方戏种。越剧主要流传在 长江三角洲 地区,符合要求。,素养提升15,-20-,考向一,考向二,命题立意 本组题结合局部区域景观图考查区域环境特征、成因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1)
9、D (2)B (3)D,素养提升15,-21-,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 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思路,素养提升15,-2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2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24-,考向一,考向二,2.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技巧 (1)把握描述方向和角度。明确描述的方向,即描述的对象在哪里、是什么;确定描述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确保要点全面无遗漏。 (2)看图说话,读表归纳。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地理特征信息。对图表信息归纳概括,结合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确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规范表达,描述专业。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关键
10、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答案组织点要全、话要短,先主后次,层次分明。,素养提升15,-25-,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南岛南部有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村庄(甲处),风景秀丽,山青水碧,是省生态文明村。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民们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最近,一个消息打破了小村的宁静,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村所属的乙处兴建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素养提升15,-26-,考向一,考向二,(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当地的自然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素养提升15,-27-,考向一,
11、考向二,素养提升15,答案 (1)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形为主,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淡水资源丰富并濒临海洋。 (2)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立足临近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生产、海水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发挥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海洋生态。 解析 第(1)题,通过对题干中的文字和地图的综合分析,从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角度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题,根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人地协调”的原则来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2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区域地图的判读 典题研析 (2017北京卷)阅读图
12、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3)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3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思路分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大平原、巴兰尼亚丘陵、西部和北部多山地)总结地形类型及其分
13、布;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起伏。第(2)题,甲为上游河段,流经山区流速快;支流少流量小;纬度高结冰期长。乙为下游河段,流经平原流速慢;支流多流量大;纬度低结冰期短。第(3)题,图文对照归纳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充分利用文字材料,结合工业区位原理,从工业基础、劳动力、交通、市场和地域联系等角度分析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31-,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命题立意 以匈牙利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认知素养,突出对区域地理要素联系的判断与推理能力的检测。 答案 (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流经平原地区,落
14、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3)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3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思维建模 区域地图是区域地理事物、现象等所有地理要素的载体。以马略卡岛为例说明区域地图的判读思路: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 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3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1.地理空间认知 定位、分布,即区域的
15、空间位置。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确认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特点。马略卡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是地中海上的岛屿。 2.区域特征分析 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如上图中标注了经纬度、该岛屿的山脉、河流与城市分布。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马略卡岛东、西部为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该岛屿河流少,流程短。,-3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3.因果关系推理 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如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分析位置、地形、气候与水文、水系之间的关系: (1)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马略卡岛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
16、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因西部山脉阻挡,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山脉南侧地处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冬季。 (2)马略卡岛因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河流枯水期长,径流量小。该岛屿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因此地下水是该岛屿城市用水的最主要来源。,-3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4.人地关系评价 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1)马略卡岛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且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少,却是旅游旺季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大;水库位于北部山区,距离城市较远,引
17、水困难、费用高。 (2)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带来的问题: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 (3)解决措施: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合理规划旅游活动规模;修建水库储备水资源;海水淡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宣传。,-36-,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即时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37-,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3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5,答案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