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话题篇)专题06人物传记(含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3965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话题篇)专题06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话题篇)专题06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话题篇)专题06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话题篇)专题06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语文阅读复习(话题篇)专题06人物传记(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6 人物传记伟大喜剧家的一生1889 年 4 月 16 日,查理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父亲老查理是一个演员,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也表现不俗。他母亲汉娜是一位出色的喜剧演员,嗓音甜美动人。虽然谈不上富裕,可戏院的工作毕竟能使卓别林一家过上安逸的生活。然而,幸福的生活并不长久,老查理对酒的嗜好缓慢地却毫无疑问地破坏着他的婚姻生活。这桩婚姻最终以离婚而宣告结束,但汉娜是不会轻易认输的。她不仅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保持干净整洁,而且动足脑筋变换方法,让他们过得欢乐愉快。她有时站在窗边,注视行人,通过行人的外表和举止猜测他们的性格,继而编故事,逗孩子们开心。卓别林继承了母亲的这点,而这

2、也正是他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即便在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刻,卓别林也始终坚信自己蕴藏着特殊的才能。他鼓足勇气,前往伦敦一家高级的戏院应聘,竟获得新编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剧中的小佣人比利一角。卓别林似乎一夜间发生了巨变,他好似找到了立志从事的事业。后来,卓别林随所在的卡尔诺剧团赴美国作一年一度的巡回表演,此时他已被认为是当地美国人见过的最为出类拔萃的哑剧表演艺术家之一。当他们抵达费城时,一纸电文把替换启斯东电影公司的一位明星的机遇赐予了他。电 影 是 与 卓 别 林 同 时 代 诞 生 的 。 但 当 时 人 们 普 遍 以 为 电 影 充 其 量 不 过 是 昙 花 一 现 的 时尚 , 它 不 可 能

3、 替 代 现 场 真 人 表 演 。 公 司 给 他 几 周 观 摩 的 时 间 , 他 站 在 一 旁 , 边 观 察 、 边 学习 , 下 定 决 心 要 驾 驭 这 个 新 生 事 物 。1914 年 2 月,卓别林主演的处女片上映,影片取名谋生之路 。尽管此片由于导演的无能而令卓别林大失所望,但观众还是喜爱这部片子的。之后他又拍了几部片,增长了不少学识。公众喜爱他,电影销售商也开始索要越来越多的卓别林的片子,在极短的时间内,他成了电影界的重要人物。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并未阻止卓别林迈向成功,他明白自己必须继续前进。继续前进会有风险,但那是值得冒的风险。在一度的失望和担忧之后,他又与美国埃

4、塞尼电影制片2公司签订了工作合同。1914 年 12 月卓别林前往芝加哥,这意味着他在电影业上见习生涯的结束。1915 年的影片流浪汉是卓别林电影事业的一个巨大的进步。片中的小流浪汉是他首次成功的银幕形象,多数人想到卓别林就自然联想到这位小流浪汉。此时 26 岁的卓别林已是声名显赫。卓别林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的电影一般是大量产出,然后删减成型。1917 年 6 月完成的影片移民 ,起先拍掉了 4 万英尺胶片,而后查理花了四天四夜,删减至所需要的1800 英尺。作出取舍之前,每个镜头他都看过大约 50 遍。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卓别林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即拍电影为战争效劳。1918

5、年 5 月投入了从军记的拍摄,以战壕为背景,拍了一部喜剧。接着他再次从最不起眼的题材找到了灵感,并再度运用其喜剧上的禀赋,鞭挞了严重的社会不公。以后数年间,卓别林完成了最出色的影片中的三部,即城市之光(1931 年)、 摩登时代(1936年)和大独裁者(1940 年)。1945 年的美国已弥漫开对共产主义的疯狂仇视,卓别林成为这次迫害的牺牲品,他成了一位流亡者。最终,卓别林合家迁居瑞士。1975 年卓别林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封爵位。一生中异常勤奋地工作、取得辉煌成就和历经艰难困苦的他,好似步入了人生黄金时期。尽管他身体渐趋虚弱,但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工作。1977 年圣诞节,卓别林被发现在睡梦

6、中安然离世,享年 88 岁。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一 、 定 义 和 类 型传 记 是 遵 循 真 实 性 原 则 , 用 形 象 化 的 方 法 记 述 人 物 的 生 活 经 历 、 精 神 风 貌 及 其 历 史 背景 的 一 种 叙 事 性 文 体 。1 从 叙 述 人 称 看 , 传 记 可 分 为 自 传 和 他 传 , 前 者 是 作 者 自 己 撰 写 的 , 后 者 是 他 人 撰写 的 。2 从 创 作 方 法 看 , 传 记 可 分 为 史 学 性 传 记 和 文 学 性 传 记 。33 从 表 达 方 式 看 , 一 般 的 传 记 以 记 叙 为 主 , 还 有 一 类

7、传 记 则 记 叙 与 评 论 各 占 一 半 ,即 评 传 。4 从 篇 幅 的 长 短 看 , 传 记 可 分 为 大 传 和 小 传 。二 、 传 记 的 文 体 基 本 特 征1 真 实 性真 实 是 传 记 的 生 命 。 传 记 叙 写 的 是 历 史 或 现 实 中 存 在 的 活 生 生 的 人 , 有 真 名 实 姓 、 居住 地 点 、 活 动 范 围 等 。2 文 学 性传 记 具 有 文 学 性 。 它 是 写 人 的 , 有 人 的 生 命 、 情 感 ; 通 过 作 者 的 选 择 、 剪 辑 、 组 接 ,倾 注 了 爱 憎 的 情 感 ; 用 艺 术 的 手 法

8、 加 以 表 现 , 以 达 到 传 神 的 目 的 。三 、 传 记 的 阅 读 要 领1 把 握 传 主 的 形 象 , 概 括 传 主 的 精 神 品 质( 1) 从 人 物 在 典 型 事 件 中 的 表 现 来 把 握 其 形 象 。 阅 读 传 记 作 品 时 要 把 握 作 品 中 具 有典 型 意 义 的 事 件 细 节 , 并 对 这 些 细 节 加 以 仔 细 思 考 。 例 如 , 这 一 细 节 表 现 了 什 么 , 它 与 整个 事 件 之 间 是 什 么 关 系 , 它 在 事 件 或 传 主 的 生 活 中 起 了 什 么 作 用 , 它 表 现 了 人 物 怎

9、 样 的 精神 特 质 , 等 等 。( 2) 从 传 主 与 时 代 、 传 主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来 把 握 传 主 形 象 。 首 先 , 要 关 注 时 代 、 社 会 、家 庭 背 景 下 的 传 主 。 要 理 解 传 主 其 人 其 事 , 就 要 了 解 他 所 处 的 时 代 背 景 、 社 会 背 景 、 家 庭生 活 背 景 等 众 多 因 素 。 其 次 , 要 理 解 关 系 网 中 的 传 主 。 传 主 的 人 际 交 往 是 影 响 传 主 也 是 组成 传 主 人 生 经 历 的 重 要 方 面 , 通 过 传 主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来 把 握 传

10、 主 是 阅 读 传 记 的 一 条 通 道 。2 分 析 传 记 的 语 言 特 色 、 文 本 基 本 特 征 和 表 现 手 法首 先 , 明 确 传 记 类 别 , 了 解 不 同 类 别 传 记 具 有 的 不 同 特 点 。 在 此 基 础 上 结 合 具 体 文 本加 以 辨 别 分 析 。 如 自 传 采 用 第 一 人 称 , 语 言 或 自 然 亲 切 或 幽 默 调 侃 , 通 常 以 记 叙 为 主 , 兼有 描 写 、 抒 情 。 而 他 传 则 采 用 第 三 人 称 , 语 言 或 朴 实 自 然 或 文 采 斐 然 。其 次 , 了 解 传 记 常 用 的 表

11、现 手 法 , 结 合 文 本 加 以 判 断 分 析 。 传 记 采 用 的 表 现 手 法 与 一般 记 叙 文 相 似 , 有 首 尾 照 应 、 巧 用 修 辞 、 详 略 得 当 、 叙 议 结 合 、 正 侧 相 映 等 。 此 外 , 引 用是 传 记 常 用 的 表 现 手 法 ( 如 引 用 传 主 在 书 信 、 日 记 中 的 表 白 ) , 可 以 印 证 作 者 的 观 点 , 也可 以 使 传 记 具 有 更 为 真 实 感 人 的 力 量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怀念我的父亲曹禺万 方 【注】我父亲的一生都和戏剧紧紧连在一起。小时候他就是个小戏迷,才三岁

12、,就被我的奶奶带到戏院看戏,小小年纪,就被舞台的奇妙吸引。长大一些,他和小伙伴在自家的院子里演戏,可以算作他最初的戏剧实践。上了南开中学后,他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演戏,导戏,翻译西方戏剧,从那以后,戏剧就成了他一生的迷恋与追求。雷雨是他最著名的剧作,上演至今已经 70 多年了。我记得他和我讲过,那时候他还在南开中学念书,有一个同学叫杨善全,他和杨善全说,我有一个故事想写出来。杨善全就说,那你讲讲吧。他讲了,头绪很多,讲得很乱,杨善全没听出所以然来,只说,很复杂呀,你写吧。后来他又创作了北京人 ,有评论家说北京人是曹禺创作历程中的高峰,是他写得最好的戏。作为一个编剧,我感到惊异的是,要具有怎样的感

13、悟力,体味多少不愉快,刻骨的厌恶,埋得极深的苦痛,才能写出老太爷曾皓那样的人物,而我爸爸那时还是个青年。记得我曾经问过他写东西时的感受,他回答说:“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印象,许多憧憬,总是等写到节骨眼儿就冒出来了。要我说明白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觉得北京人里每个男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他比他们加在一起还要丰富生动。“文革”时期,我爸爸被打倒,被揪斗。有一段时间,他被关在牛棚里,白天扫大街,晚上不能回家。他曾回忆说:“我羡慕街道上随意路过的人,一字不识的人,没有一点文化的人,他们真幸福,他们仍然能过着人的生活,没有被辱骂,被抄家,被夺去一切做人应有的自由和权利。 ”后来放他回家了,他把自己关在屋里,能

14、不出门就不出门,吃大量的安眠药,完全像一个废人。粉碎“四人帮”后,我爸爸恢复了名誉,担任了很多职务,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但他最想做的是写出一个好剧本。在他的内心,他始终是一个剧作家,他的头脑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刻不停地转,我爸爸这一生从来感受不到“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的心境。晚年的日子里,他一直为写不出东西而痛苦。这种痛苦不像“文革”时期的恐惧那样咄咄逼人,人人不可幸免。这种痛苦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我曾经反复琢磨这份痛苦的含义,5我猜想:痛苦大约像是一把钥匙,唯有这把钥匙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他知道这一点,他感到放心,甚至感到某种慰藉。然而他并不去打开那扇门,他只是经常地抚摩着这把钥匙,感受

15、钥匙在手中的那份沉甸甸冷冰冰的分量。直到他生病住院,身体越来越衰弱,他才一点点放弃了他的痛苦,放弃了由痛苦所替代的那种强烈的写作愿望。他不再说“我要写东西”了。有时他说:“我当初应该当个老师,当个好老师,真有学问,那就好了。 ”他常检讨自己过去不用功,没有系统地看书。偶尔他会谈起他年轻时怎样写作,写得怎样酣畅,就像讲一个他做过的诱人的美梦。当年我爸爸写出雷雨之后,给了他的好朋友、中学同学靳以。当时靳以、郑振铎和巴金一起在办文学季刊 。靳以叔叔把剧本放在抽屉里,放了一年。我曾问过我爸爸:“你为什么不问问呢?”他说:“那时候我真是不在乎,我知道那是好东西,站得住。 ”一年后,巴金伯伯看到了雷雨 ,

16、读过后立刻决定在文学季刊上发表。我爸爸年轻时是那么自信,而晚年,他不止一次地问我他写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好。我劝他不要想了,我说这不是你的事。 “怎么讲?”他问我。我说出看法:“你写了剧本,尽了你的力,以后就由时间去衡量了。 ”“那我的戏是不是还算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他又问。 “你说呢?”我反问他。他没有再说话,我相信他心里是有答案的。他曾说:“我喜欢写人。 ”写人,写出人的灵魂,对人永远满怀热忱和兴趣,我想这就是我爸爸写作生涯的写照。(有删改)【注】万方:1952 年出生于北京,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女儿。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我父亲的一生都和戏剧紧紧连在一起”领起

17、全篇,回忆了诸多令人难忘的岁月往事,真实而可信的叙事丰富了文章内容。B作者一直觉得北京人里每个男人身上都有曹禺的影子,他比他们加在一起还要丰富生动,这反映了在作者的心目中, 北京人里的人物形象创作并不是那么成功。C “文革”期间,曹禺受到迫害,他回忆时说的那番话表明他开始否定自己的创作,认为剧作家这一身份给他带来了耻辱,使他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自由。D作者说,曹禺这一生从来感受不到“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的心境,实际是说曹禺一生都在为自己写不出东西而苦恼。2曹禺晚年时痛苦于自己写不出好作品来,并且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自信了,这是为什么?6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曹禺的戏剧人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探究。参考答案1A2年轻时觉得自己的剧本站得住,如今写作不能够超越自己。“文革”时期遭到迫害,他精神受到摧残,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晚年检讨自己没有系统地看书,没有用功,创作不畅。详解详析1B 项,不是说北京人里的人物形象创作不成功,而是强调曹禺的人生经历和体悟对他创作的影响。C 项,曹禺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创作。D 项,曹禺是在晚年为自己写不出东西而苦恼,而非一生。2注重分析文章后半部分父女之间的对话所传递的信息,再结合曹禺“文革”时期的遭遇和晚年的境况等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