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复习七 防范校园欺凌 守护身心健康热点演练一、选择题12018 年 3月 1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表示,校园暴力或者校园欺凌各地都有发生,有的行为非常恶劣,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也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予以拘役处罚B校园欺凌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C人民法院要公开审理校园欺凌案件,以示警戒D学校和家庭都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2未来哪些行业会有“钱景”?哪些专业更有“钱途”?在 2018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他明确说,家
2、政行业是朝阳行业;他还强调将来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据此你获取的信息有( )机遇和环境是一个人成才的最关键因素职业的等级差别和“钱景”决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才是多层次的、多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是人才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根据实际做好人生规划,社会需要最重要A B C D3电影法官妈妈叙述了少年法庭法官安慧,面临一个由于误会而对她有着刻骨仇恨的少年犯的报复,以博大胸怀和无尽爱心将一颗痛苦心灵抚平,使之拥抱人间真情,磊落踏上成长路的故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设立少年法庭体现了对未成人的司法保护“法官妈妈”履行了家庭保护的义务未成年人
3、的健康成长需要给予特殊保护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 B C D42018 年 5月 24日,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维权意识,抵制校园暴力,衡水中院组织优秀政法干警走进七中进行了主题为“护苗行动”的法制宣讲。在七中的操场,法官助理刘状元声情并茂地为在场学生讲解“防止校园暴力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知识。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 )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B机智应对、依法维权2C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D加强监管、严格执法5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对此,党和国家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严惩校园欺凌犯罪。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如下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
4、小莉: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李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要求,专项治理体现了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张明:国家严惩校园欺凌犯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吴刚:严惩校园欺凌和暴力主要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文化经济权利A B C D6有些不法分子在商场超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设置扫手机二维码获得小礼物,扫码后获取个人信息。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扫码人遭遇被电信诈骗、电话骚扰情况。这警示我们要( )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尊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学会自我保护,给隐私上把锁珍爱生命,树立生命安全意识A B C D72018 年 4月 27日,为推进“
5、净网 2018”“护苗 2018”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成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即日起至 11月,围绕打击非法有害出版活动、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新闻“三假”和侵权盗版等重点任务,抓住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问题,紧盯网上网下重要传播渠道,精准发力,重拳出击,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们青少年也应做到( )培养高雅情趣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虚拟世界养成良好习惯 A B C D二、非选择题8专项行动,防范欺凌。2018年 7月,省教育厅印发河北省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各学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方案提出,各中小学校要切
6、实做好日常学生欺凌事件的排查,并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进行认定。对发现的欺凌苗头或事件,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采取教育或惩戒等不同方式及时化解,并做好受侵害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最大程度地减轻其身心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细化欺凌事件处理申诉和复查程序。对问题严重的,可按有3关规定上报司法部门加大惩戒力度。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依据管理权限,对本地本校学生欺凌事件及处置情况建立专门档案。(1)为什么要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2)如果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我们应该怎样做?4参考答案【中考热点演练】1D 2.D 3.D 4.B 5.A 6.B 7.A8(1)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需要法律予以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使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综合治理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等。(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向对方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必要时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拨打“110”电话报警或到派出所报案。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情况,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