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20190114165.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71620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2019011416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2019011416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2019011416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2019011416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2019011416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主题训练(三)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3尿素CO(NH 2)2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5图 C31 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C31A t2 时,各取 40 g 于 100 g 水中,只有丙得到饱和溶液B t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

2、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的饱和溶液由 t1 升温至 t2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 t1 时,加入丙物质可以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6选择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乙实验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C32A操作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C甲实验在操作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D乙实验在操作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7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

3、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 C33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图 C33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B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9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4、 实验方法A 除去 FeCl2溶液中的 CuCl2 加入足量锌粉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 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 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D 分离铜粉和铁粉 加水,过滤10.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图 C34二、非选择题(共 70 分)11(4 分)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图 C35A 为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图 B 为电解水的示意图,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 图 C35(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A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B

5、用洗完衣服的水冲马桶C家中尽量使用节水龙头 D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3)水常用于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12(8 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_(填序号)。A金属硬币 B铝制导线 C铜制火锅(2)金属钯是稀有的贵金属之一,金属钯制成的首饰不仅有迷人的光彩,而且经得住岁月磨砺。现有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制成的戒指,某实验小组利用它们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把钯戒指放入稀硫酸中,戒指完好无损,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之_(填“前”或“后”)。图 C363如图 C36 所示,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

6、,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如果将钯粉置于盐酸中,边通入氧气边搅拌,钯粉溶解得到二氯化钯(PdCl 2)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3(8 分)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图 C37(1)图中标识仪器的名称是_。(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 CO2,又可以制取 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在 AE 中选),用该装置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14(6 分)根据下列所示实验,回答问题。图 C38(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实验

7、二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3)实验三甲瓶中盛放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是_。15(24 分)某兴趣小组为了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 C39 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图 C39(1)上述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序号)。(2)C 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将 A、B、C、D 四组实验八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分析讨论八支试管中能跟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_种(酚酞除外)。最终得到的溶

8、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组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_,证明含有该溶质。拓展延伸 小组的同学把 D 组实验方案中的二氧化碳换成二氧化硫,达到同样实验效果。二氧化硫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6(10 分)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23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呈红色。4提出问题 是什么微粒使无色酚酞变红?查阅资料 NaOH 溶液中主要存在 H2O、OH 、Na 三种粒子。作出猜想 水分子使无色酚酞变

9、红;Na 使无色酚酞变红;_使无色酚酞变红。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实验一:分别向盛有 NaOH 溶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2 3 滴无色酚酞溶液NaOH 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蒸馏水中滴入酚酞后无明显现象猜想_不成立实验二:_ _猜想不成立实验三:分别向盛有 NaOH 溶液和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入2 3 滴无色酚酞溶液两支试管中滴入酚酞后均_猜想成立17.(10 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0 20 30 40 Na2CO3 12.5 g 21.5 g 39.7 g 4

10、9.0 gNaHCO3 8.1 g 9.6 g 11.1 g 12.7 g(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碱性 相同条件下,Na 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 Na2CO3、CO 2和 H2O与盐酸反应 反应 反应 均产生 CO2,但 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案一:_ _ 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 酸钠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 5%的溶液,_,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 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 小的为

11、碳酸氢钠溶液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方案四:如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_5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 性质。6参考答案1B2A 解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称为溶液,选项中只有蔗糖水符合溶液的特性。3B 4B 解析 物质溶于水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5D 解析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40 g,乙和丙的溶解度都

12、小于 40 g,因此取 40 g 三种物质,均能得到饱和溶液;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是题目没有给出甲、乙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甲的饱和溶液由 t1 升温至 t2 ,甲的溶解度增大,但是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未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有的不饱和溶液都能通过加溶质变为饱和溶液。6B 解析 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速固体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散热,防止液滴飞溅;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将粗盐溶解,配制 10%的氯化钠溶液也需将氯化钠在烧杯中溶解,这两个实验都需用到操作;除去粗

13、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配制 10%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则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溶剂偏少,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7B 解析 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某些盐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均不属于中和反应;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8B 解析 当

14、溶液显酸性时,pH7;当溶液显中性时,pH7;当溶液显碱性时,pH7。图中 a 点所示溶液pH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有剩余,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HCl;由 a 到 b 点的 pH 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到等于 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图中 c 点所示溶液的 pH7,溶液显碱性,向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由图可知,pH 从开始时的小于 7 逐渐增大到等于 7,然后大于 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地加入碱性溶液,使 pH 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9C 解析 锌粉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除去了氯化铜,但引入新杂质氯化锌;

15、若是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都会熄灭,该方法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物中含有水;铜粉和铁粉均不溶于水,故不能用加水、过滤的方法将二者分离。10A 11(1)吸附异味和色素 12 (2)BCD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析 (1)活性炭在净水器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电解水装置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 12。(2)蒸馏水中不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用洗完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水污染。(3)水常用于灭火,其原理是将可燃物降温

16、到着火点以下。12(1)C (2)后 银、钯、铂 2PdO 24HCl= =2PdCl22H 2O解析 (1)铜制火锅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2)把钯戒指放入稀硫酸中,戒指完好无损,说明钯不与稀硫酸反应,即钯排在氢后面,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后面;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钯强,铂的金属活动性比钯弱,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银、钯、铂。13(1)锥形瓶 (2)2KMnO 4 K2MnO4MnO 2O 2= = = = = (3)BD CaCO 32HCl= =CaCl2H 2OCO 2解析 (1)图

17、中标识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2)A 装置适合固体物需加热的反应,所以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 2O 2。(3)实验室制取 CO2和 O2都可选用固液常温型反= = = = = 7应装置,CO 2、O 2密度均比空气的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实验室既可以制取 CO2,又可以制取 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BD;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 2OCO 2。14(1)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3)先关闭 K1,打开 K2,观察现象,过一段时间关闭 K2,打开

18、 K1,观察现象解析 (3)实验三中甲瓶盛放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乙瓶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先要让干燥的二氧化碳通过小花,观察小花不变色,然后让湿润的二氧化碳通过小花,小花变色,说明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小花变色,所以操作是先关闭 K1,打开 K2,观察现象,过一段时间,关闭 K2,打开 K1,观察现象。15(1)CD (2)Ca(OH)2Na 2CO3=CaCO32NaOH分析讨论 4 NaCl、CaCl 2 NaOH、Ca(OH) 2、Na 2CO3、CaCO 3 HCl实验验证 有气泡冒出拓展延伸 Ca(OH) 2SO 2=CaSO3

19、H 2O解析 (1)Na2CO3与 NaOH 不发生反应,与 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CO3,由此可以鉴别。(2)Na 2CO3与 Ca(OH)2反应生成 CaCO3沉淀和 NaOH,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 2CO3=CaCO32NaOH。分析讨论 实验结束后,A、B、C、D 八支试管中的物质有 NaCl、CaCl 2、Ca(OH) 2、NaOH、Na 2CO3、CaCO 3,可以与盐酸反应的有 Ca(OH)2、NaOH、Na 2CO3、CaCO 3,共 4 种。混合后,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没有 CaCO3,表示 CaCO3与盐酸反应了,盐酸可能过量,所以盐酸可能存

20、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NaCl,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 CaCl2,所以 NaCl、CaCl 2是肯定存在的;因为盐酸可能恰好反应完,也可能过量,所以 NaOH、Ca(OH) 2、Na 2CO3、CaCO 3都不会存在。实验验证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有气泡冒出。拓展延伸 类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可推知二氧化硫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SO 2=CaSO3H 2O。16作出猜想 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分别向盛有 NaOH 溶液和 NaCl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23 滴无色酚酞溶液NaOH 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NaCl 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无明显现象变红17.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案一:20 时,在 100 g 水中加入 11 g其中一种白色固体,充分溶解方案二: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待测液于 pH试纸上,静置若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气球膨胀速度快且大的,原固体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实验反思 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