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0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 “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 A 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 “不仿其
2、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 C 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
3、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 明夷待访录 “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答案】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由材料“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 ”可见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孟子之贵民 ”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正确;“(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不能体现对现实的研究,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 项错误。36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
5、已矣”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答案】C7顾炎武指出:“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这表明顾炎武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主张回归到“封邦建国”C主张推行郡县制度D旨在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可知,顾炎武反对郡县制下君主高度集权、地方无权的现象,主旨是反对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郡县制的弊端,而不是主张推行郡县制度,故 C 项错误;顾炎武
6、作为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会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体制,故 D 项错误。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 ”这种社会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4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中“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私有观念不断增强,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故 B 项错误;材料
7、中反映的是私有观念的发展,不是孝敬父母的观念被打破,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市民阶层的壮大,故 D 项错误。故选 A。9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材料反映的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君主专制无关,故 A 项错误;明清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明王夫之强调“理在气中” ,这颠覆了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思想,故 C 项
8、正确;顾炎武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故 D 项错误。1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答案】A51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 “陋宋” 。对上述思想理解错误的是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D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思
9、想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材料反映的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有利于促进近代思想的发展,故 A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反对封建专制,体现了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故 B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故 C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进步思潮仅仅是极少数先进的思想家提出的,并未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1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 ,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
10、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答案】C二、非选择题613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
11、“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答案】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
12、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第(4)问,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顾炎武崇尚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
13、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列
14、举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 ,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答案】 (1)态度:批判。理由:原始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补充和发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2)原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特征:吸收佛道思想,以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8(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儒学的发展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对理学的描述可以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得出理学走向僵化;根据材料三中“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得出当时思想文化专制。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张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