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 20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一、硫单质一、硫单质1自然界中硫的存在(1)游离态:硫单质俗称硫黄,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2)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常见的含硫化合物硫铁矿 黄铜矿 石膏 芒硝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2硫的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水 酒精 CS2淡黄色固体 不溶 微溶 易溶3硫的化学性质过 关 秘 籍(1)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2)硫在过量、纯净的 O2中燃烧的产物是 SO2而不是 SO3。(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4)硫与变价金属
2、反应时,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和变价金属与 Cl2的反应情况不同,可对比记忆。(5)黑火药的成分为“一硫二硝三木炭”:S+2KNO 3+3C K2S+3CO2+N 2。2二、硫的氧化物二、硫的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无色 气体 刺激性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 1 体积水可溶解 40 体积 )2SO(2)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与水反应:SO 2+H2O H2SO3b使指示剂变色:SO 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与碱反应:NaOH 足量:SO 2+2NaOH Na2SO3+H2ONaOH 不足量:SO 2+NaOH
3、 NaHSO3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 2+CaO CaSO3氧化性:2H 2S+SO2 3S+2H 2O(产生淡黄色沉淀)还原性a与 O2反应:2SO 2+O2 2SO3b与 X2(Cl 2、Br 2、I 2)的水溶液反应:SO 2+X2+2H2O 2HX+H2SO4c可被酸性 KMnO4溶液、K 2Cr2O7溶液、H 2O2、Fe 3+等氧化。漂白性:SO 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但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等指示剂褪色。(3)检验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到红色则可验证该气体是 SO2。注意“加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不会重
4、新变红色。2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熔点为 16.8 ,沸点为 44.8 。(2)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表现性质 方程式与水反应,生成强酸 24HSO(工业生产硫酸)3224SHOS3与碱(如 )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234SO2HSO与碱性氧化物(如 )反应生成盐C34Caa与某些盐(如 )反应生成硫酸盐23NaO2234SOSCO三、硫酸的性质和三、硫酸的性质和 、 的检验的检验3S41硫酸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密度大于水(98%的浓 H2SO4,密度为1.84 gcm3),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干燥 H2、O 2、N 2、
5、CO 2、Cl 2、HCl、SO 2、CO、CH 4等碱性气体,如 NH 3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不能干燥 还原性气体,如 H 2S、HBr、HI 等脱水性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 21 的比例脱去,如蔗糖脱水炭化与活泼金属反应 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 2O,常温下浓硫酸使 Fe、Al 钝化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化学性质强氧化性与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 CO2+2SO 2+2H 2O不挥发性用于制挥发性酸,如 H2SO4(浓)+NaCl NaHSO4+HCl微 热注意:(1)浓硫酸的
6、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常温下铁、铝遇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加热时剧烈反应。2 、 的检验方法4SO23(1) 的检验方法4原理: (白色)。244BaSOa方法:取试样少许,先滴加稀盐酸无气泡、沉淀产生(排除 、 、 等离子的干扰),23CO23SAg再滴加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 。2aCl24S说明: 的检验试剂为组合型试剂,通常可分为 4 组:4SOa 与 ,b 与 ,c 与 ,d 与 。2BlHl2BaCl3HNO32BaHCl32BaNO3H选用时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当溶液中存在 、 时,只能选用 d 组试剂;当溶液中存在Ag时,
7、只能选用 a 组试剂,因为 b、c、d 组试剂混合后均有 存在,而 能将 氧化成23SO 3323S,进而生成 沉淀。44BSO(2) 的检验方法23原理: ; ,232H233BaSOa。23 2BaSOaOS方法:取试样少许,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或加入 溶液生成2BaCl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含有 。23SO四、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四、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基本转化规律(1)同种价态之间的转化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试剂是酸、碱、盐、氧化物等。(2)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的物质
8、之间的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试剂是氧化剂和还原剂。2价态变化规律(1) 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 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是2S 0S4 6S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5(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 222046OOO3HHSSS AA不 足、 例如:24222CH浓(3)有时硫的化合价发生跳位转化。如 、 遇到强氧化剂时可被氧化为+6 价:S0、 。0HNO24S 26S 浓 硝 酸(4)硫元素相邻价态的微粒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S 和 、S 和 、 和 之间2H2O24HS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重要转化关系(
9、1)含2 价硫元素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2)含+4 价硫元素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24 24HONaOHNaOH3323SSSAAA溶 液 溶 液 稀 稀(3)含+6 价硫元素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3234244aaBa (4)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关系考向一 SO 2的特性6典例 1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的性质,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明 I-的还原性弱于 SO2的现象是 B 中的蓝色溶液褪色B.装置 C 的作用是吸收 SO2尾气,防止其污染空气C.为了验证 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为了验证 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 K
10、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答案】D1 如 图 , 利 用 培 养 皿 探 究 SO2的 性 质 。 实 验 时 向 Na2SO3固 体 上 滴 几 滴 浓 硫 酸 , 立 即 用 另 一 表 面 皿 扣 在 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 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 BaSO3沉淀B Na2S 溶液变浑浊 SO2与 Na2S 溶液反应产生了 S 单质C 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7SO2的“漂白性”SO2能使许多有色物质“褪色”,但其“褪色”原理不同:(1)还原性“褪色”
11、:SO 2能使溴水、酸性 KMnO4溶液褪色,利用 SO2的还原性。(2)漂白性“褪色”: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 SO2的漂白性。(3)酸性“褪色”:SO 2能使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利用 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考向二 SO 2与 CO2的性质比较典例 1 检验 SO2中是否混有 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先通过足量 NaOH 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C.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过量酸性 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答案】D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 SO2的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再滴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12、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通入 H2S 溶液中有沉淀产生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C均能证明 D只有能证明8鉴别 SO2和 CO2的方法SO2和 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SO2和 CO2。通常可用以下方法:(1)根据物理性质。CO 2无色无味;SO 2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2)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CO2。(3)酸性 KMnO4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SO2;无明显现象的是 CO2。(4)溴水。使溴水褪色的
13、是 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5)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SO2;无明显现象的是 CO2。(6)FeCl 3溶液。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SO2;无明显现象的是 CO2。考向三 的检验24SO典例 1 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且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与自24SO己的设计方案一致,即可确认溶液中含有 。其中正确的是24SA.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C.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
14、象,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 ,D 正确。24SO【答案】D93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 Br、 、H 2SO3、 )分别进行如下实验:4SO4N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根据实验不能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 B CH 2SO3 D24SO 4NH的检验误区24SO(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 、 、 等干扰离子判断成 。因上述离子会23C34P23 24SO产生 BaCO3、Ba
15、 3(PO4)2、BaSO 3白色沉淀。(2)误将 Ag+判断成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24SO。其错误是未注意当溶液中不含 ,而含 Ag+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 +Cl AgCl(白色)。4SO 24S(3)误将 判断成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 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23S24SO以为有 。该错误是未注意 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氧化成 而产生干扰。24O 3N SO24S考向四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与实验的融合典例 1 将燃煤排放的含有 SO2的烟气通入海水(主要含 Na+、K +、Ca 2+、Mg 2+
16、、Cl -、 、Br -、 、24SO23C等离子)进行脱硫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HCOA.天然海水显酸性10B.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SO2+2H2O+O2 4H+224SOC.排入大海的溶液与天然海水相比,只有 数量发生了变化4SD.若将氧化后的液体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 CaSO4含量最高【答案】B4利用 Y 形管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许多实验(固定装置略)。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目的:验证 SO2的氧化性(如图 1 所示)。将胶头滴管中浓硫酸分别滴入 Y 形管的两个支管中,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相遇发生反应SO2+2H2S 3S+2H2O,则在支管交
17、叉处实验现象为 ,硫化亚铁处加水的目的是 。(2)实验目的:探究 SO2与 BaCl2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如图 2 所示)。SO 2通入 BaCl2溶液并不产生沉淀,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后就产生了白色沉淀。常温下,若由右侧 Y 形管产生另一种气体,则在其左右支管应放置的药品是 和 ,导气管 A 的作用是 。11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也不能生成三氧化硫BSO 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也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自然界中存在可溶于 CS2的游离态的硫2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采用图所
18、示装置收集 SO2B可用图所示装置比较 KMnO4、Cl 2、S 的氧化性强弱C除去 NaHCO3溶液中的 Na2CO3可加入 Ca(OH)2溶液后过滤D称取 0.40 g NaOH,放入 100 mL 容量瓶中,配制 0.10 molL1 的 NaOH 溶液3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4一定量的 CuS 和 Cu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 HNO3中,收集到气体 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u2 和 )加入足量 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 CuO 12.0 g,若上述气体为4ONO 和 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 11,则 V 可能为A9.0 L
19、B13.5 LC15.7 L D16.8 L125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说明 SO2具有漂白性,反应说明 SO2具有酸性B.若反应中生成物 n(Na2SO3) n(NaHSO3)=11,则反应物 n(SO2) n(NaOH)=12C.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和反应回收 SO26将一定量的锌与 1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 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 1 L,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0.1 molL-1,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气体 A 为 SO
20、2和 H2的混合物B.气体 A 中 SO2与 H2的体积比为 51C.反应中共消耗 Zn 97.5 g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 3 mol7已知 CuSO4 CuO+SO2+SO 3+ O2。某班化学学习小组称取 10.0 g CuSO4粉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质量变化数据如表所示。装置 甲(耐高温试管+CuSO 4) 乙 丙 丁反应前 42.0 g 75.0 g 260.0 g 140.0 g反应后 37.0 g 79.5 g 260.0 g 140.0 g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装置丁的作用只是吸收 S 的氧化物尾气B.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21、积为 350 mL13C.生成的 CuO 为 6.0 gD.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uSO4 6CuO+4SO3+2SO 2+O 28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测定 SO2转化成 SO3的转化率的实验。已知 SO3的熔点是 16.8 ,沸点是 445.8 。已知发生装置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s)H 2SO4(98%)=Na2SO4H 2OSO 2。(1)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图 AE 装置中选择最适合装置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处连接的装置分别是_、_、_。(2)从乙处均匀通入 O2,为使 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中在加热催化剂与滴加浓硫酸的
22、顺序中,应采取的操作是_。(3)将 SO2通入含 1.5 mol 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 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用 a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 O2一段时间后,测得装置增重了 b g,则实验中 SO2的转化率为_%(用含 a、 b 的代数式表示)。(5)尾端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9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的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的浓硫酸中,10 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
23、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14(2)另称取铁钉(碳素钢)6.0 g 放入 15.0 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X,并收集到气体 Y。甲同学认为 X 中除 Fe3+外还可能含有 Fe2+。若要确认其中的 Fe2+,应选用 (填字母)。a.KSCN 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 KSCN 溶液c.浓氨水 d.酸性 KMnO4溶液乙同学取 336 mL(标准状况)气体 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 2+Br2+2H2O 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 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 2.33 g。由此推知气体 Y 中 SO2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
24、 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 Y 中还可能含有 H2和气体 Q。为此设计下列实验探究装置(图中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3)装置 B 中试剂的作用是 。(4)认为气体 Y 中还含有气体 Q 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确认气体 Q 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 M,M 应该位于 (填字母)。a.A 之前 b.A、B 之间 c.B、C 之间 d.C、D 之间(6)如果气体 Y 中含有 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7)若要测定此 336 mL 气体中 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 28 mL H2),能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装置 D或装置 E 反应前后的质量,根据质量差来计算?判断后说明
25、原因: 。12017 北京根据 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溶液 现象 结论A 含 HCl、BaCl2的 溶液3FeCl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15B H2S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C 酸性 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 2SO3H2SiO322016 上海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 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 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Bc、d 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
26、冷却反应后的气体Dc 处气体经热交换后再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 SO2的转化率32015 上海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A还原性 B氧化性C漂白性 D酸性42017 天津H 2S 和 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H 2S 的除去方法 1:生物脱 H2S 的原理为:H2S+Fe2(SO4)3 S+2FeSO 4+H2SO44FeSO4+ O2+2H2SO4 2Fe2(SO4)3 +2H2O 硫 杆 菌(1)硫杆菌存在时,FeSO 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 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_。(2)由图 3 和图 4
27、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16方法 2:在一定条件下,用 H2O2氧化 H2S(3)随着参加反应的 n(H2O2)/n(H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当 n(H2O2)/n(H2S)=4 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_。SO 2的除去方法 1(双减法):用 NaOH 吸收 SO2,并用 CaO 使 NaOH 再生NaOH 溶液 Na2SO3溶液2SOCa (4)写出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CaO 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CaO(s)+ H2O (l) Ca(OH)2(s) Ca2+(aq)+2OH(aq)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NaOH 再生的原理_。方法 2
28、:用氨水除去 SO2(5)已知 25,NH 3H2O 的 Kb=1.8105,H 2SO3的 Ka1=1.3102, K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 molL1,溶液中的 c(OH)=_ molL1。将 SO2通入该氨水中,当 c(OH)降至1.0107 molL1时,溶液中的 c( )/c( )=_。23S3O变式拓展1【答案】A【解析】SO 2与水反应生成 H2SO3,H 2SO3为中强酸,不与 BaCl2溶液反应。2【答案】D3【答案】B17【解析】由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H2SO3,其加热分解产生的 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由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由知原溶液中含有 Br,再加 B
29、aCl2有白色不溶于 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4NH,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 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24SO。244【答案】(1)管壁内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稀释浓硫酸,防止硫化氢被浓硫酸氧化(2)浓氨水 碱石灰(或固体 NaOH、生石灰) 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解析】(1)浓硫酸分别滴入 Y 形管的两个支管中,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相遇发生反应SO2+2H2S 3S+2H2O,反应生成 S,S 为淡黄色固体;H 2S 具有强还原性,可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S+H2SO4(浓) S+SO 2+2H2O,所以有
30、FeS 的一侧应用水稀释。(2)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右侧 Y 型管的作用是制取氨气,由于无加热仪器,则选择的试剂为浓氨水液体和生石灰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产生的氨气溶于 BaCl2溶液,得到碱性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时,二氧化硫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 B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以得到白色 BaSO3沉淀和 NH4Cl 溶液;容器内压强大,气体不容易导入,所以导气管 A 的作用是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考点冲关1【答案】C2【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 项错误;Ca(OH) 2溶液与 NaHCO
31、3和 Na2CO3的溶液都发生反应,C 项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操作,D 项错误。3【答案】B【解析】SO 2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漂白石蕊试液;SO 2能漂白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SO 2的饱和溶液加入 BaCl2溶液中,SO 2与 BaCl2不反应,最终还是无色溶液;d 试管中18发生反应:SO 2+2NaOH Na2SO3+H2O,Na 2SO3与 BaCl2反应生成 BaSO3沉淀。本题选 B。4【答案】A【解析】若混合物全是 CuS,其物质的量为 12.0/800.15 (mol),转移电子数为 0.1581.2 (mol)。收集到的两种气体体积相等,则
32、二者物质的量相等,设 NO、NO 2均为 x mol,由转移电子数守恒得 3x x1.2,计算得 x0.3,此时气体体积 V0.622.413.44(L);若混合物全是 Cu2S,其物质的量为 0.075 mol,转移电子数为 0.07510 0.75(mol),同理,设 NO、NO 2均为 y mol, 3y y0.75,计算得 y0.187 5,气体体积 V0.37522.48.4(L),则 V 在 8.413.44 L 之间,因此选 A。5【答案】D【解析】反应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的原因是 KIO3被还原先得到 I2,最终得到 I-,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体现
33、了 SO2的酸性,A 项错误;根据元素守恒,当 n(Na2SO3)n(NaHSO3)=11 时, n(SO2) n(NaOH)=23,B 项错误;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反应吸收了二氧化硫,反应放出了 SO2,可以通过反应回收二氧化硫,D 项正确。6【答案】B【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忽视 H2SO4的氧化性会随着浓度减小而发生变化,还原产物会由二氧化硫变为氢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硫酸过量。反应消耗的 H2SO4为(18.50.1- ) mol=1.8 mol,若生成的0.12气体 A 仅为 SO2,SO 2的体积应为 22.4 L=20.16 L33.6 L,故不可能全是 SO2气体,
34、随着 H2SO41.82浓度变小,锌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 H2,A 项正确。设生成的 SO2为 x mol,H 2为 y mol,则x+y= =1.5。设参加反应的 Zn 为 a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2x+2y=2a,解得 a=1.5,故消耗 Zn3.64的质量为 1.5 mol65 gmol-1=97.5 g,C 项正确。反应中转移电子为 2a mol=3 mol,D 项正确。生成 x mol SO2所消耗的 H2SO4为 2x mol,生成 y mol H2所消耗的 H2SO4为 y mol,故2x+y=1.8, x+y=1.5,解得 x=0.3, y=1.2,所以 SO2与 H2的
35、体积比为 14,故 B 项错误。本题选 B。7【答案】B198【答案】(1)B A E(或 C)(2)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3)SO 22HClO 3=H2SO42ClO 2(4)1605ab(5)防止空气中的 CO2及水蒸气干扰,造成误差【解析】(1)装置必须要对二氧化硫进行干燥,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硫气体;SO 3的熔点是16.8 ,可以用冰水冷却来获得三氧化硫;未反应掉的二氧化硫对空气会产生污染,可以用碱石灰或者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尾气处理。(2)为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硫尽可能多的转化为三氧化硫,应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3)将 SO2通入含 1.5 mol 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
36、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强酸是硫酸。若有 1.56.021023个电子即 1.5 mol 电子转移,这说明 1 mol 氯酸得到 1 mol 电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 价降低到4 价,因此氧化物是 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ClO 3=H2SO42ClO 2。(4)根据硫原子守恒,Na 2SO3SO 2SO 3, a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应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64a g,测得装置增重了 b g,即为剩余二氧化硫的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 a b) g,所以转化率 100%64a%。(5)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 CO2等,
37、所以尾端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CO21602ab及水蒸气干扰,造成误差。9【答案】(1)铁钉表面被氧化(2)d 66.7%(3)检验 SO2是否除净(4)C+2H 2SO4(浓) CO2+ 2SO 2+2H 2O(5)c(6)装置 D 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和装置 E 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7)不能,混合气体中 n(H2)= =0.001 25 mol,装置 D 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CuO 中 O3180L.4mol的质量,即为 0.001 25 mol16 gmol-1=0.02 g,或装置 E 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H2O 的质量,即为0.001 25 mol18 gmol-1=
38、0.022 5 g,而以 g 为单位时,托盘天平只能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数20直通高考1【答案】C【名师点睛】掌握 SO2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 C 是易错点,要明确并不是遇到褪色就是漂白,要搞清楚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漂白剂。SO 2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归纳如下:溶液 石蕊试液加有酚酞的NaOH 溶液酸性 KMnO4溶液溴水品红溶液氢硫酸(H2S 溶液)现象 变红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生成浅黄色沉淀性质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还原性 还原性 漂白性 氧化性2【答案】B21【解析】A根据装置图可知,从 a 进入的气体是含有 SO2、O 2、N 2等的冷气,经过热交换器后从
39、 b 处出来的是热的气体,成分与 a 处相同,正确;B在 c 处出来的气体 SO2、O 2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含有 SO3及未反应的 SO2、O 2等气体,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经过热交换器后被冷的气体降温,SO 3变为液态,故二者含有的气体的成分不相同,错误;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冷的气体,同时冷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 SO3的吸收创造条件,正确;D处气体经过热交换器后再次被催化氧化,目的就是使未反应的 SO2进一步反应产生 SO3,从而可以提高 SO2的转化率,正确。故选 B。3【答案】A【解析】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4【答案】
40、(1)降低反应活化能(或作催化剂)(2)30 、pH=2.0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3)H 2SO4(4)2OH +SO2 +H2O3S与 Ca2+生成 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 NaOH 生成3SO(5)6.010 3 0.62(4)过程是 NaOH 与 SO2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SO2 +H2O;根据 CaO 在水中的3S转化:CaO(s)+H 2O(l) Ca(OH)2(s) Ca2+(aq)+2OH(aq),过程中 Na2SO3加入 CaO 后,与 Ca2+生成 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 NaOH 生成。23SO(5)根据 NH3H2O 的
41、 Kb=1.8105可知, =1.8105,当氨水的浓度为 2.0 432(NH)(O)cmolL1时,溶液中的 c(OH)= c( )= =6.0103 molL1。4NH511.80.molL22根据 H2SO3的 Ka2=6.2108可知, =6.2108,当 c(OH)降至 1.0107 molL1,则2-3(H+)SO)cc(H+)=1.0107 molL1,溶液中的 c( )/c( )=0.62。233【名师点睛】本题以真实化学问题为载体,考查应用实践能力。从化学科学特点出发,牢牢把握化学的应用性,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境,引领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要求考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题目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条件的选择,各种平衡常数的计算等为高频考点,掌握平衡的定量定性分析为解题的关键,注意平衡常数的应用。舍利子形成之谜舍利子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遗体火化不仅是个燃烧的过程,也是个熔炼的过程。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他们长期食素和饮山泉水有关。蔬菜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分含量很多,圆寂火化后便“炼制”出了舍利子。但此说法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