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0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5412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0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0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0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0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0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0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答案】B2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受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答案】D【解析】 “人以自身

2、的感觉获得知识” “因人而异”表明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 D 正确。A 材料未体现,排除;普罗泰格拉否定神,故 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故 C 错误。3继普罗泰格拉之后的智者进一步强调“自然” ,认为“自然”高于“法律” ,因此把人分为希腊人和野蛮人是对自然的限制和束缚,甚至可以说这种人为法律是“人类的暴君” 。由此可见,智者A否定神的权威,凸显人的地位2B强调法律至上,君权服从法律C认为人人平等,鼓吹自然权利D主张理性至上,强调人无贵贱【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智者们主张打破希腊人和野蛮人的限制和约束,强调人的自然权利的平等,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神的否定,A

3、 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然应高于法律,不是突出法律至上,B 不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D 不正确。4苏格拉底说:“普罗塔哥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塔哥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 40 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答案】B5苏格拉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

4、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A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C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答案】A【解析】材料“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说明苏格拉底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故选 A。B 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关人的道德修养,排除 C;D 没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6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3现在,而是一向如此” 。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B培育雅典公民

5、独立人格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D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 “经过反思后” “最好的论点”等信息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理性才是道德领域中真理的最后裁决,故 C 项正确。A 项所述与智者学派观点一致,与苏格拉底无关,排除。材料强调苏格拉底认为理性才是道德领域中真理的最后裁决,而不是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排除 B。D 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7柏拉图认为, “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如教育得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 ,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据此可知,柏拉图肯定、重视人的价值赞同雅典的直接

6、民主制度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中的城邦制度A B C D【答案】C8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这说明两人都A崇尚知识美德 B重视道德规范C尊崇法律权威 D追求政治民主【答案】C【解析】 “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说明二人都4主张尊崇法律权威,C 正确;A 和 B 是苏格拉底主张;D 是柏拉图主张。9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哲理,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

7、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的。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古希腊人探索科学偏重理性B科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惊异C古希腊人重求知而轻视实用D古希腊科学比东方科学要先进【答案】D10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到一个人注重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他曾经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A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与禽兽相同B禽兽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C有德行的人应遵守法律坚持正义D古希腊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情操【答案】C【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意在考查考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亚里士多德用假设的方式来强调人注重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实际上人与禽兽不同,因此 A 项错误,排除;B 项不是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中心,他的中心在“人”而不是“禽兽” ,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公民”这一概念,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为C。11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 、 持枪的战土 、 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A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5B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D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

9、雕塑赞美了人的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的特点,这是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的体现,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古希腊雕塑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而不是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而是借雕塑的形象强调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古希腊雕塑水平与世界的比较,无法推断出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排除 C。1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 ”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

10、答问题。材料一 苏格拉底去世前,曾要求他的助手寻找一位最优秀的继承者。他的助手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所找到的人均被苏格拉底拒绝。最后他的助手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 “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材料二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受到“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并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许多审判官表示可以赦免他,但要他保证不得再追求知识、探索哲学。苏格拉底只要略表妥协就可免于一死。他的亲友、门徒也都劝他或交纳赎金,或逃亡。然6而 70 岁的苏

11、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有人见证说:“他表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因为自从他认定了,对他来说,死比继续活下去更好以来,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面向死亡迎上前去,即使是对别的美好的事情也没有这样坚定,他从来没有对死亡表现过任何软弱”(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怎样才能成为最优秀的人?(2)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坚定地面向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3)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是什么?【答案】 (1)充满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善于扬长避短,挖掘自己的潜力。(2)捍卫人的理性、尊严;追求人的思想自由。(3) “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我

12、意识的觉醒。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造成道德沦丧,苏格拉底由此提出人类理性的价值,即认识人自己,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分析总结,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重视人的道德,尊崇理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 “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

1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 “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 ,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以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袛和理智的体现” 。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 “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 ,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为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

14、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里,韩非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摘编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7(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背景。【答案】 (1)相同之处:以法治国;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维护统治。不同之处: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仍是人治,君主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原因:韩非: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亚里士多德:对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反思;对柏拉图的“人治”观的批判;民主政治传统和法制观念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