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4免疫调节(含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081558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4免疫调节(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4免疫调节(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4免疫调节(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4免疫调节(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4免疫调节(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点 54 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3体液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2)免疫过程(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2、2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2)免疫过程(3)结果:效应 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5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6免疫失调疾病(连线)7免疫学应用(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人工标记抗体 检测

3、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3)免疫抑制剂 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3考向一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 a、b、c 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1)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

4、4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A体内没有 B 细胞而仅仅有 T 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D浆细胞合成抗体球蛋白的能力减弱【答案】C考向二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3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 57 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患者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

5、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斥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所发挥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为了降低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作用,所移植的细胞最好来自本人,B 正确;细胞间的信息识别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完成的,C 正确;对皮肤的免疫排斥反应是通过细胞免疫完成的,D 错误。归纳整合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5(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

6、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白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B皮肤的屏障作用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D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答案】D考向三 抗原和抗体的辨析5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有关 ACA 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参考答案】D6易错

7、警示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2)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 B 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该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解析】B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 T

8、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据此可推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获得免疫能力,由此推知物质乙为抗原。综上分析,C 正确,A、B、D 均错误。考向四 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7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7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 4 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 5 仍保留分裂能力【参考答案】B规律总结体液免疫过程分析(1)所涉及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

9、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2)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 T 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 B细胞。(3)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8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8B乙过程为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 B 细胞,随后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C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D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答

10、案】C可知,哮喘发生的过程只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D 错误。考向五 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9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 a、b、c、d 四种细胞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a 细胞具有吞噬、传递抗原的作用Bb 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直接分解抗原C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Dd 细胞通过和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作用【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图可知,a、b、c、d 四种细胞分别为吞噬细胞、B 细胞、靶细胞、效应 T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由此可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直9接分解抗原。技法提炼“三看

11、”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0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 A 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 B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有关CHIV 通过攻击细胞 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或的过程,进而产生 G 或 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答案】C10考向六 二次免疫的曲线分析11先后将抗原 a 和抗原 a、b 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 a 更敏感B抗原 a 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 b 反应较慢【参考

12、答案】C归纳整合二次免疫过程解读(1)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2)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12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1A图甲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

13、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图乙中曲线在 bc 段的斜率大于 de 段的斜率D图乙中 m 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 B 细胞【答案】A【解析】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 de 段属于二次免疫, bc 段属于初次免疫, bc段的斜率小于 de 段的斜率;图乙中 m 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考向七 免疫学的综合应用13用实验动物可以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具体方法是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实验组接种含疫苗的

14、接种物,然后再分别给每组动物接种等量的病毒。下列对该实验原理、结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原理是疫苗进入动物体内后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同时产生部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种同种抗原后,可以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B接种病毒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免疫反应一样强烈C为确定疫苗的有效浓度,需要对实验组注射不同浓度的疫苗D本实验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考答案】B1214DNA 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终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下关于 DNA 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 DNA 作为抗原物质BD

15、NA 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长CDNA 疫苗在人体内直接表达为抗体,起到免疫作用DDNA 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答案】D考向八 免疫失调症原因辨析15MMP9 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 MMP9 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 MMP9 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B“人工版本”MMP9 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 酶13DMMP9 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

16、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 正确;机体内有抗体产生,由此可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B 正确;“人工版本”MMP9 酶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人工版本”MMP9 酶相当于抗原,人体内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 错误;MMP9 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 MMP9 酶的抗体能和 MMP9 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 MMP9 酶,就能治疗 MMP9 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 正确。解题必备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2)区别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

17、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16少数人对螨虫过敏,螨虫会引起鼻炎、哮喘和皮炎等过敏反应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螨虫时机体不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B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螨虫后会发生免疫更强的二次反应C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螨虫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完全相同D螨虫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遗传性和普遍性【答案】B14考向九 免疫学应用的实例分析17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患甲型肝炎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使人

18、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参考答案】D技法提炼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辨析(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8在人体内,一些肿瘤细胞会合成名为 PD-L1 的物质,当该物质与 T 细胞上受体(PD-151)结合后,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使肿瘤细胞逃过 T 细胞的攻击。人们开发了如图所示的

19、免疫疗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直接转变为效应 T 细胞B该免疫疗法通过促进 T 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CT 细胞通过 T 细胞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 MHC 抗原DT 细胞中合成加工运输淋巴因子的细胞器都含有 RNA【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PD-L1 与 T 细胞上受体(PD-1)结合后,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使肿瘤细胞逃过 T 细胞的攻击,因此 PD-L1 与 T 细胞上受体的结合不利于 T 细胞的分裂分化;治疗药物可与 PD-L1 竞争 T 细胞上的受体,从而增强 T 细胞受体对肿瘤细胞表面 MHC 的识别,据此作答。T 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

20、,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 T 细胞,A 错误;该免疫疗法增强了 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但没有促进 T细胞的增殖,B 错误;据图可知,T 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 MHC 抗原需要借助 T 细胞受体,C 正确;T 细胞中直接合成、加工、运输淋巴因子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不含 RNA,D 错误。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中,叙述正确的是A天生没有胸腺的人将丧失一切免疫能力BB 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C发现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二次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全部来自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功能更强2为探究某种药物 Q 对细

21、菌性疾病的治疗是否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有关,某科研小组将患细菌性疾病的小鼠随机分为 a、b、c 组,a 组注射一定量的药物 Q,b 组注射等量的生16理盐水,c 组注射等量的免疫增强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药物 Q 能够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C药物 Q 可通过促进小鼠 T 细胞数量的增加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D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3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B蛇毒

22、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4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 b 和细胞 c 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5图甲是 H7N9 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该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7A甲图中是吞噬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 B 淋巴细胞B经过

23、甲图中的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图乙中细胞甲为 B 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D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6乳头瘤病毒(HP)是一种球形 DNA 病毒,人感染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 HPV 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Bl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 A1 组,可推测 HPV 是诱发癌前病变因素BB2 与 Bl 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效果不明显C乳头瘤病毒 DNA 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

24、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特异性识别7如图表示 A、B 两妇女在 15 月的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 A在 1 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 4 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A妇女 A 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均在 4 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C两人在 5 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 A 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18D两人体内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8H9N2 病毒能导致禽类患流感,为了研发 H9N2 病毒的疫苗,某研究机构将未接触过 H9

25、N2 病毒的家鸽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甲组 乙组注射 是否换流感 注射 是否换流感第一次实验减毒处理的H9N2 病毒否 等量的生理盐水 否第二次实验H9N2 病毒 否 H9N2 病毒 是A第一次实验中,甲组家鸽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B甲组家鸽经减毒处理的 H9N2 病毒诱导产生了抗性突变C第二次实验中,乙组家鸽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乙组家鸽出现流感症状是因为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9下图是某人在前后三次接触同一种细菌的情况下,体内产生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暴露出的细菌抗原呈递给 T

26、细胞后,会刺激 T 细胞产生_,该物质还可以促使_增殖、分化。(2)图中抗体在分泌前需要经过_等细胞器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效应T 细胞的功能之一是和_接触,使其裂解死亡。(3)浆细胞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周,在此时期内,机体再次接触该细菌后,产生的免疫反应速度比第一次_,该阶段的浆细胞主要由_分化产生。一年后,再次产生的免疫反应峰值明显高于第二次,原因是_,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更多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4)如果该细菌是酿脓链球菌,则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可能会攻击心脏瓣膜19细胞,这属于_病。102016 年 3 月 11 日,济南市公安局侦破特大非法经营疫苗案,作案者将 12

27、种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 18 个省市,涉案金额 57 亿元。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1)图甲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_(填相关字母)有关。(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作为_,大多数要经过图甲中的 A细胞的摄取、处理、呈递,并接受 T 细胞产生的_作用,才能促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_,进而发挥免疫效应。(3)如果该志愿者在

28、注射疫苗后的第 15 天感染了乙肝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_。(4)写出两种注射未用冷链保存的疫苗的危害:_。11(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 T 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 T 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12(2018北京卷)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20(1)癌细胞具有无限_的特

29、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 1 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悬液,连续 4 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 1 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的缓冲液,连续 4 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 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细胞与抗体的结合(%)血清细胞 iPSC DB7 MEF免疫组 77 82 8空白组 10 8 9比较表中 iPSC 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 iPSC 刺激小

30、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表中 DB7 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 DB7有_。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 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免疫。(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 A 或 B 填入处,从 CF 中选择字母填入处。21(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 iPSC 可以用于_。13(2017新课标卷)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

31、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 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14(2017北京卷)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写出

32、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22值)1 不加入青蒿素 1002疟原虫的线粒体加入青蒿素 603 不加入青蒿素 1004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971、2 组结

33、果表明_;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1【答案】B2【答案】A【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参与抗原的处理、呈递过程,A 项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 组与 b 组比较说明,药物 Q 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 项正确;T 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a 组与 b 组比较说明,药物 Q 能增加 T 细胞数量,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C 项正确;b 组与 c 组比较说明,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D 项

34、正确。3【答案】B【解析】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A 项错误;蛇毒23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B 项正确;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 项错误;蛇毒素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D 项错误。4【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细胞 b 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能将抗原呈递给细胞 C,说明 b 是 T 细胞,c 是 B 细胞,因此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 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T 细胞)、c(B 细胞)、d(效应 T 细胞)、e(记忆 T 细胞)、

35、g(记忆 B 细胞),a(吞噬细胞)和 f(浆细胞或效应 B 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 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 b 和细胞 c 的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周期变短,C 错误;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D 正确。5【答案】B6【答案】D【解析】Bl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 A1 组,原因是接种前即已检出 HPV DNA,说明 HPV 是诱发癌前病变因素,A 项正确;B2 与 Bl 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不能降低癌前病变比例,即效果不明显,B 项正确;DNA 在复制过程中涉及双链的解旋和形成,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 项正确;浆细胞通过

36、产生抗体再作用于抗原,但不能直接识别抗原,D 项错误。7【答案】D【解析】在 5 月份,妇女 A 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 B 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 A 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 B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 项错误。8【答案】A249【答案】(1)淋巴因子 B 细胞(2)内质网、高尔基体 靶细胞(3)快(或强或迅速) B 细胞 抗原刺激记忆细胞(4)自身免疫【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中,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促使 B 细胞增殖、分化。(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

37、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进而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机体在第一次感染该细菌时,在暴露出的该细菌抗原的刺激下,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析曲线图可知,浆细胞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周,在此时期(初次免疫)内,当机体再次接触该细菌后,产生的免疫反应速度比第一次快,但该阶段的浆细胞主要来自 B 细胞的分化。一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该细菌时,机体内存在的记忆细胞,在该细菌直接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导致再次产生的免疫反应的峰值明显高于第二次。(4)如果该细菌是酿脓链球菌,人

38、体产生的抗体在消灭该菌的同时,也可能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进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自身免疫病。10【答案】(1)E浆细胞 D、G(2)抗原 淋巴因子 e抗体(3)如图25(4)疫苗失效、疫苗致病、使人死亡等【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A为吞噬细胞,B是 T 细胞,C为 B 细胞,D是记忆 B 细胞,E浆细胞,F为效应 T 细胞,G是记忆 T 细胞,其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E浆细胞。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的D记忆B 细胞和G记忆 T 细胞有关。(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大多数抗原要经过图甲中的A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呈递,并接受 T 细胞产生

39、的淋巴因子作用,才能促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e抗体,进而发挥免疫效应。(3)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机体已经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在注射疫苗后的第 15 天感染乙肝病毒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与注射疫苗后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相比,感染乙肝病毒后引发的再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产生抗体的浓度高,作用时间持久,据此在乙图中画出一条从 14 天起与横坐标几乎平行的线段延伸至 15 天,在 15 天后改画为一段急剧上升的曲线,该段曲线的峰值及上升的幅度均高于或大于乙图中原有的曲线(曲线图见答案)。(4)注射未用冷链保存的疫苗的危害有:疫苗失

40、效、疫苗致病、使人死亡等。11【答案】B12【答案】(1)分裂/增殖免疫(2)实验一:高于可以与抗 iPSC 的抗体结合的抗原抗 iPSC 的抗体可以与 DB7 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 MEF 上的抗原结合/iPSC 与 DB7 有共同的抗原,与 MEF 无共同的抗原实验二:细胞(3)FDCB26(4)预防和治疗癌症【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2)实验一: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悬液,一个注射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iPSC。由表

41、可知,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悬液,从而说明 iPSC 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 iPSC 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由表可知,表中 DB7 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 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 iPSC 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 DB7 结合,推知 DB7 有与 iPSC 相似的抗原可与 iPSC 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以看出,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悬液的免疫组细胞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表明 i

42、PSC 有与癌细胞表面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3)由实验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 T 淋巴细胞,T 细胞分化出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上述实验过程可知:DB7 有与 iPSC 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 DB7 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 T 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

43、,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B、F、D、C。(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 既能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 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 iPSC 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13【答案】C2714【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5)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解析】(1)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有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2)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要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应该将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6138-2017 en Aerospace series - Cap protective non-metallic for fitting ends 3 000 PSI hydraulic systems《航空航天系列-防护端部非金属保护用帽-3000PSI液压系统》.pdf EN 6138-2017 en Aerospace series - Cap protective non-metallic for fitting ends 3 000 PSI hydraulic systems《航空航天系列-防护端部非金属保护用帽-3000PSI液压系统》.pdf
  • EN 614-1-2006 en Safety of machinery - Ergonomic design principles - Part 1 Terminology and general principl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9)《机械的安全性 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 第1部分 术语和一般原则 包含修改件A.pdf EN 614-1-2006 en Safety of machinery - Ergonomic design principles - Part 1 Terminology and general principl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9)《机械的安全性 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 第1部分 术语和一般原则 包含修改件A.pdf
  • EN 614-2-2000 en Safety of machinery - Ergonomic design principles - Part 2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esign of machinery and work task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机械安全 人类工效学设.pdf EN 614-2-2000 en Safety of machinery - Ergonomic design principles - Part 2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esign of machinery and work task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机械安全 人类工效学设.pdf
  • EN 615-2009 en Fire protection - Fire extinguishing media - Specifications for powders (other than class D powders)《防火 灭火介质 粉末规范(D级粉末除外)》.pdf EN 615-2009 en Fire protection - Fire extinguishing media - Specifications for powders (other than class D powders)《防火 灭火介质 粉末规范(D级粉末除外)》.pdf
  • EN 617-2001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the equipment for the storage of bulk materials in silos bunkers bins and hoppers (Incorp.pdf EN 617-2001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the equipment for the storage of bulk materials in silos bunkers bins and hoppers (Incorp.pdf
  • EN 618-2002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for mechanical handling of bulk materials except fixed belt conveyors (Incorpor.pdf EN 618-2002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for mechanical handling of bulk materials except fixed belt conveyors (Incorpor.pdf
  • EN 619-2002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for mechanical handling of unit load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0)《持续搬运设备和系.pdf EN 619-2002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for mechanical handling of unit load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0)《持续搬运设备和系.pdf
  • EN 62-1977 en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 Standard Atmospher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气候》.pdf EN 62-1977 en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 Standard Atmospher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气候》.pdf
  • EN 620-2002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fixed belt conveyors for bulk material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0)《连续搬运设备和系统 散装物料搬运.pdf EN 620-2002 en Continuous handling equipment and systems - Safety and EMC requirements for fixed belt conveyors for bulk material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0)《连续搬运设备和系统 散装物料搬运.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