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孙皇后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
2、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医药备尽,尊体不瘳 瘳:病愈B吾素非为恶 恶:坏事C时玄龄以谴归第 第:府第D与太宗辞诀 辞:说话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充的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玄龄)将大渐,与太宗辞决B(玄龄)奇谋秘计,皆所预闻C(陛下)既非德举,易履危机D俭薄送终,则是(陛下)不忘妾也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
3、能够表现长孙皇后美德的一组是 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 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 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2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ABCD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人们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B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C长孙皇后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族永久平安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让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愿
4、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2)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答案与提示1D(“辞”意为“告别”)2D(A 应为“皇后”,B 应为“陛下”,C 应为“本宗”)3C(排除。句写太子及朝臣希望以“修福”之举,来延长长孙皇后的寿命;而都能表现长孙皇后的美德)4B(文中没有提及“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的内容)5(1)房玄龄把这件事禀告唐太宗,太宗和侍臣无不叹息。群臣都要求大赦天下,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2)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推崇节俭薄殓,只有无道之世,才大肆营建高大的陵墓,使国家劳民伤财,被有识之士耻笑
5、译文3唐太宗贞观八年,长孙皇后跟随唐太宗游幸九成宫,得了重病,太子李承乾入宫侍奉,偷偷对皇后说:“药全用过了,您的病情仍不见好,请奏请皇上大赦囚犯,并让人出家为僧人道士,希望能得到上天降福保佑。”皇后说:“生死乃命中注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如果行善修福可以延长寿命,那么我平生没有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仍不能延长寿命,那又有什么福可求呢?大赦囚犯是国家大事,让人出家为僧人道士,则是保存异域的宗教教义,这样做不仅败坏朝政,也是皇上不喜欢做的,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扰乱了国家的法典呢?”李承乾不敢上奏,就把这件事告诉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将此禀告唐太宗,太宗和侍臣无不叹息。朝廷众臣都请求大赦天下,太宗准了
6、奏。皇后听到了极力谏阻,太宗才放弃这一决定。长孙皇后病危,与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因有过错被免职回家,皇后坚持说:“房玄龄追随陛下的时间最长,平日小心谨慎,陛下的奇谋秘计,玄龄都参与谋划,从不曾泄露一句,如果没有重大的缘故,愿陛下不要罢免他。另外我同族的人有幸因为姻亲的缘故做了官,他们既然不是凭德行被选拔的,就容易遭遇危难,如果要长久平安,千万不要让他们担任要职,只要能以外戚身份按时入朝请安,就很荣幸了。臣妾活着时对国家没什么贡献,现在死了就不要多费钱财。况且,葬就是藏的意思,就是想使人看不见。自古以来的圣贤,都实行节俭薄殓,只有无道之世,才大肆营建高大的陵墓,劳民伤财,被有识之士耻笑。我死后只求皇上将我依山埋葬了,不必修建坟墓。不必用多层的棺木,陪葬所需要的器物,都用木头和陶瓦制作,节俭薄殓为我送终,就算是陛下不忘臣妾了。”唐太宗贞观十年六月己卯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病逝,享年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