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188.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7006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1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1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1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1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学案新人教版2019011841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4 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线索 1 近代前期以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学习西方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西方处于“思想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线索 2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推翻清

2、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20 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第 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考点一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1.“师夷长技”的主张派别 抵抗派(林、魏) 洋务派背景 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中国面临 的形势 主张 “ ” “ , ”“师夷长技以自强” 活动 编译书籍,介绍西方 创办 ,开设 影响 迈

3、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 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 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张(特点)3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 变

4、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 、变法图存 严复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实践:戊戌变法。影响:是近代一次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漫画证史】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使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构图解史】 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构图解史】 维新变法思想【漫画解史】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思想,以减少变法阻力。命题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4史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

5、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史料二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郑观应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旧学和新学的关系,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二者兼用。(2)史料二说明了“中体西用”思想由于逻辑上的荒谬,在当时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批评“中体西用”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无法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史料运用1.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2.李鸿章自称“

6、一生风雨裱糊匠”。据上述史料,指出李鸿章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分别是什么。 史论归纳多角度评价“中体西用”主张(1)从目的上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方面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5(3)从经济上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

7、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命题点二 康梁维新思想及特点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

8、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述了维新派的变革主张。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主要说明了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指在保留皇帝的前提下,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2.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

9、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6 史论归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维新派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考点二 新文化

10、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 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的逆流。 (2)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3)内容提倡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 ,反对旧道德。 7提倡 ,反对旧文学。 (4)影响猛烈冲击了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11、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 的洗礼。 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局限性。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 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表现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 ,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9 年,李大钊发表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创办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

12、音。 (3)影响: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构图解史】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维拓展】 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误区提醒】 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后的必然结果。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8【构图解史】 新文

13、化运动命题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史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之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 年自觉的女子史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陈独秀 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表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挽救中国的良药。(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14、的影响。冲击了封建礼教,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3)史料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强调中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 史料运用1.据史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样的作用?2.据史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明具有哪两种倾向。 9 史论归纳对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的理解(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前期是西方的民主、科学,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则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15、(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命题点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一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 年 6 月)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康有为对待孔子及儒学的态度。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2)史料二反映

16、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认为孔教是真正阻碍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须排除孔教。 史料运用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孔教”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 史论归纳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

17、 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切入考查思想解放对经济及教育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近代中国 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切入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2017全国卷4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运用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变化角度考查社会

18、转型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迁移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论点的能力2016全国卷28梁启超与“诗界革命”从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切入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获取结论的能力2016全国卷洋务派思想以 20 世纪初张之洞的言论为载体,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维护传统思想的目的,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11292015全国卷29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康有为思想言论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29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以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与戊戌变法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的能力2014新

19、课标全国卷28维新思想与服饰变革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29 晚清近代化的趋势本题以近代化为主题,考查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2015全国卷40比较韩愈和康有为对儒学认识的相同点从贯通古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4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爱因斯坦传播热切入,考查近代西方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迁移所学、分析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考题 12017全国卷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20、“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谋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考题 22016全国卷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考题 32016全国卷 甲午战争后,

21、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12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考题 42015全国卷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考题 52014新课标全国卷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

22、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考向 1 “师夷长技”的思想及实践1.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2.晚清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

23、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 )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考向 2 维新思想3.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13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4.1907 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

24、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 3 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5.19 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质疑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考向 3 新文化运动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25、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这描述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C.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D.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7.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 Industry,而 Industry 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 (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

26、运动的阻力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 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考向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8.郁达夫说:“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这种现象表明 ( )14A.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 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C.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 80 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

27、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第 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纲要求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形成(1)背景政治:鸦片战争后, 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阶级:19 世纪末,以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个人: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过程提出:1905 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 ,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5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

28、”“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内容三民主义 纲领 含义 地位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统治 前提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核心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 共享 基础(4)评价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 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5)实践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

29、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2.发展(1)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 、 、 ”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评价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 的旗帜。 局限性:仍属于 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

30、主革命的胜利。 【易错提醒】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16【构图解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概念辨析】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平均地权”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节制资本”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2)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并非倾向于社会主义。【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命题点一 三民主义的形成 史料一 我们推

31、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全集史料二 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全集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释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表明孙中山反对一切君主政体,体现了其民权思想较为彻底的反封建性。17(2)史料二阐释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度。 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归纳孙中山的核心主张。2.史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史论归纳多角

32、度看待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18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命题点二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史料一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

33、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的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孙中山全集史料二 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要农工政策,不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孙中山阐述了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认识。说明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的认识。(2)史料二是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的阐释。说明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反映了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

34、共合作的基础。 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及革命的力量是如何认识的?19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 史论归纳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反帝反帝;反满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普遍、具体、可行20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扶助农工考点二

35、毛泽东思想1.形成(1)发端阶段: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内容:提出坚持 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和同盟军问题。(2)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理论:“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意义: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3)成熟阶段:抗战时期。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等文章。 内容:指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创造性地提出 的科学概念。 意义: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

36、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 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内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新中国成立后文章: 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3.地位21(1)它是 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它是建设 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

37、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构图解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易混提醒】 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命题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特点史料一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

38、完成的重要因素。据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史料二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史料三 政治秩序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释了中国革命与农村、农民阶级的关系。指出了农民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性。(2)史料二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思想。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3)史料

39、三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2 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的三次转变。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转变”的含义。从中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史论归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

40、足点。考点三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理论(1)背景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但“ ”的错误思想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过程阶段 时间 内容23明确提出1982 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 系统概括1987 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 年“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 ”是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形成体系1992 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 写入党章1997 年中共十五大 把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

41、国人民进行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2)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的根本利益。 (3)作用:它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4)地位: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教材补遗】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发展为一场大讨论,是因为适应了拨乱反正的需要,适应了中国历史

42、向前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来理解这场讨论。十年“文革”中,把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都颠倒了。历史要求翻开新的一页,人民期盼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粉碎“四人帮”,人们欢欣鼓舞,要求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解决“文革”遗留问题,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两个凡是”成了我国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只有推倒“两个凡是”,中国的历史才能跨出新的步伐。“唯一标准”同“两个凡是”的争论不可避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构图解史】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24【易错易混】 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说

43、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也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其他思想。命题点 邓小平理论史料一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史料二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市场经济

44、的重要性。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说明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史料二是邓小平关于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说明邓小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结合史料二,分析为什么有人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25 史论归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

45、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41民族主义运用材料,从中法对比角度考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阅读信息,迁移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29近代思

46、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三民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考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26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考题 22013安徽卷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

47、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考题 32017天津卷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

4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考题 42014广东卷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考题 52015江苏卷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27考向 1 三民主义1.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