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考报告】,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低下,采集,狩猎,金属工具,资源,被动地适应环境,肤浅,地理环境决定论,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性质,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和谐论,主动,协调发展,相协调,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必考b) 名师点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但也存在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有时集体采猎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学以致用,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2、,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2)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 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生产出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
3、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必考b) 方法技巧:框图记忆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学以致用 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图与甲图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是“_”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是_。 (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解析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大减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 答案 (1
4、)围湖造田 人定胜天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人地协调论。,教材P96 活动探究 提示 1.是天人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体现了人们不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摆布,不畏艰险的精神。 2.好处:可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如果引水过多,可能使邻县的水源不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果用水不当,当地可能会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教材P97 活动探究 提示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5、,该阶段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变化。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则是以工业革命为背景,重点阐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变化,出现了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的演进。,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3.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强度小,若干年后出现的环境问题还能恢复。工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是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广,强度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