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5347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 “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其意图是A. 扩大地方的权力 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 整饬地方的吏治 D. 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各省实行一定的分权,而设总督管理一省或几省的事务,以偏重地方军事治安为主,同时“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目的是为了能做到总理地方事务,有利于提高

2、行政效率故 B 正确;明清时期除了总督外,还有地方的省级行政机构,都直属中央管理,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 A 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地方吏治的整饬,故 C 项排除;D 项说法错误,总督体现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不是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朝鲜代表团要求联合国军在 6 个月内撤出朝鲜,首次以大国身份组团参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支持,苏联代表团也支持中国的意见。这次会议A. 贯彻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B. 初步达成了有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C.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D.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

3、】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 “国际会议” “首次以大国身份组团参会”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故选 C;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亚非国家应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推动万2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排除 AD;日内瓦会议初步达成了有关印度支那问题的决议,排除B。3.“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大会

4、是A. 中共七大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信息可知该会议召开时,抗战尚未胜利;结合选项分析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 4 月, A 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 1949 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即将取得胜利,排除 B。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确立的背景下,1956 年召开中共八大,排除 C。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 年,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4. 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裎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了

5、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生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 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A. 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B.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C.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D. 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与素养相关内容历史记载的影响因素。由材料关键信息“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 “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 “盟军

6、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等,材料主旨,即体现“历史教科书的编定与当时政治大背景密切关联” 。据此,3判断选项,可知:B 项“民族精神生命” ,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CD 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 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A。考点: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记载影响因素【名师点睛】关于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作为认识历史与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方法与原则,要适度给学生补充,诸如历史研究的方法(史法) 、历史史料的来源(史料) 、历史评价的角度(史观)以及对历史的认识(史识)等。还有关于“历史”的界定,即客观存在历史、书写出来的历史(诸如史书,历史记载,历史教科书等) 、人们心中的历史等。要最大程度掌

7、握第一手史料,多方面印证历史,要记载最为真实的历史,最大程度减少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A. 罗曼诺夫王朝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工兵代表苏维埃D.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1917 年的4 月是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时期,表面上看两个政权并存但实际上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罗曼诺夫王朝已经被推翻

8、,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兵代表苏维埃并不掌权,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十月革命之后才有的政权,选项 D 在时间上不合适,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6.“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 ”这一事件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改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

9、战争后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有清末新政。所以答案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7. 1840 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认为这是“谣言” 、 “虚张” 。上述史实反映了A. 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B. 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C. 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D. 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0、识不难发现,事实上 1840 年的英国和中国之间确爆发了鸦片战争,所以,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绝非危言耸听,而林则徐却认为这是“谣言” 、 “虚张”足以证明林则徐对世界形势、对中英关系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仍然是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朝上国观念8.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 ,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

11、君主专制统治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D.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凡官吏民众可甚至各地官府不得阻拦否则”可知,对官员的违法行为,民众可以告状,这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所以答案选 D。其他选项不符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

12、析】据材料“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周初的分封制对于稳定西周统治有重要作用,故 C 正确;“设五等,邦群后”说明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割据混战,故 B 错误;西周并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作用出发,对材料进行正确解读,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的搭载物中有 10 克泥土。这 10 克泥土中有 1 克来自台湾,象征国家的和平统一;9

13、 克来自郑和的家乡。根据相关史实可知其寓意可能是A. 向世界表明中国要走和平崛起之路B. 要重振郑和时代的海上雄风C. 纪念郑和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D. 表明 21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答案】A【解析】【详解】从郑和下西洋时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一原则来看,中6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的搭载物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传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国是和平崛起,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故排除 B,选 A;郑和是明代航海家,排除 C;材料无法反映 21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排除 D。11.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学俄罗斯、日本的榜样因时制宜

14、,取法西方各国的纲常大典 。 ”洪仁玕的这一观点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 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正确,故选 C;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在本质上是矛盾的,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可排除 ABD。故选 C。12.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确的解释是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 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C. 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不是十月革命,排除

15、 A;十月革命最终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不是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排除 B;十月革命以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这不是它划时代的意义,排除 C;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意义,故选 D.13.西周时期小宗或异姓都可世袭为家臣,但到春秋战国之际,家臣的选任逐渐突出贤能的重要性。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是7A. 官僚政治最终确立B. 宗法制度逐渐瓦解C. 血缘政治完全瓦解D. 分封制度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最终确立,排除 A;春秋战国之际任用家臣时逐渐突出贤能的重要性,这反映是世官制受到冲击,宗法制逐渐

16、瓦解,故选 B;中国古代实行人治,血缘政治没有完全瓦解,排除 C;材料没有反映分封制度开始解体的信息,排除 D。14.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 共和制B. 分权制C. 联邦制D. 总统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宪法的条文当中可以看出,各州的权力受到了明显的制约,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集权的原则即是联邦制的原则,C 正确;共和制是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

17、的,排除 A;分权制和总统制在材料中都未体现,排除 BD;所以选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原则15. 史书记载公元前 3 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 ”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A. 公元前 231 年 B. 公元前 221 年C. 公元前 315 年 D. 公元前 214 年【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可知此事是8指韩国灭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

18、楚、燕、齐,实现国家统一,韩国是最早灭亡的诸侯国。A 项表述最有可能,正确;公元前 221年嬴政灭齐,公元前 315 年嬴政还没出生、公元前 214 年国家已经统一七年了,BCD 三项表述都不可能,均排除。故选 A。16.1954 年宪法第 5 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这说明该宪法A.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B. 带有新民主主义特征C. 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 强化了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国家所有制” “资本家所有制”体现了生

19、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说明该宪法仍带有新民主主义的特征,故 A 错误,B 正确;C、D 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可排除。17.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B. 尽量扩大行省的管辖区域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20、【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说明元代以前的划分标准带有一定的地方分权的特点,由材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说明行省制并不是采用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排除 A;材9料没有反映尽量扩大行省的管辖区域,排除 B ;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组成行省,排除 C;材料中“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说明了设置行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地理因素来强化中央集权,故选 D。18. 史学家刘大年认为中国在反侵略的抗日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

21、族复兴的枢纽”这一著名论断。可作为这一论断的依据有进步力量壮大民族意识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民族独立实现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抗日战争时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推动了进步力量壮大,故正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争,有利于民族意识增强,故正确;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有利于国际地位提高,故正确;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但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独立没有实现,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9.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

22、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 商业征服B. 文化同化C. 宗教皈依D. 财富侵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商业征服说不上,罗马的商业没有被希腊人垄断。C 项,宗教罗马人最后皈依基督教,而基督教不来源于希腊。D 项,财富侵蚀也说不上,在君士坦丁迁都前意大10利本土还是很富的。B 项,罗马人在一定程度上很认可希腊人的文化,在前期,拉丁文是日常通用语言,而希腊文则是学者钟爱的语言。后期,希腊文化几乎把整个东罗马地区全控制下来了。因此选 B考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影响20.公元前 546 年,古希腊执政

23、官庇西特拉图借助外籍雇佣军的力量,收缴了公民的武器,建立起一支 300 人的私人卫队,把自己的住所安在卫城之内,成为凌驾于公民集体之上的君主。这一现象表明古代雅典A. 直接民主有较好发挥B. 民主政治一度反复C. 发展了梭伦的宪政制D. 是集权制下的民主【答案】B【解析】公元前 546 年,是公元前 6 世纪中期,此时是在梭伦改革之后,但庇西特拉图建立的是“君主政治” ,而不是直接民主,A 选项和 C 选项都不正确。从梭伦时期的民主到庇西特拉图时期的君主制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一度受挫,出现反复,故 B 选项正确。庇西特拉图并不是民主政治而是独裁,D 选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庇西特拉图

24、所建立的统治制度是什么性质的,是民主政治还是君主政治。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继续判断和把握材料的内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力图说服中共放弃武装斗争,解散军队,参加国民政府,使国民党统一中国。关于苏联所采取的扶蒋抑共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它客观上为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B. 它主观上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C. 它与其推行的民族利己主义的全球战略相关D. 这说明苏联和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中苏联所采取的扶蒋抑共政策使得中共缺乏国际支持,为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AB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5、排除;抗战胜利前后 ,为了获取战后在远东的国家利益 ,在和美国的妥协和较量中 ,苏联对华实行了与美11国“扶蒋反共”政策相呼应的“扶蒋非共”自相矛盾的政策,故 C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是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阶利益,故 D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22.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 ,究其原因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C. 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D. 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答案】D【解

26、析】【详解】由材料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故排除 A;即使新兴地主拥有武装力量,他们也未必能够“预于南朝大政” ,故排除 B;唯才是举有利于有才能的人士参与政权,故 C 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日益僵化。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土豪即使有经济力量,也很难成为高级官吏,这是由僵化的门阀制度造成的,故 D 正确。23.罗马法规定:丈夫是他妻子的法官。假如妻子犯了错误,丈夫可以惩罚她;假如妻子喝醉了酒,丈夫可以谴责她。后来,又规定对

27、妻子的处理要得到由夫妻双方家庭所有成员参加的家庭法庭的批准。上述规定的变化反映出()A. 罗马法鼓励身体暴力和家族内部惩罚B. 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C. 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 罗马妇女与男子的家庭地位逐步平等【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罗马的家庭组织体现的是父权家长制,后来丈夫的权利有所松动,说明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故 B 项正确;A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故 C 项错误;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224. 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

28、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 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 隋唐三省体制C. 宋代两府三司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隋唐的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掌国家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体现了权力的相互监督与制约,遵循了一定的程序。所以应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特点25.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 ,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B. 因满洲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 处理军

29、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D. 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遵旨悉能详达朕意”等关键信息可知,他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所以答案选 A。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职能。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材料二 研究英国宪法的著名学者德洛姆在 1834 年写道:“英国法学家坚信的基本原则,是认为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以外,它什么都能做到。

30、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 13 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 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 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19 世纪 70 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13秘密投票法 取缔选举舞弊法 ,19 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20 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材料三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确保国内安定和平,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保证我们自己及后代得享自由的恩赐,特为美利坚合众国颁布和制定

31、本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导言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1)材料一中,西塞罗揭示了法律的什么属性?罗马法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利的分配呈现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共同原因。(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美国“活着的宪法”的看法。【答案】 (1)属性:客观性、权威性。影响:很多法律制度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

32、源头。(2)变化:议会地位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限制王权、执掌立法大权,再到议会至上无所不能。议会权利分配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机会。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民权运动的兴起、议会改革的推进,使君主立宪制逐步完善。(3)宗旨: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维护社会公正、自由、稳定与安全。优点:宪法为谈判与妥协提供了政治保障,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激进的社会变革;经济大危机中,广大工人通过劳资谈判获得法律保障。缺点:为政客的勾心斗角和财阀的巧取豪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垄断组织操纵参议院发动侵略战

33、争;对公众人物隐私的过度关注。【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意为古罗马执政官的一切行为均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意为法律是古罗马判断一切行为的14依据,可见体现了客观性、权威性。第二小问,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第一小问,由材料“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 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和“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以外,它什么都能做到” ,可见议会地位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限制王权、执掌立法大权,再到议会至上无所不能。由材料“由于土地贵族

34、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 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 19 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20 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可见议会权利分配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机会。第二小问,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权运动兴起、议会改革等角度分析。(3)第一小问,由材料“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确保国内安定和平,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 ,可以归纳为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维护社会公正、自由、稳定与安全的国家。第二小问,由材料“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

35、判和妥协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 ,结合所学,美国 1787 年宪法为谈判与妥协提供了政治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激进的社会变革,表现为:在经济大危机中,广大工人通过劳资谈判获得法律保障。但是,美国 1787 年宪法毕竟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如垄断组织操纵参议院发动侵略战争等。27.2014 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 12 月 4 日定为“宪法日” ,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

36、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 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5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

37、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 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答案】

38、 (1)特点: 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 (每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2)原因: 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经济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性,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 (或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出现了类似“文

39、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每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启示: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符合人民要求;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解析】试题分析:(1)特点:这一题需要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应该从近现代宪法制定的背景、目标、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去思考和寻找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由材料一中的“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 、“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材料二中的“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可以概括出其背景方面的特点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根据材

40、料一中的“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可知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由材料二中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16义国家”可知仍然把富强当作目标;所以可以概括为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由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 、 “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等信息可以看出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的特点。由材料一中的“宪法最终沦为废纸” 、 “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和材料二中的“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等信息可以看出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的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

41、”和材料二中的“82 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等信息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的作用。还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 、 “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和材料二中的“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等信息可以得出近现代宪法的制定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2)这一题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指历史上不利于近现代宪法制定的传统即历史因素,另一方面是指从分别从近现代出现曲折时的背景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

42、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和材料二中的“肆意侵犯人权”可以联想到从历史上来讲,中国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 ,这应该是历史传统不利于宪政的发展。从近代中国的发展现实来看,由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所以会导致相应的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缺乏支持宪政的足够的社会力量;而与此同时,掌握政权的北洋军阀或者其他集团不愿意进行宪政,以维护既得利益,从而导致在近代错失宪政的时机。现代中国出现曲折应该指的是”文革“时期,主要原因主要是政治上, ”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导致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思想上,人权意识的淡薄导致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以上都可以成为出现曲折的原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