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2.pptx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96533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57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31讲,考纲要求,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师夷长技”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忧外患,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回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企业,新式学堂,2.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 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 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资本主义,商战,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 背景

2、: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代表实践:戊戌变法。 影响:是近代一次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设议院,思想解放潮流,孔子改制考,【漫画证史】“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使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构图解史】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构图解史】维新变法思想,【漫画解史】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思想,以减少变法阻力。,史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

3、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史料二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郑观应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旧学和新学的关系,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二者兼用。 (2)史料二说明了“中体西用”思想由于逻辑上的荒谬,在当时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批评“中体西用”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无法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4、。,【答案】相同点:其主张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史料运用 1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答案】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据上述史料,指出李鸿章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分别是什么。, 史论归纳 多角度评价“中体西用”主张 (1)从目的上看,洋务派出于

5、地主阶级本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方面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经济上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史料一 臣窃

6、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命题点二 康梁维新思想及特点, 史料解读 (1)史料一阐述了维新派的变革主张。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2)史料二主要说明了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指在保留皇帝的前提下,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史料二

7、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答案】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答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

8、出特点是什么?, 史论归纳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2)成因 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维新派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1.新文

9、化运动 (1)背景 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的逆流。,封建思想,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回扣,尊孔复古,(2)兴起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3)内容 提倡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 ,反对旧道德。 提倡 ,反对旧文学。,民主与科学,

10、青年杂志,新文学,新道德,(4)影响 猛烈冲击了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 的洗礼。 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原因 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民主与科学,封建思想,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2)表现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 ,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9年,李大钊发表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一批研

11、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创办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影响: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工人补习学校,马克思主义者,【构图解史】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维拓展】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误区提醒】新文化运动既是当

12、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后的必然结果。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构图解史】 新文化运动,史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之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自觉的女子,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

13、。表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挽救中国的良药。 (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冲击了封建礼教,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 (3)史料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强调中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史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陈独秀,【答案】变化:学习西方由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相比,

14、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2据史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明具有哪两种倾向。, 史论归纳 对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的理解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前期是西方的民主、科学,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则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史料一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

15、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1898年6月),命题点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康有为对待孔子及儒学的态度。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 (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认为孔教是真正阻碍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

16、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须排除孔教。,【答案】没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史料运用 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孔教”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史论归纳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明考情,考题1 2017全国卷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谋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17、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考题,【解析】B 本题以申报上登载的一则广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材料中补脑汁广告在1913年以申报为平台,以善谋国、谋卫生为旗帜进行宣传,使得广大民众接受这一产品,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对于新思想的认可,故B项正确。题干时间为“1913年”,此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展,更谈不上影响广泛,故排除A。题干中未涉及改良社会风俗的内容,故排除C。这则广告只是利用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并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考题2 2016全国卷

18、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 D 本题以张之洞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关键信息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一些规定。A项与1903年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的史实相矛盾;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C项本身错误,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反对向西方学习;“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

19、”等新名词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禁止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选D项。,考题3 2016全国卷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 C 本题以“诗界革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核心信息是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对比中国与英日两国的命运而发出感慨,寄托了作者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故答案为C项。A项与这一时间段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相矛

20、盾,B项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D项改良思潮始于早期维新派。,考题4 2015全国卷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 C 本题以新学伪经考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代表作,维新变法与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故该书遭到政府禁毁,答案为C项。A项本身有误;引介西方理论不是目的,排除B项;康有为的著作没有颠覆孔孟学说,只是借助孔子威望宣传维新思想而已,D项错误。,考题5

21、 2014新课标全国卷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 B 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易服,两人的根本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此举是为政治改革服务的,故答案为B项。,【解析】 B 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亡

22、图存意识的最初觉醒,故选B。A不属于近代救亡图存意识,错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也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项错误。,1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练经典,考向1 “师夷长技”的思想及实践,【解析】 A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文人虽然称赞林

23、则徐的抗英活动,但对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观点却是大加鞭挞,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思想界还尚未冲破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这也是近代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故选A。“师夷长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B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华夷之间的鸿沟随着西学的持续传入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淡化,C项错误;很明显,认为“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的观念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观念,是违背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的,D项错误。,2晚清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24、 ) 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3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解析】 B 据材料可知,康有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于是“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由此可知其借助“传统象征系统”,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

25、合理性,故选B。据材料可得康有为托古改制,不是在幕后操作君主立宪制,A项错误;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是顺应革命的潮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康有为是在历史传统中寻找变法依据,D项错误。,考向2 维新思想,【解析】 C 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故选C。从材料中未看出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A项错误;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和梁启超希望清政府加速立宪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B项错误;梁启超反对清朝统治说法错误,D项错误。,41907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

26、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 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 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解析】 C 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当时是民族危机加深之时,而由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和严复的主张可以看出,这些思想家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C。材料“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与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不符,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严复等人主张

27、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托古改制,D项错误。,5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质疑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 )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这描述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

28、式 C.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D.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解析】 A “传统的书面语”是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宣传新思想,符合材料主旨,故选A。传媒方式是指传播信息的方式手段,材料涉及的是文字语言的改变,B项错误;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版本不能体现改变了传统书面语,C项错误;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与材料中“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不符,D项错误。,考向3 新文化运动,【解析】 D “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体现了国人固有的天朝上国的

29、心态,故选D。A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与材料主张不符,B项错误;C项只是材料的表面内容,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故排除。,7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 )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 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 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8郁达夫说:“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

30、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这种现象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 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 C.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解析】 A 根据“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对“主义”在语言上有一定的认同感,故选A。材料里面所涉及的人无法体现各阶层,且无法体现三民主义,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里面没有代表儒家思想的内容,D项错误。,考向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1、,【解析】 D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D。近代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是在1840年,“80年之后”应是1920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是在19世纪末,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项错误;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始于1915年,C项错误。,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9120-1988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ilters of assessed quality generic data and methods of test《经质量评定的无线电干扰抑制滤波器规格 通用数据和试验方法》.pdf BS 9120-1988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ilters of assessed quality generic data and methods of test《经质量评定的无线电干扰抑制滤波器规格 通用数据和试验方法》.pdf
  • BS 9124-2008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and aluminium access cover systems with over 1 m clear opening《带大于1m净孔的钢和铝通路盖设备用规范》.pdf BS 9124-2008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and aluminium access cover systems with over 1 m clear opening《带大于1m净孔的钢和铝通路盖设备用规范》.pdf
  • BS 9133 N001 to 003-1975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 turn low power non-wirewound rotary potentiometers - Spindle insulated from resistance element spindle and panel sealed or .pdf BS 9133 N001 to 003-1975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 single turn low power non-wirewound rotary potentiometers - Spindle insulated from resistance element spindle and panel sealed or .pdf
  • BS 9133-1973 Rul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tail specifications for single turn low power rotary potentiometers of assessed quality《经质量评定的单匝小功率旋转式电位器详细规范编制规则》.pdf BS 9133-1973 Rul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tail specifications for single turn low power rotary potentiometers of assessed quality《经质量评定的单匝小功率旋转式电位器详细规范编制规则》.pdf
  • BS 9150-1983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relays of assessed quality generic data and methods of test《经质量评定的继电器规范 通用数据和试验方法》.pdf BS 9150-1983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relays of assessed quality generic data and methods of test《经质量评定的继电器规范 通用数据和试验方法》.pdf
  • BS 916-1953 Specification for black bolts screws and nuts hexagon and square with B S W threads and partly machined bolts screws and nuts hexagon and square with B S W or B S F thr.pdf BS 916-1953 Specification for black bolts screws and nuts hexagon and square with B S W threads and partly machined bolts screws and nuts hexagon and square with B S W or B S F thr.pdf
  • BS 919-1-2007 Screw gauge limits and ntolerances – nPart 1 Specification for gauges for nscrew threads of unified form《螺纹规限值和公差 统一型螺纹量规用规范》.pdf BS 919-1-2007 Screw gauge limits and ntolerances – nPart 1 Specification for gauges for nscrew threads of unified form《螺纹规限值和公差 统一型螺纹量规用规范》.pdf
  • BS 919-2-2007 Screw gauge limits and ntolerances – nPart 2 Specification for gauges for nscrew threads of Whitworth and B A  nforms《螺纹规限值和公差 惠氏螺纹和B A 螺纹牙样的螺纹规用规范》.pdf BS 919-2-2007 Screw gauge limits and ntolerances – nPart 2 Specification for gauges for nscrew threads of Whitworth and B A nforms《螺纹规限值和公差 惠氏螺纹和B A 螺纹牙样的螺纹规用规范》.pdf
  • BS 919-3-2007 Screw gauge limits and ntolerances – nPart 3 Specification for gauges for nscrew threads of ISO metric form《螺纹规限值和公差 ISO 米制螺纹规用规范》.pdf BS 919-3-2007 Screw gauge limits and ntolerances – nPart 3 Specification for gauges for nscrew threads of ISO metric form《螺纹规限值和公差 ISO 米制螺纹规用规范》.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