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工业革命课件20190128259.ppt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5187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41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工业革命课件20190128259.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工业革命课件20190128259.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工业革命课件20190128259.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工业革命课件20190128259.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0工业革命课件20190128259.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0讲 工业革命,-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工业革命一直是高考高频考点,几乎年年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出现。通常从动力变革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多运用材料且图文材料比重较大,创设情境,考查对世界市场形成途径及过程的理解。 2.从社会热点看,联系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注重环境治理等问题,以及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直是命题的重点,注意把工业革命放在欧洲多元化的宏观角度下

2、进行思考。,-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工业革命的原因 1.(2018课标全国,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解析,-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2.(2017课标全国,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

3、.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解析,-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和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掌握和认识,主要考查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如果能够联系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

4、答案。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迁移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3.(2016课标全国,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解析,-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近代以来,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一味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

5、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史为鉴,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对诸多现象的历史反思是高考的重要命题角度。,-8-,命题特点,考题扫描,4.(2014课标全国,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解析,-9-,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三 工业革命的扩展 5.(2016课标全国,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

6、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解析,-10-,命题特点,考题扫描,6.(2015课标全国,33)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解析,-11-,命题特点

7、,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分析数据统计表格,关键是找出表格中的变化。第一步要先看表格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再接着看主要项目,最后看表格中的发展变化。本题中表格内容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主要项目是时间和比例,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比例减少,但减少不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12-,一、蒸汽的力量 1.工业革命 (1)根源条件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手工工场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巧思妙记工业革命的条件,-13-,(2)概况 棉纺织业:1771年

8、,阿克莱特设立的水力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动力方面: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交通方面:以蒸汽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易错易混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14-,2.打造“世界工厂” (1)条件 前提: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

9、15-,(2)表现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历史条件 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联结纽带: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6-,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气时代的来临 (1)条件 前提:19世纪下半叶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中心:美国和德国是发源地和中心。 开始: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发展: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电话。,-17-,(3)影响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开辟了“电气时代”。 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垄断组织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18-,2.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1、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 (2)目的: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4)美国 提出“门罗主义”,成立“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控制拉丁美洲。 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推行“门户开放”政策。,-19-,3.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手段:

12、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内容: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20-,(4)影响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促进了各地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广泛交流。 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导致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21-,概念阐释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建立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

13、地半殖民地市场。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22-,主题一,主题二,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 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这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的脚步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何飞鹏等蒸汽机与

14、英国经济的发展,-23-,主题一,主题二,【读史攻略】,-24-,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

15、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25-,主题一,主题二,(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2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湖南怀化期末,5)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

16、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B.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C.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答案,解析,-27-,主题一,主题二,世界联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 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世界说”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

17、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8-,主题一,主题二,【史观新解】 材料中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欧洲说”:欧洲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世界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广大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后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不断繁荣。,-29-,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

18、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30-,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山东、安徽名校10月大联考,19)在18001870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

19、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 C.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答案,解析,-31-,一、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

20、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特殊人群的救助问题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2-,对点训练 3.(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9)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 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答案,解析,-33-,

21、二、从多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残酷剥削和掠夺,这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突破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34-,对点训练 4.(2018广西钦州一模,33)1884年10月13

22、日,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世界公认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从此诞生。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这一过程伴随着( ) A.世界市场的出现 B.工业文明的拓展 C.殖民扩张的进行 D.生活方式的变迁,答案,解析,-35-,【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现代欧洲的面貌。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总之,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意

23、味着生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体系之中,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 美查尔斯布鲁尼格等现代欧洲史(卷四) 阅读材料,概述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近代欧洲面貌的。,-36-,参考答案:创造出巨大生产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促进社会转型);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破坏自然环境;对外侵略扩张,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主宰。(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根据材料“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得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得出促进社会转型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24、;根据材料“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得出促进了城市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根据材料“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得出促使欧洲的殖民扩张和侵略。,-37-,情怀链接工业革命对西方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资本主义之前的小生产方式。 (2)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38-,(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