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惠来一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25. 据宋书周朗传对江南社会风气的概括, “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
2、 ”以上现象对南朝经济的影响是A. 铁犁牛耕的普及 B. 精耕细作的深化C. 租佃制迅速推广 D. 商品经济的发展26.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27. 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法律条文 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 、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筒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
3、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 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2C. 血缘关系逐渐强化 D.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28.厘金是 19世纪中叶至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厘金制度的推行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的市场 D.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29.1922年 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 ”“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
4、好” 。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D.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30.1932年二月八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加入十九路军。二月十四日,蒋介石命令将第八十八、八十七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归十九路军指挥,参加“淞沪抗战” 。蒋介石此举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在加强地方军实力 B.国民政府实行曲线救国策略C.国民政府避免与日军正面战争 D.人们群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31. 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
5、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 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 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 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 D. 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32.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33. 美国 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
6、,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 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最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3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34.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 。它规定,不再无条件地向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救济,而贫困劳工必须通过工作才能得到救济。这一“修正”体现了A.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D.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35.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 1990年却被投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
7、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 ”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 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 B. 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 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 D. 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
8、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 ,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 。就是说, “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 “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 ,就必须推翻“三纲” ,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
9、要求、历史任务。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 (12 分)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13 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 “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民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
10、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 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 ”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其它文明。分析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 (12 分)请考生在第 45、46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一条鞭
11、法夭折之后,豪绅富家凭借特权逃避编丁,土地兼并加剧,无地农民苦于丁银负担,大量逃亡。于是一些地方进行了丁银均入田赋中征收的税制改革,称之为“随粮代丁” 、 “丁随田办” 。公元 1721年,清政府宣布“添丁不加银” ,这就为“摊丁入地”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首先在广东省试行丁银摊入地亩征收。至5雍正年间, “摊丁入亩”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 “摊丁入亩”改变了过去地丁并行的税制,简化了征税手续,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尽管田赋重了,但免去了人头税,这对无地贫民而言,无疑是带来了一丝福音。到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加到六千多万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
12、手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杜丽雯中国古代重大赋税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改革的意义。(9 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丰五年 (1855年),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贪污腐败。他来湖北后,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对那些庸官、劣官,或治罪、或撤换。时人称赞道:“由于林翼之忠诚,储才之远识,果然使湖北耳目一新,人才之盛冠全国,一时为各方瞩目。 ”与此同时,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
13、,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他对绿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弱留强,经裁撤后的绿营只剩下 4000多人,与此同时,胡林翼严整军纪,严惩官兵私逃和奸淫掳掠,并以山乡农民、猎户为勇,大力扩编湘军,同时建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楚军。经过胡林翼改革,把湖北“天下第一破烂鄂”变成了吏治最清明,风气最正的“天下第一富强省” ,史称“湖北新政” 。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胡林翼“湖北新政”的时代背景。 (6 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胡林翼“湖北新政”进行简要评价。(9 分)6第二次阶段考历史科参考答案41.(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和家庭;
14、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每点 2分,任答 3点得 6分)影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每点 2分,共 6分)(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答 4点得 8分)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 (答一个角度得 3分,答两个角度 5分)42.示例一:观点: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秦朝时
15、期,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有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实现了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官僚政治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秦汉的统一,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而是科举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示例二:观点:财富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成功
16、的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壮大了秦国的国力,有利于实现统一。19531956年,新中国政府有计划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准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总之,财富的流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观点 2分,论述 10分,其它史实论述,或提出其它观点,符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得分。 )45.(1)特点:由试点到推广,逐步展开;减少了税种;简化了征税手续(由繁到简);取消7了人头税(或改变了征税标准,具有创新性)。(每点 2分,任答 3点得 6分) (2)意义: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人口的增长;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 2分,答出 4点给 9分)46.(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中国社会动荡,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内部腐朽;清政府重用汉族大臣。(每点 2分,任答 3点得 6分) (2)评价:使湖北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为湘军提供了军饷,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助长了地方势力的增长,削弱了中央集权。(每点 2分,答出 4点给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