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201901080240.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7372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2019010802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2019010802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20190108024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20190108024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20190108024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一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

2、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 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4有学者指出,在均田制之下,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石岂者,可并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如此规定BA. 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 为土地兼并打开了方便之门C. 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

3、 D. 致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5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这说明A. 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化 B. 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C. 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 D. 人口增长促使城中的市移至郊外6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 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A. 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 B. 草市兴起C. 管理严格 D. 坊市分开7水浒传第二回这样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

4、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这一庄园情景说明A. 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 B. 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C. 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 D. 农业为养殖业提供服务8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29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

5、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 B. 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最迟在宋代棉纺织使用了纺车 D. 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10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异月新。这表明当时南京A. 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 成为全国商业中心C. 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 文化复古之风流行11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需要了,而已成为主要是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换的经济活动了,并且出

6、现了拥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手工业主、工人和商贾集团,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理应给予新的定位。这表明A. 重商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C. 工商皆本观念出现有其必然性 D. 封建社会逐步实现了四民平等12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A. 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3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

7、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A. 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 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C. 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 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14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15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 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 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

8、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16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 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反映的是A. 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 B. 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忧势C. 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 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17“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现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A. B. C. D. 18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

9、包括 3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特权贸易公司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 B. C. D. 191946年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严历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斯大林这次谈话针对的是A. 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B.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C. 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咨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20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

10、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 向古巴运送导弹 B. 成立经互会C. 成立华约组织 D. 支持民主德国成立21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 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 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 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 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 “冷战”局面开始出现22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

11、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A. 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 B. 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C. 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 D. 说明美国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签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体现了新中国在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上具有A. 灵活性 B. 彻底性 C. 妥协性 D. 宽容性24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

12、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5新时期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致力于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此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 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6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

13、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4D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27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A. 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 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 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28下表反映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对美

14、国几种刊物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提到的次数1988年 1993年百分比变化(%)自由世界 71 44 -38纽约时报西方 46 144 +213自由世界 112 67 -40华盛顿邮报西方 36 87 +142自由世界 356 114 -68国会记录西方 7 10 +43A. 欧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B. 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相互背离C. 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淡化 D. 苏东剧变对这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29“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15、该材料表明日本 A.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 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C. 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D. 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30下面四幅图片的反映的准确信息BA. 两极格局的形成B.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C. 美苏“冷战”D.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5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

16、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材料二: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

17、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10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10分)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

18、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材料二: 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統,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

19、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过程。请回答:6(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战略文化中的对外战略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我国建国初期体现上述特点的外交政策。(8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战略文化中的对外战略文化的

20、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表现。(8分)(3)综合上述材料得出当今中国外交策略的认识。(4分)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一级历史科试卷 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5 CBABA 6-10 ABCCA 11-15 CADBD16-20 BACBB 21-25 CCADC 26-30 DACA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31. (20分)(1) 表现: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五大经贸区,长途贩运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团体十大商帮;商业市镇大量出现,繁荣兴盛;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手工业占据主导

21、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10分)(2)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大加强,“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自然经济结构,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儒家重义轻利安土重迁思想,缺乏技术创新。(10分)32. (20分) (1)特点: “协和万邦”, “天下大同”, 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4分)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4分)(2)特点:“民族优越感”,“天赐使命感”, 实力主义,现实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表现: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4分)7(3)认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ISO IEC 18000-6-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General《信息技术 项目管.pdf BS ISO IEC 18000-6-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General《信息技术 项目管.pdf
  • BS ISO IEC 18000-61-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A《信息技术 项目管.pdf BS ISO IEC 18000-61-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A《信息技术 项目管.pdf
  • BS ISO IEC 18000-62-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B《信息技术 物品管.pdf BS ISO IEC 18000-62-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B《信息技术 物品管.pdf
  • BS ISO IEC 18000-63-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C《信息技术 物品管.pdf BS ISO IEC 18000-63-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C《信息技术 物品管.pdf
  • BS ISO IEC 18000-64-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D《信息技术 项目管.pdf BS ISO IEC 18000-64-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Type D《信息技术 项目管.pdf
  • BS ISO IEC 18000-7-201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ctive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433 MHz《信息技术 项目管理的射频识别 433MH.pdf BS ISO IEC 18000-7-201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active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433 MHz《信息技术 项目管理的射频识别 433MH.pdf
  • BS ISO IEC 18013-1-200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 ISO-compliant driving licence -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data set《信息技术 个人证件 符合ISO的驾驶执照 物理特性和基本数.pdf BS ISO IEC 18013-1-200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 ISO-compliant driving licence -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data set《信息技术 个人证件 符合ISO的驾驶执照 物理特性和基本数.pdf
  • BS ISO IEC 18013-3-201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SO-compliant driving licence Access control authentication and integrity validation《信息技术 个人身份 ISO标准的驾驶执照 访问控.pdf BS ISO IEC 18013-3-201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SO-compliant driving licence Access control authentication and integrity validation《信息技术 个人身份 ISO标准的驾驶执照 访问控.pdf
  • BS ISO IEC 18046-1-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Test methods for system performance《信息技术 无线电频率识别装置性能试验方法 系统性能试验方法》.pdf BS ISO IEC 18046-1-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Test methods for system performance《信息技术 无线电频率识别装置性能试验方法 系统性能试验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