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学习本课的新词。了解古诗展示的动人故事。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背诵两首古诗。3.热爱祖国的文化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重点难点1.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了解两个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课时 两课时。1乞(q) 巧作者:唐 林杰2 七夕 今宵 ()在七月初七 这 天晚上 ,人 们 望着 看 碧 霄 (),深 蓝 色的星空 ,仿佛看到叙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牵 牛 织 女 渡河 桥 。了牛郎 织 女在 鹊桥 上相会。家家乞巧望秋月 ,在七夕 这 一天 ,人 们对 着月亮用 穿尽 红
2、丝 几万条。五彩 线 穿 针 ,向 织 女乞取智巧。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乞巧者不 同的愿望,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嫦 娥作者:唐 李商隐3云母屏 风烛 ()影深 ,云母屏 风 染上了一 层浓浓 的 烛 影 , 长 河 渐 落 晓 ()星沉。银 河逐 渐 斜落 ,启明星已下沉。“渐”字和“沉”字分别 有怎样的表现力?4嫦娥 应 悔 偷 灵 药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 偷 吃灵 药 , 碧海青天 夜夜心。如今独 处 碧海青天而夜夜孤寂。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感情?1.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背诵古诗。1 知识点详解 2 诗一开头就叙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
3、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这样便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进一步展示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3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4 这两句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2生字卡片。一 以旧代新,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传说故事的古诗,相
4、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二 指导预习古诗乞巧,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2.学生自读古诗。3.学生汇报学习效果。(1)读准字音。乞 q 巧 qio 霄 xio 渡 d 牵 qin 尽 jn(2)掌握字形。乞气 巧亏 宵霄 渡度(3)指导书写。“乞”字不要多写一横。 “霄”上部是“雨”字头,书写时要把字的上下结构笔画安排得当。三 学习古诗乞巧,掌握方法1.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知作者,解诗题。(1)作者林杰,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 ?(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
5、六岁能赋诗,下笔成文。)(2)根据注释及对资料的理解,请你说说“乞巧”的含义。(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七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又名七夕。它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3)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给以补充,了解“乞巧”的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3.懂诗意,展想象。(1)读一读古诗下边的注释,并结合字典的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句意: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句意: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第三句:家家乞巧望秋月。乞巧:指向织女乞求智巧。句意:人们都
6、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智巧。第四句:穿尽红丝几万条。句意:人们将五彩线从针孔穿过,有万条之多。(2)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3前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后两句将人们乞巧的事交代得很清楚。(3)朗读古诗,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正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地牵动着每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们都愿追求幸福的心愿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能得以实现。)(4)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 ,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都会有哪些心愿吗?(当时的人们会乞求自己手巧,能编出漂亮的好饰物;会乞求自己的织布
7、手艺高超,织出美丽的绸布)4.悟诗情。作者能很清楚、简明、生动地把神话传说与乞巧节相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也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也给了我们大胆想象的空间。5.背诵古诗。(小组背,自由背。)6.讲故事。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谁能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定乞巧节的初衷吧!(故事讲清楚,给予指导。)四 总结学习方法1.祖国的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们,语言文字和传奇的故事都在引领我们去认识、去解读、去感悟、去想象中国文化,感受人间真情。2.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 定的方法 :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掌握这一方法 ,你们就可以更好地学
8、习古诗 ,掌握古诗。1.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的画面。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教材上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画面。要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 画面,从而使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2.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可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29 古诗两首乞 巧读古诗知作者 七夕 看解诗题 牵牛织女 渡懂诗意 家家 望展想象 穿尽 几万悟诗情1.学习古诗嫦娥,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丰富的想象,并能讲述这个故事。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能背诵古诗。4生字卡片。一 复习导
9、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乞巧,谁能大声地背诵古诗?(学生背诵)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你们能说说吗?(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个方法学习嫦娥。二 指导预习古诗嫦娥,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边读古诗,边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意。2.学生自读古诗。3.汇报学习效果。(1)读准字音。pn 屏风 zh 烛影 chn 长河 xio 晓 hu 悔 tu 偷(2)掌握字形。晓绕 偷愉 尸+并=屏 火+虫=烛(3)指导书写。“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三 学习古诗嫦娥,掌握方法1.读古诗,读准字音。2.知作者,解
10、诗题。(1)作者李商隐,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李商隐,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2)根据查找的资料,请你说说嫦娥是什么样的人物。(嫦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中后羿射日,嫦娥成为他的妻子。后羿有一包不死药,由于有人想偷,嫦娥迫不得已,将药服下,而后冲出窗外,直上云天。后人把嫦娥飞上天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纪念她的日子。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它定为中秋节。)3.懂诗意,展想象。(1)朗 读古诗,并注意注释,再结合字典理解诗意。第一句:云母屏风烛影深。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句意:屋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
11、烛影。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长河:银河,天河。句意:屋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第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悔:后悔。句意:嫦娥应该后悔偷吃灵药。5第四句: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生活。夜夜心:每个夜晚的心情都一样孤寂。句意:嫦娥独处在月宫中夜夜孤寂。(2)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夜不寐的情景。“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沉”字形象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展示了诗人的孤寂情怀。后两句:诗人引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诗人借助人们对仙人的感叹,抒发了自己与嫦娥同病相怜的感情。4
12、.悟诗情。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他借助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来抒发自己与嫦娥的心情是相似的,自己也有着孤独、枯燥的生活。5.背诵古诗。(小组背,自由背。)6.讲故事。同学们,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你们通过资料了解了嫦娥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讲吧!(要求:把语言组织清楚,故事讲明白。)四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等。1.上课时,可以首先 请学生默读这首古诗 ,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景色美、文笔美,然后试着出声读表达出这些美。接着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欣赏课文插图,想象嫦娥升天的
13、情景。2.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学生初读诗句之后要引入嫦娥服药成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孤苦情境的资料,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9 古诗两首嫦 娥室内 烛影深室外 渐 沉“我” 应悔夜夜心 心境相似1.比一比,再组词。乞 (乞救 )气 (生气 ) 巧 (巧合 )夸 (夸耀 ) 霄 (九霄云外 )梢 (树 梢 ) 2.写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并组词。屏 (屏 风 )拼 (拼搏 ) 烛 (烛 光 )浊 (浑浊 ) 晓 (拂 晓 )绕 (缠绕 )3.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6(1)长河:银河,天河。(2)应悔:应该后悔。(3)夜夜心:
14、每个夜晚的心情都一样孤寂。4.默写古诗嫦娥。一 作者简介1.林杰(831847),唐代诗人。字智周。福建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文。又精通书法棋艺,被推举为神童。死时年仅十七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 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2.李商隐(约 813约 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温庭筠、段成式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时称“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二 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
15、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n)。2006 年 5 月 20 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 古诗赏析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 桥 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 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