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1201902284131.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5421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选修3_12019022841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版选修3_12019022841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版选修3_120190228413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版选修3_120190228413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版选修3_120190228413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后提升作业 一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40分钟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6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6分)1.(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e=1.6010-19CD.电荷量 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解析】选 B、C、D。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 e,或者是 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 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 B、C、D 正确。2.(多选)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部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D.带电体发生中和的现象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结果【解析】选 C、D。一个物体不带电并不是内部没有电荷,而是由于正、负电荷一样多,从而对外显示电中性。当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对外显示带正电;当负电荷多于正电荷时,对外显示带负电,故 A、B 错误。物体带电实质就是得失电子,即电荷移动,故 C正确。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中的多余电子全部移动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与正电荷相互抵消,从而使两物体都呈电中性,故 D正确。故选 C、D。3.(多选)如图所示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

3、个金属球 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 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 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 A一定带正电2C.金属球 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 A一定带负电【解析】选 A、C。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片和金属球都带有正电荷,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由于箔片上的正电荷互相排斥造成的。当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时,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一定比原来减少了。由于金属球 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 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当金属球 A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球 B、金属杆包括金属箔片整体相当于一个导体,金属球 A离金属球 B较近,而离金属箔片较远。如果金属球 A带正电,验电器上

4、的正电荷一定向远处移动,则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不会减少,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如果金属球 A带负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会向近端移动,造成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减少,所以选项 C是正确的。如果金属球 A不带电,由于受到金属球 B上正电荷的影响,金属球 A上靠近 B的部分也会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出现负电荷,而这些负电荷反过来会使得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向金属球 B移动,效果与金属球 A带负电荷一样。所以选项 A是正确的,选项 D是错误的。【补偿训练】电荷是看不见的,但能被验电器检测出来是否存在。普通验电器顶部装有一个金属球,金属球与金属杆相连,在金属杆的底部是两片很薄的金属片,当验电器不带电荷时,金属片自然下垂。当一

5、个带电体接触到金属球时,电荷能沿着金属棒传递,金属片就带有电荷。由于同时带有同一种电荷,两金属片相互排斥而张开。不管被检验的物体带负电还是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片都会张开。因此,这种验电器( )A.能用来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B.不能用来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C.可以用来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D.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带电荷量【解析】选 B。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验电器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不能直接判断电荷的正负,只可以定性表示物体带电荷量的多少。故 B正确,A、C、D 错误。故选 B。4.(多选)(2018张家口高二检测)已知存在以下几种使物体带电的办法:( )摩擦起电

6、;接触起电;静电感应;电介质的极化其中前三种方式是同学们熟悉的,对第种方式的简介如下:一些电介质(绝缘体)的分子在受到外电场的作用时,在跟外电场垂直的两个表面上会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电3荷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叫作束缚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纸屑,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玻璃棒会吸引纸屑,这是因为纸屑通过第种方式带了电B.有些纸屑会粘在玻璃棒上,这是因为纸屑通过第种方式带了电C.有些纸屑被玻璃棒吸引,吸上后又马上弹开,整个过程只包含第种带电方式D.有些纸屑被玻璃棒吸引,吸上后又马上弹开,整个过程包括第和第两种带电方式【解析】

7、选 B、C。有些纸屑会粘在玻璃棒上,这是因为纸屑通过第种方式带了电,故 A错误,B 正确;碎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有的纸屑接触玻璃棒后“跳开” ,是因为这些纸屑带上和玻璃棒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 C正确,D错误。5.(多选)(2018黄山高二检测)如图所示,Q 是一个绝缘金属导体,把一个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 P移近 Q,由于静电感应,A 端出现的感应电荷量大小为 qA,B 端为 qB,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体 Q上,q AqBB.导体 Q上,q A=qBC.用接地线接触一下 A端即离开,拿走 P后 Q带正电D.用接地线接触一下 B端即离开,拿走 P后 Q

8、带负电【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感应起电应遵循电荷守恒定律。(2)导体接地时,导体成近端,大地成为远端。【解析】选 B、D。当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 P移近 Q时,A 端带负电,B 端带正电,由电荷守恒定律 qA=qB,故 B正确,A 错误。无论哪一端接地,大地相当于远端,电子从大地转移到 Q上,接地线离开后,负电荷留在 Q上,拿走 P后,Q 带负电,故 C错误,D 正确。6.(2018包头高二检测)导体 A带 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 B带 q的负电荷,将4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 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C.2q D.4q【解析】选 C。相同带电体接触

9、后,电荷量先中和,后平分。所以 B导体的带电量为=2q,C 正确。52【补偿训练】(多选)如图所示,A、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 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 C移近导体 A时,A、B 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 C移近导体 A,先把 A、B 分开,然后移去 C,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 C移走,再把 A、B 分开,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 A、B 分开,再把 C移走,然后重新让 A、B 接触,A 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 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解析】选 A、B。C 移近 A时,带正电的小球 C对 A、B

10、 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 A、B 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 A端积累了负电荷,B 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的金属箔片也分别带上了与 A、B 同种性质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 正确。C 移近导体 A后,把 A、B 分开,A、B 带等量的异种感应电荷,此时移走 C,因 A、B已经分开,所带电荷量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 正确。若先移走 C,再把 A、B 分开,则在移走 C后,A、B 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 A、B 上的箔片都不会张5开,C 错误。先把 A、B 分开,再移走 C,A、B 仍然带电,但重新让 A、B 接触后,A、B 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

11、片都不会张开,D 错误。二、非选择题(14 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7.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 A、B 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 C先后与 A、B 接触后移开。(1)若 A、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2)若 A、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1)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将总电荷量平分。(2)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先中和后将剩余电荷量再平分。(3)C球接触 A后带上了一定量的电荷,再与 B接触,电荷重新分配。【解析】(1)A、B 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 Q,

12、C 与 A接触后,由于形状和大小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 所带的电荷量均为 Q。C 与 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 B、C 的电荷量均为 ( Q+Q)= Q,A、B 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 Q Q=23。(2)A、B 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 Q、-Q,A、C 接触后,平分电荷量,A、C 的电荷量均变为 Q,C 与 B接触后,平分二者的电荷量,C、B 的电荷量均为 ( Q-Q)=- Q,则A、B 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 Q|- Q|=21。答案:(1)23 (2)21【补偿训练】如图,当将带正电荷的球 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电荷向 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 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 B端和 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 A端和 B端移动6【解析】选 B。当将带正电荷的球 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发生了静电感应现象,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 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故 B正确,A、C、D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