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12290138.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97546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122901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122901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122901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122901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122901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岷县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政治满分:10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 源远流长 B. 唯我独尊 C. 博大精深 D. 独树一帜2.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 中。MV 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

2、。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A. B. C. D. 3 “素胚勾勒出青花瓷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4 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

3、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 B C D5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 80 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 180 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 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6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

4、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 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 B C D7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 “胡同”来自于蒙古语, “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 2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B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得益于

5、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8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赛场上,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柯飞翔说:“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它、研究它。 ”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A B C D9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

6、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0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 、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 、纳西族嫁女调 、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 CCTV 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11包括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

7、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 “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 )排他性 包容性 独特性 保守性A B C D12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3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专家、学者与广大观

8、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我们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14 论语 孟子 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 、茅盾的白杨礼赞 、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 3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15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

9、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 ”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 )A中华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 D传承民族优秀文化16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A B C D17 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

10、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A B C D18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怀着为国争光的坚强信念,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书写了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断发展的新篇章。上述事实说明( )爱国主义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我国体育健儿有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

11、 B C D19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从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A中华民族精神是重要的物质力量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0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 “远亲不如近邻”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和平思想相一致的是( )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12、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A B C D21在风灾、水灾、震灾面前,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心系灾区,情系灾民,有的捐钱捐物,有的参加志愿者行动,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坚守岗位,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体现出(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B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C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中华民族精神以团结统一为核心22 “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 )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中华文化

13、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4 -A B C D23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 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A B C D2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

14、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 )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B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作用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25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近期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

15、越道德底线论证质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A B C D- 5 -高二政治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A D D A D B B C B B A C A A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择题总分答案 C C D A D C C C A D D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 (14 分)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我国唐代经济发达、政治军事强盛,统治者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较强的政治保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唐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7 (36 分)(1) (16 分)重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 (20 分)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团结精神 梦想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CAN CSA-ISO CEI 8824-1 AMD 3-2007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Notation De Syntaxe Abstraite Numero Un (ASN 1) Specification de la notation de base.pdf CAN CSA-ISO CEI 8824-1 AMD 3-2007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Notation De Syntaxe Abstraite Numero Un (ASN 1) Specification de la notation de base.pdf
  • CAN CSA-ISO CEI 8824-2 AMD 1-2007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Notation de syntaxe abstraite numéro un (ASN 1) Spécification des objets informationnels.pdf CAN CSA-ISO CEI 8824-2 AMD 1-2007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Notation de syntaxe abstraite numéro un (ASN 1) Spécification des objets informationnels.pdf
  • CAN CSA-ISO CEI 8859-16-2002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Jeux de caractères graphiques codés sur un seul octet - Partie 16 Alphabet latin no 10.pdf CAN CSA-ISO CEI 8859-16-2002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Jeux de caractères graphiques codés sur un seul octet - Partie 16 Alphabet latin no 10.pdf
  • CAN CSA-ISO CEI 90003-2004 Ingénierie du logiciel - Lignes directrices pour l-application de l-ISO 9001 2000 aux logiciels informatiques.pdf CAN CSA-ISO CEI 90003-2004 Ingénierie du logiciel - Lignes directrices pour l-application de l-ISO 9001 2000 aux logiciels informatiques.pdf
  • CAN CSA-ISO CEI 9595-2012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Interconnexion de systèmes ouverts (OSI) - Service commun d’information de gestion.pdf CAN CSA-ISO CEI 9595-2012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Interconnexion de systèmes ouverts (OSI) - Service commun d’information de gestion.pdf
  • CAN CSA-ISO CEI 9596-1-2012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lnterconnexion de systèmes ouverts (OSI) - Protocole commun d’information de gestion - Partie 1 Spécification.pdf CAN CSA-ISO CEI 9596-1-2012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lnterconnexion de systèmes ouverts (OSI) - Protocole commun d’information de gestion - Partie 1 Spécification.pdf
  • CAN CSA-ISO CEI 9995-1-2010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con us pour la bureautique - Partie 1 Principes généraux pour la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Troi.pdf CAN CSA-ISO CEI 9995-1-2010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con us pour la bureautique - Partie 1 Principes généraux pour la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Troi.pdf
  • CAN CSA-ISO CEI 9995-2 AMD 1-2014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con us pour la bureautique - Partie 2 Module alphanumérique AMENDEMENT 1 émulation du pav.pdf CAN CSA-ISO CEI 9995-2 AMD 1-2014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con us pour la bureautique - Partie 2 Module alphanumérique AMENDEMENT 1 émulation du pav.pdf
  • CAN CSA-ISO CEI 9995-3-2013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con us pour la bureautique - Partie 3  Dispositions complémentaires de la zone alphanumérique d.pdf CAN CSA-ISO CEI 9995-3-2013 Technologies de l’information - Disposition des claviers con us pour la bureautique - Partie 3 Dispositions complémentaires de la zone alphanumérique d.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