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 “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A外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历史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答案】D21894 年孙中山组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905 年组建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并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下列表述
2、中错误的是A民族主义中的“驱除鞑虏”继承了兴中会的纲领,有着相同的含义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C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的一次实践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 1905 年的民报发刊词上阐发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兴中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带有排满兴汉的狭隘色彩,而在 1905 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中大汉族主义的色彩淡化,A 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目要求;B、C、D 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23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
3、设共和政体。 ”据此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答案】A4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A “驱除鞑虏” B “民权主义”C “恢复中华” D “民生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中孙中山主张国民权利平等、拥有参政权,选举产生总统、议员,组成议会并制定全体国民遵守的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体现了“创立民国”的“民权主义”思想,故选 B。A、C 两项体现了民族主义思想,故排除;D 项即“平均地权” ,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5孙中山在英
4、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写道:“两年之间,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计,乃采取”引句省略的是A民权主义,以与民族主义同时解决B民族主义,以与民权主义同时解决C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D民生主义,以与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同时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材料的关键信息“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3极乐之乡也”体现了孙中山看到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制度是民主的、经济是发展的,但对一般百姓来说并没有享受到制度带来的利益,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主张解决民生问题,提出民生主义与
5、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故 C 项正确。61905 年 5 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 ,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 ,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C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6、B是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是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D脱离中国传统政治,全盘西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吸取了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精华部分,是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的,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多的还是中国国情的产物而不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强调传统政治,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多的还是中国国情的产物而不是全盘西化的产物,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8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评价道:“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
7、美少轻。以异4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的努力是A建立同盟会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提出三民主义D与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9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共一大宣言C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产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得出是“扶助农工” ,因此应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 C 项正确,故选 C。10蒋介石曾在 1925 年演
8、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这一论断5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依据材料中蒋介石在演讲中所说的“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 、 “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 、 “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
9、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故选A。国民革命兴起于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后,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于抗战时期,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相关,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11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B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D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C12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
10、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 ”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体现了“民生主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B 符合题意;社会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排除 A;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社会主义,排除 C;新三民主义对于土地政策的表述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并不是对土地进行革命,排除 D。故答案选 B。二、非选择题13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
11、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 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三 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等之主义同是革命,何以俄国能成功,而中国不能成功?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于党员之奋斗。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
12、助,故能成功。孙中山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 (1923 年)(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2)有人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请根据材料二予以论证。后来孙中山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3)据材料三,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的重大发展?其认识的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深入: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2
13、)继承: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中的民权思想。7发展:将政治民主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二者同时进行。变化:民族主义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3)发展:认识到改组国民党和拥有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影响: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2)问,根据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分析可知,民权主义反对专制制度,这和西方的民权思想一致,属于继承;民生主义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属于发展;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内容中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属于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得出孙中山认识到改组国民党和拥有军队的重要性;第二小问,联系 19
14、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和意义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孙中山民生主义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
15、例 1 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阐述:孙中山自 1894 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1917 年苏俄的十月革命、1919 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对立,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山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等8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结论: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其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示例 2 论题: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阐述: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相对薄弱的俄国取得成功。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与上述地区情况迥异,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照搬马克思主义,搞城市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成功。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张“师马克思之意” ,不“师马克思之法”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结论: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应该师其意,不用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