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5344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兵团二中分校第一师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

2、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

3、”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

4、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2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光明日报 ,2018 年 1 月 8 日 15 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

5、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

6、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曲解文意。原文内容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 项,已然与未

7、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 “会日渐增多” 。D 项,信息3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故选 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8、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 “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故选 B。文学类文本阅

9、读世界末日前夕王溱风起,风停,叶子来不及起舞,花儿就凋落了。门开,门关,邻家的喜字还没干透,孩子就呱呱坠地了。跑得真急呀!她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继续侍弄院子里的花草。咔嚓,她剪去桃花歪扭的枝蔓。桃花呀,即便你只灿烂一季,也不能不修边幅不是?咕噜,她给水仙灌上满满的清水。水仙呀,春天只剩下尾巴,再不开花你就永远装蒜吧。喵!一只猫从花盆后蹿了出来,打翻了一盆正酝酿花蕾的山茶花。她生气地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过去,已不见踪影。算你跑得快。她说。静了一会儿,她又唷喃道,跑得快又怎样呢?跑得过时间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这么漂亮的院子,这么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4她早已没了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惊慌与悲伤,安

10、静得跟这个院子一样。独处时,她经常幻想世界末日来临那一天,会是怎样的情形?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呼吁地追着白己的尾巴转圈。一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或许她正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一刹那,那画面就成了永恒。总之,不管怎么想象,她离不开他,离不开这个院子。尽管她和他住进这个院子,还不到两个月。三个月前的某一天,晴,没有风,他进门时脸上却挂着风暴。她一看就明白了,他准是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的事情了。还有多久?他问。也就三个月吧。她说。他不语,任凭脸上的风暴变成暴雨交加。我想辞了工

11、作。他说。辞了吧。她温顺地附和。我们把房子卖了吧。他说。卖了吧。她温顺地附和。我们买个院子吧,就是我们一直憧憬的那样。他说。买吧。她还是温顺地附和。他们结婚时就约定好了,先努力挣钱,在城市里买房子,生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将来老了,就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盖一座小房子,在院子里种满各种各样的花,弄一块菜地,再养几只狗、几只鸡,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惬意生活。为了这个约定,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省吃俭用地过。见他天天要到处去拉业务,她对他说,买辆车吧,挤公交太辛苦了。他摇摇头,养车多费钱呀,还得缴保险,还得租车位,还是把钱留着,将来可以买大一点儿的院子。见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晚归,他对她说,不做饭了,我们

12、出去吃吧。她不肯,又不是什么节日,干吗出去吃呀?把钱省下来,给咱将来的院子多添几盆你最爱的茶花。然而省下的钱,并没有变成院子的面积,也没有变成名贵的花,它们都被送进了银行,变成一纸债单他们如愿当上房奴了。这样,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就算完成了,可是第二步却迟迟完成不了。说不准是谁的原5因,也许是他缺乏锻炼造成的,也许是她太过劳累的缘故,总之就是怀不上孩子。现在看来,这倒是件好事,世界末日到来时也少个牵挂。他们把约定提前了,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把三十年后要做的事,做了个遍,在小院子里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然而她的世界末日最终却没有来。医生说,她的癌细胞居然没再扩散,真是奇迹。他的世界末日也没有来。她没事

13、,他也就用不上偷偷藏着的那瓶安眠药了。他们开了香槟庆祝,她与他并排躺在院子中央,被她亲手种的花环绕着,银色的月光披在他们脸上,他久久凝视着她的脸,就像读书时那样。我们又得重新开始奋斗了。他说。嗯,重新开始吧。她温顺地附和。桃花正妖娆,水仙花也不装蒜了,没有花盆护着的山茶花顽强地爆了蕾院子正是最美的时候。可是他们看不见。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自己的尾巴。(选自作品2017 年第 12 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

14、现了主人公豁达淡泊的性格。B. 小说的开篇,反复渲染时间过得很快,快得仿佛一切都来不及,为下文情节推进埋下了伏笔。C. 文中将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日常状态对照着写,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共同为更好的生活努力。D. 小说结尾写水仙花山茶花盛开,与开篇对桃花水仙的微责形成对比,引人凝神,余韵深长。5. 文中两次写到小狗追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 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的叙述方式,别具匠心。请谈谈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A 5. 第一次是女主人公的想象,给人一种时间无穷尽而又短暂的感觉,表现了“她”平静接受绝症带来的死亡现实的心境;第二次

15、表达生活就像一个圈,危机解除后,男女主人公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从前的生活状态,为“好生活”拼命奔波。 6. (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一个漂亮的院子,女主人公却想象着末日、死亡的场面,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2)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文章从等待最后日子6的宁静安详开始,一直在回溯过去的生活,使故事呈现波澜;(3)突显主旨,引发了生命的正常幸福是什么的思考;假如生命突然中止,怎样才会不遗憾。【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

16、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A,小说以“世界末日前夕”为标题,但文章却写得风轻云淡,表现了主人公豁达淡泊的性格。 “豁达淡泊”理解有误。从文本内容可知男女主人公曾经是背负着生活压力,为生活所迫,所以谈不上豁达淡泊,只能说是面对疾病的乐观。故答案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情节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审题,题干要求是理解两次小狗追尾巴的含义,首先考生要回归文本认真研读文段:第一次:或许她正与他坐在摇椅上,看小狗呲牙咧嘴、气喘呼吁地追着白己的尾巴转圈。一圈,两圈,三圈好像没有尽头,又一下到了尽头。根据理解这次追尾巴是主人公的想象, “一圈,两圈,三圈”揭示的是想象中的时间的无

17、穷,也体现了主人公在面临“世界末日”对生的希望和追求。第二次: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城里了,他们唯一带走的是那条小狗,直到现在它还是会傻傻地追自己的尾巴。根据理解文意,第二次写追尾巴的小狗,体现出了主人公对新生活追求的“傻傻”的执着。【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叙事方式分析的能力。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注意结合小说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是事件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叙、插叙等,然后注意叙事的视角,以第几人称或谁的视角叙诉,然后是叙事的重点,叙事离不开人物,叙事选择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的哪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和结合文本分析作用。例如本文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开篇

18、就提到了“世界末日” ,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深深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叙述现今的世界末日到之前男女主人公的约定,女主人公的温和、善良、诗意等人物性格体现的栩栩如生。在“世界末日”来临时候,男女主人公能为了之前生活的梦想去设计自己的追求,突出了人面对困境时候要冷静、乐观、积极的主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7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

19、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 15 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 10 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 30 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

20、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 。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 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材料二:日本每日新闻23 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

21、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英国广播公司 23 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 23 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8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摘编自参考消息

22、2018 年 10 月 24 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 30 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 3 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 1 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3、。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 1000 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B.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

24、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B.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9建带来的问题。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D.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9. 人民日报 华尔街

25、日报 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答案】7. B 8. B 9. 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项, “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 “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

26、大桥在香港的“争议” ,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 ,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 B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 项, “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故此题答案为 B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

27、键句进行概括。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 ,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 ;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10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 ;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点睛】第 1 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28、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29、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注释: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

30、时同属淮南西路。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俠,喜替人排忧解难。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使酒:酗酒任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10.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11B. 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 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D. 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11. 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C. 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 呼余宿

31、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12. 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 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 ,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13. 把原文中画横

32、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答案】10. D 11. A 12. D 13. (他 的家里) 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2)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

33、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 D, “驰骋”在文12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故答案选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选项 A, “而”:都是连词,表递进;选项 B, “然”:

3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选项 C, “于”:介词,在。/介词,比;选项 D, “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故答案选 A。【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A,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原文说的是: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选项 B,陈述“传主少年

35、、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选项 C,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 ,当然会同类相求。故答案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然”形容词词尾;“而”然而;“妻子”妻子、儿女;“之”结构助词,的。 (2) “不取”不要;“穷”穷僻;“此”这;“岂”难道;“然”如此。【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

36、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13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

37、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

38、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

39、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鲁东门观刈蒲李 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14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注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事” “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B. “挥镰” “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C. 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

40、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D. 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15. 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具有不染尘的特点;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

4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七、八两句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清夜的欢娱。故选 C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就要求考生分析分析“此草最可珍”的

42、意思,这句话是说“这种草最可珍贵” , “此草”是指“蒲草” , “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然后在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那是多么的欢15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意思是“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这是说蒲草的品性, “不畏” 、 “素尘”更显得蒲草高洁纯净,这也是“最可珍”的原因;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因此诗人说“此草最可珍” 。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点睛】理解概括诗歌内容,把握诗人

43、情感态度的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最容易让考生丢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看题干是针对局部设题,还是针对全篇设题,如针对局部设题,就要看题干设题的具体区域,圈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其意思,明确答题的角度。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要涉及情感,考生在分析作者情感时,不单单要从诗歌种类分析,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位,以及作者本身的心里状态来分析,综合来判断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情感,进而对全文的主旨进行归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调、作品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及时代价值等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并评说。16.补写名句。(1)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

44、:_,_ ,_。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 (3)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 _。 (4)在诗中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 _。 (5)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_, _。 (6) 离骚中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_, _。 (7) 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_, _。 (8)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 _,_, _。 ”四句写出了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9)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

45、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16_, _。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 (11)苏轼在赤壁赋中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 (12) 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 ,_,_ 。【答案】 (1). (1)微风过处, (2). 送来缕缕清香, (3).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4). (2)女也不爽, (5). 士贰其行。 (6). (3)于嗟鸠兮, (7). 无食桑葚。 (8). (4)于嗟女兮, (9). 无与士耽。 (10). (5)今我来思, (11). 雨雪霏霏。 (12). (6)亦余心之所

46、善兮, (13). 虽九死其犹未悔。 (14). (7)制芰荷以为衣兮, (15). 集芙蓉以为裳。 (16). (8)越陌度阡, (17). 枉用相存。 (18). 契阔谈, (19). 心念旧恩 (20).(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1). 齐彭殇为妄作。 (22). (10)寄蜉蝣于天地, (23). 渺沧海之一粟。 (24). (11)挟飞仙以遨游, (25). 抱明月而长终。 (26). (1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27). 常在于险远, (28). 而人之所罕至焉, (29).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

47、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离骚中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短歌行写出了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苏轼在赤壁赋中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 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缕” “渺茫” “葚” “虚诞”“蜉蝣”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17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 的现象,那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