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1讲,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夏商的政治制度 (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出现,禅让制被 所取代。 (2)王权特点:通过 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 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和朝觐述职。,王位世袭制,王族,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回扣,占卜,缴纳贡赋,权力: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 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 和征派赋役等。
2、 (3)影响 前期:加强了 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王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西周后期, ,分封制遭到破坏。,卿大夫,建立武装,周天子,王权衰弱,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 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推行王位 ;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 。 (4)特点:血缘关系和政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
3、。 (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推行。,权力,父系血缘,嫡长子继承制,最高领袖,统治集团,【教材补遗】 神权政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构图解史】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图画证史】 周公辅成王年幼的周成王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由其叔叔周公辅佐,反映了宗法制的特点。 诸侯前来朝觐周成王,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史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分封
4、制的特点和历史影响,史料二 从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为西周分封示意图,图片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主要信息:分封的主要区域及范围、分封的对象及主体、西周的都城设置及方位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有重要的意义。 (2)史料二通过与原有邦国比较的方式,分析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其中第句话指出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句话说明分封
5、制下地方诸侯在其领地内拥有较大的权力。, 史料运用 1指出史料一的图片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答案】 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对象的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 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2根据史料二,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史论归纳 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特点 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 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同姓诸侯国多分布
6、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 纵向联系:君臣权力与义务较为明确,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对后世的影响 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名称,如宋、鲁、郑、陈等。 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史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
7、,庙不祔(新死者附于宗庙先祖旁祭祀)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命题点二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解读 史料以武则天立太子一事为例,说明了宗法制对后世的历史影响。第句中,狄仁杰与王方庆暗示武则天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第句以宗庙制度为例指出传位于李显的重要性。最后,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说明了宗法制在唐代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史料运用 史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史料,分析狄仁杰反对“三思立”而拥立庐陵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核心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 主要依据:中
8、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按照宗法制度,应立庐陵王为太子。, 史论归纳 宗法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4)历史遗存影响: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编修家谱、追根寻源等社会习俗。,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
9、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命题点三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料解读 史料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为切入点,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第句和第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转型前后的政治形态变化,既有变化同时也有继承和延续。,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0、。,【答案】相同点:保留了血缘色彩。 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背景:秦灭东方六国,结束分裂,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11、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内容 (1)创立皇帝制度 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由 总揽。 特点:皇位世袭; 。 (2)创立三公九卿制 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 ,下设诸卿。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 。,皇帝,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回扣,皇权至上,处理全国政事,军务,(3)推广郡县制 在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设郡县的基础上全面推行。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郡守、县令、县长由 直接任免。 3.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 ,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
12、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重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2)对后世的影响: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皇帝,国家统一,政治制度,【图画证史】皇权的象征虎符,【教材补遗】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相对于贵族政治而言的,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史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
13、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命题点一 皇帝制度与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二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核心探究,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以秦始皇创制玉玺为切入点,展现了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阐述了玉玺的分类;分别说明了六枚玉玺的用途,反映了
14、秦朝皇帝的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史料二中的阐述了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容及各自的职权。由此可以看出,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史料运用 上述两则史料反映出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答案】特点: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史论归纳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
15、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史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命题点二 郡县制与官僚政治的形成,史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史料三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
16、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反映出郡县制是秦朝实现大一统与维护国家安定的主要因素;说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的角度考虑,郡县制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分封制。 (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郡县制的弊端。认为郡县制的弊端是君主专制权力过于强大。 (3)史料三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和分别说明了秦朝实现制度的转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和结果。, 史料运用 据史料三,结
17、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这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答案】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代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趋势: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 史论归纳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明考情,考题一 2017全国卷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考题,【解析】 A 本题以周初分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
18、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西周通过分封把王族子弟分封到各地,形成拱卫王室的诸侯国,从而使西周的文化形式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干重在考查分封制,排除D项。,考题2 2016全国卷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19、,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 B 本题以青铜器上铭文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关键信息是周代青铜器上铭文的变化:一是铭文格式化,字数增多,这体现的是对商代青铜器铭文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歌颂祖先,为子孙提供借鉴,这体现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对商朝青铜器铭文的内容与作用的继承与发扬,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说法本身错误,西周时宗法制是走向了完善,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挑战;材料未涉及青铜器功用与
20、前代的比较,故D项错误。,考题3 2014新课标全国卷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解析】 C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源地。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订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考题4 2013新课标全国卷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
21、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考古墓葬等级区别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秦国与东方六国墓葬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墓葬的特点是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没有等级差别,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中央集权加强的突出表现;而东方六国墓葬等级区分清楚,反映
22、出分封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项内容题干中未涉及,故排除;B项内容本身表述错误,故排除;D项内容本身表述错误,战国时期的战争本身就是对分封制的破坏,故排除。,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在夏、商两朝时开始形成和发展,在西周时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 ) A.集权性 B.分权性 C.松散性 D.落后性,练经典,【解析】 C “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中央没有完全控制地方,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故选C。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主权,周王没有实现集权,A项错误;分封制的分权性是指诸侯国在其封地内拥有自
23、主权,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分封制在当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进步制度,D项错误。,考向1 分封制,2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在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异姓封国已显露出反叛之心 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扩展 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 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解析】 B 根据材料,诸侯国都是臣服于周王朝的封国,都属于周王朝的统治范围,起到了扩展西周势力的效果,故选B。诸侯在西周初年都是臣服周王室的,“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并没有显露出反叛之心,A项错误;单
24、从材料,我们并不能得出西周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的结论,C项错误;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3礼记大传记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必要性 B.宗法制的合理性 C.立嫡制的合法性 D.世袭制的重要性,【解析】 B 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法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材料表述的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选B。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统治辽阔的疆域,材料没有涉及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视血缘宗族,没有体现世袭制的重要性
25、,D项错误。,考向2 宗法制,4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解析】 B “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反映了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故选B。材料介绍的是采地与分封制的关系,没有反映出分封制的思想基础,A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项错误;封
26、地由诸侯世袭,但其所有权归国君,不是诸侯的私有财产,D项错误。,5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的现象。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 )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D.贵族议事制度不断完善,【解析】 C 原始社会存在集体议事方式,材料中体现了这种集体议事方式对夏、商两朝的影响,故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推行,A项错误;材料中突出的是“群”“召六卿”“共饬国典”,强调的不是专制主义,B项错误;材料不是在强调贵族议事制度的不断完善,D项错误
27、。,考向3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 ( ) A.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 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 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解析】 B 根据题目中“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可知,本题选B,排除D。根据题目中“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可知材料并未提到
28、平民,A项错误;君主专制确立于秦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与题目中的“起源”不符,C项错误。,7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 )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解析】 C 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皇帝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
29、思想治国,B项错误;官僚政治下官职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于贵族政治,官僚阶层的特权并没有强化,D项错误。,考向4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8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 ( ) A.设立皇帝称号 B.规定王位世袭 C.分封子弟为王 D.推行郡县制度,【解析】 D 据材料“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可以得出,此时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的推行就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选D。皇帝称号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称自己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王位世袭与材料中否定贵族政治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可以得出这一决定否定了分封制,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