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93.docx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96002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9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9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9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9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9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言文阅读专题鄂州【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 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 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

2、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 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 下相国,相国酂侯 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 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 、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 病,勿遣。(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 伯:同“霸” 。游:交游。 “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3、。义:同“仪” ,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癃(l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谓为信然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君与俱来B凡三往,乃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2C其有意称明德者 其如土石何D皆待贤人而成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

4、的作用是 。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 。 (2 分)1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 ,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 (3 分)【答案】11 (1)确实这样(2)接近,趋向(3)缘故(4)通“无” ,不(每小题 1 分) 12 (1)我没有衡量(自己的 )德行(能否服人) ,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 (2)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一定能叫他们显贵。(每题 2 分) 13A (2 分)14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说明了贤才的重要性。 (2 分。每空 1 分)15刘备还处于创业阶段,

5、求贤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刘邦已平定了天下,求贤的目的是守住汉室的江山。 (3 分)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

6、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 ,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 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 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 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用事:掌权。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亦不详其姓字

7、 详:知道 3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C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因以为号焉 故自号曰醉翁也B或置酒而招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划两处)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怒,命卒曵下奴,笞之。(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8、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 不慕荣利 ”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 ,是有感于谢御史 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 不畏权贵、敢于执法 的高尚品格。两文都写了主人公 喝酒写诗 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甲】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9、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乙】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

10、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4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

11、世【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 句意:也不清楚他的姓字详:知道 B 句意: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俦:辈(同类)C 句意: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诘:质问(责问) D 句意: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名:闻名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 句意: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号:名词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号:取号,动词;B 句意: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

12、喝或:有时;现在有的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杀了他或:有人C 句意: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以:没有实在意义威摄天下不以兵器甲革的锋利坚固以:凭借D 句意: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假:借;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假:借给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13、,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句意: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重点词有:笞:鞭打句意:(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句意: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根据句意寻找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

14、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根据内容寻找 “性嗜酒” “衔觞赋诗” “饮酒赋诗” 答案:(1)D 5(2)D(3)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4)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2 分)(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5)不慕荣利(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亦可) “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或:“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 不畏权贵、敢于执法 喝酒写诗(填原文“衔觞赋诗”或“饮酒赋诗”亦可) (每空 1 分,共 4 分)【点评】 “以”的用法: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以:表目的,来)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 (以:凭借

15、)计日以还(以:表修饰)扶苏以数谏故(以:因为)以刀劈狼首(以:用)以为妙绝(以:认为)黄石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 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

16、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 李广将军传 ,有删改)(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通“阵” ,阵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6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

17、不尝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鞭马南驰数十里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

18、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

19、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7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 句意: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佯:假装B 句意: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暂:突然C 句意: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将:带领D 句意: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陈:通“阵” ,阵地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

20、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故选:A(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正确;B正确;C 正确;D有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文中是“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故选:D(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

21、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南:向南句意:(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重点词有:度:估计句意:(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 (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答案:(1)B(2)A(3)D(4)(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8(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荆门7.【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

22、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我任 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

23、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

24、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四、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8.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7.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 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牍:公文 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遇到 D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

25、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去:离开 故选:B 9(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 句意:树林里浓荫覆盖,鸟儿到处鸣叫上:方位词,树的上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上:皇上 B 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去;(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C 句意: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以:来;擅长画竹和兰花以:把 D 句意: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或:有人;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或:有人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A正确 B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

26、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答案: (1)B (2)D (3)B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27、,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10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28、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8.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 (准确无误)和“达” (通顺流畅) 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

29、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荆州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

30、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卖油翁 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11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来源:】注释:【自矜】自夸。【释担】放下担子。【颔】点

31、头。【忿然】气愤的样子。(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6 (2 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 B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C走送之 走:行走 D礼愈至 至:周到7 (2 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弗之怠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8 (2 分)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B “冰塞川” “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D诗的结尾,诗人在

32、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9 (2 分)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10 (2 分)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C陈康肃

33、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11 (3 分)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 (划三处)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12 (3 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答案】6C7B8C9C10D11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我站在旁边伺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C 项中,走:跑

34、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B 项中, “之”是代词,其他各项是结构助词“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C(C 项“碧溪垂钓” “乘舟梦日”反映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 项用先达的态度与自己去学的态度对比,反映自己求学之诚恳)【考点

35、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D 项准确反映了文章中心意思)【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抓住三个要点:援疑,质理,请。语句通畅即可。【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随州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修 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 官书屡废 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

36、语,吾耳熟焉。 ”修13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治:处理。废:放下。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A母尝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 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修闻而服之终身。(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

37、读【分析】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 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 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 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 他便说:是死刑案子, 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 却没有找到 我说: 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 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 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 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 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 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 经常用这些话, 我都听熟了呀 ”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38、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14句意:你的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 句意:母亲曾经给他说尝:曾经;曾经跑到百里之外尝:曾经B 句意: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大大小小的案件两个“狱”都是“案件”C 句意:我寻求让他活下去生:活下来;生命也是我想要的生:生命D 句意:他平时教育年轻人其:代词;它西南面有许多山峰这里其是指的它(山峰)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

39、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恨:遗憾句意: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重点词有: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句意: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 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答案:(1)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2)C(3)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

40、到遗憾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 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4)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天门等四地(二)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 (10 分)15李公蔚市贡马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 时,厩 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

41、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 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有删改)【注释】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厩:马房。遽(j):就。奋眄(mi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飞龙:指皇家。9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 分) 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B因引出(牵引,拉

42、)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 ,抵御,抗拒)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而意常不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B公遂怒捶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至则奋眄 入则无法家弼士D. 酬以五十万 先帝不以臣卑鄙11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2 分) 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C选 文 以 “李 公 蔚 买 马 ”为 线 索 , 用 正 面 描

43、写 和 侧 面 描 写 相 结 合 的 手 法 表 现 了 马 之 “异 ”。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公阅马,一阅遂售之。(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咸宁6、 (2017咸宁)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小题。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44、。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有删改)【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16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2)下面各组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5、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 “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

46、法。 6、 【答案】 (1)D(2)C(3)A(4)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判断对错。A、B、C 三相正确。D 错误。时人义之: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义气)(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把/以来

47、。B:到/在.的时候。C 中二者都是“于是” 。D:这,这件/大概。故选 C。(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A 错误, “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得以去柳州。(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17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 、 “删” 、 “调” 、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重点词语有:“执友” ,好朋友;“何” ,怎么;“若是” ,这样;句意为: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句重点词语有:“间” ,之间;“师法” ,拜他为师。句意为: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点评】 (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要求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