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白马中学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单选题)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6下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2A 从汽车“后视镜”中看车
3、后景物B 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折了C 在小孔后的墙上看到烛焰的像D 用“放大镜”看日历7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8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 30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25 cm D30 cm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象,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A20g 1g/cm 3 B60g 0.8g/cm 3C60g 1g/cm 3 D20g 0.8g/cm 3310三个完全相同杯子里装同样多的水,若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
4、入三个杯子后,三个杯中的水仍未溢出,那么水面上升最多的是( 铅 铁 铝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11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遥控器调电视 B 激光准直C 渔民叉鱼 D 照镜子12用镜头焦距为 10cm 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A大于 20cm B在 10cm 与 20cm 之间C等于 10cm D小于 10cm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
5、的实像14对于密度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 m 成正比B密度 与物体的体积 V 成反比C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 m 和体积 V 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 m 与体积 V 的比值15小东用一个最多能装 4kg 水的塑料桶装满植物油,则桶内植物油的质量( )A小于 4kg B一定等于 4kgC大于 4kg D可能等于 4kg16一只氧气瓶,瓶内气体密度为 ,用去 质量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为( )4A B C D217A、B 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1:2,密度之比为 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A5:2 B2:5 C1:2 D2:1二、
6、填空题18一列火车长 200m,以 1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 1.8km 的大桥,(1)这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 ,(2)这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 。19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20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引吭高歌;他是唱高音的;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指音调的是 。(填序号)21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22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需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大自
7、然的水循环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23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 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 和 来解释。24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 、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 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25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5,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平面镜逆时针旋转 10后,则反射角为 。26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体积较大的是 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质量较大的是 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木球和铁球注满水后,总质量小的是
8、 球。(已知铁的密度为 7.9g/cm3,木的密度为 0.5g/cm3)27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为 kg这瓶调和油用去一半后,密度为 5g/cm3。28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如右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29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光屏距离凸透镜为 15cm 时,得到缩小的像,当光屏距离凸透镜 25cm 时,得到放大的像,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填写范围)。30如图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min
9、。31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 的性质。三、作图题32如图所示的 AB、CD 是同一发光点 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 S 的位置。33如图所示,已知一物体 AB 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 AB。34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35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 L 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 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 MN 和主光轴 OO成 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36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 S 在
10、平面镜 MN 中的像,若 S 发出的一条光线 SO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 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37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四、实验题38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2)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选填“”、“”或“”);(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
11、烛是为了比较 (选填“”、“”或“”);7(4)实验时,发现蜡烛 B 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 。(5)在利用蜡烛 B 确定出蜡烛 A 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像。39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2)如图表示的是实验的三个步骤,请按实验的正确顺序将各图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实验中测得盐水的质量为 g,盐水的密度为 kg/m 3。40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
12、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 相同。(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时间 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5 50 41 21 20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20 20分析上表数
13、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 40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8五、计算题4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10min 内前进 6km,停车 10min 后又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42量筒中装有 1000cm3、密度为 1.1103kg/m3的盐水,由于蒸发,过一段时间后,从刻度上发现量筒中还剩 500cm3的盐水,求剩下盐水的密度。92018-2019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白马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
14、择题(单选题)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2甲、乙、丙
15、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
16、动,此时乙车有两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西运动。10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
17、空不能传声。(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解答】解: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与传播、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4在两杯水中都有
18、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分析】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态的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是: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解答】解: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只要有冰,杯中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故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即 0;只是阳光下的冰熔化得快些;11故选:C。【点评】抓住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即可解答。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
19、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分析】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判断,首先判断物态转化前后的物体状态,分析物态变化;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根据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剪去侧枝,即减小了树的表面积。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减小了表面积,即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不合题意。D、“白气”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化
20、的两种方式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6下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从汽车“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B 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折了C 在小孔后的墙上看到烛焰的像12D 用“放大镜”看日历【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
21、成的。【解答】解:A、汽车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起扩大视野的作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小孔后的墙上看到烛焰的像,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看日历是光的折射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各种光学现象的实质。7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
22、分析】光线经过的第一个界面时是由空气进入玻璃,根据光线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经过第二个界面时是由玻璃进入空气中,由光的折射规律,此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在图中右侧面,光线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图中光路违反了折射定律。在左侧面应发生折射,光线方向改变,故 A 错误。B、图中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左侧面,光线与界面垂直,方向不变,13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 B 正确。CD、光线在左侧面折射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均小于入射角,均不符合折射定律。故 C、D 错误。故选:
23、B。【点评】本题关键要理解并掌握折射定律,知道光由空气射到由玻璃制成的三棱镜上后经玻璃和空气的两个界面折射后折射光线向底边偏折。8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 30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25 cm D30 cm【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物体距凸透镜 30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30cm2f,f15cm。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
24、熟成像规律,搞清物距与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象,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A20g 1g/cm 3 B60g 0.8g/cm 3C60g 1g/cm 3 D20g 0.8g/cm 3【分析】(1)读图象可知,量筒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2)用总质量减去量筒的质量,再利用公式 可求出液体的密度。【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0 时,即量筒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 m20g,这就是量筒的质量;14(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 60cm3时,液体质量为 80g20g60g,则液体的密度: 1g/cm 3。故选:A。【点评】
25、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10三个完全相同杯子里装同样多的水,若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后,三个杯中的水仍未溢出,那么水面上升最多的是( 铅 铁 铝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升高的最多,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 进行判断。【解答】解:因为 m 铅 m 铁 m 铝 , 铅 铁 铝 ,所以 V 铅 V 铁 V 铝 ,因为这三个金属
26、块都浸没入水杯里,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则 V 铅排 V 铁排 V 铝排 ,所以放铝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三者密度的大小顺序。11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遥控器调电视 B 激光准直C 渔民叉鱼 D 照镜子15【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
27、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遥控器调电视,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激光准直,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我们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所以渔民叉鱼时要瞄准像的下方,本选项符合题意。D、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
28、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2用镜头焦距为 10cm 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 )A大于 20cm B在 10cm 与 20cm 之间C等于 10cm D小于 10cm【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远视眼镜。【解答】解: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清晰的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即焦距应大于 2 倍焦距,即满足 u2f20cm,所以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大
29、于 20cm。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16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分析】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解答】解:在实验中,当蜡烛向凸透镜移动时,物距变小,则此时像距变大,倒立的实像也变大,只
30、有 B 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属于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14对于密度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 m 成正比B密度 与物体的体积 V 成反比C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 m 和体积 V 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 m 与体积 V 的比值【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对同种物质,公式 只是用于计算密度,但密度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都无关;质量体积的比值是确定的,故选项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31、D。【点评】对于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15小东用一个最多能装 4kg 水的塑料桶装满植物油,则桶内植物油的质量( )A小于 4kg B一定等于 4kgC大于 4kg D可能等于 4kg【分析】已知塑料桶的体积不变,也就是说水和植物油的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变形公式 mV 可求桶内植物油的质量。【解答】解: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植物油的密度,水的体积与植物油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 m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一定小于水的质量,也就是小于 4kg。故选:A。17【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大小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应用,难
32、点是知道水和植物油的体积是相同的。16一只氧气瓶,瓶内气体密度为 ,用去 质量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为( )A B C D2【分析】用去 质量的氧气,质量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体积不变,利用 求出瓶内氧气的密度。【解答】解:由题意知,当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 时,质量变为原来的 ,体积不变,瓶内氧气密度: 。故选:C。【点评】注意盛放气体的容器,质量减少后,体积不会变,并能熟练应用密度的计算公式。17A、B 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1:2,密度之比为 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A5:2 B2:5 C1:2 D2:1【分析】方法一:根据公式 得到变形式 ,分别列出 A 与 B 液体体积的表达式,求比
33、值并代入题干中比例关系可得到答案方法二:取特殊值法:根据比例关系,设两组数据,代入 V 可求出答案。【解答】方法一:解:由 得 ;则 ;。根据题意: ; 。18所以 。故选 B方法二:取特殊值法设 mA1kg; m B2kg; A5kg/m 3; B4kg/m 3。选用变形式 得出 VA0.2m 3;V B0.5m 3。根据题意得出 。故选:B。【点评】此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常见,属于比例运算,学生可以采用方法二解答,简单易算。二、填空题18一列火车长 200m,以 1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 1.8km 的大桥,(1)这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 200s ,(2)这列火车全部在
34、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 160s 。【分析】(1)火车通过大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火车长,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路程等于桥长减去车长,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这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解答】解:(1)火车通过大桥的路程 ss 桥 +s 车 1.81000m+200m2000m,由 v 得:t 200s;(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路程 ss 桥 s 车 1.81000m200m1600m,由 v 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t 160s。答:(1)200s;(2)160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与掌握,知
35、道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大桥长是解题的关键。19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19【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当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音叉的振动使水面溅起水花,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水面溅起水花的现
36、象。这是用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来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答案为:空气,振动。【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0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引吭高歌;他是唱高音的;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指音调的是 。(填序号)【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调太高,是指要发出声音的频率高,即音调高;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他是唱高音的,“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请勿高声喧哗,
37、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高”字指音调的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要结合定义和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21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和 液化 。【分析】物体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根据我们对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将烧红的铁件插入水中,水的温度会升高,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尘埃中,就是“白气”。故答案为:汽化;液化。【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
38、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22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需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凝华、熔化 ;大20自然的水循环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1)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
39、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所以进行人工降雨,需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有:升华、凝华、熔化;(2)地面上的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到达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熔化成水,和小水滴一起下落到地面形成雨。整个过程中包括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四个过程。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汽化、液化、凝华、熔化。【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几种情况,结合题目提供的特殊环境,可对物质的前后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23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 光的反射
40、 和 光的折射 来解释。【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如:影子、日食等。倒影是光的反射。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讲“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是不透明的,无法使光线穿过,因此其下较暗,形成影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入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因为感觉上是直线传播,所以会在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点处形成一虚像。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发线,我们看到的是鹅卵石虚像。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
41、射。21【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光直线传播的特性,光的反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24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 正立 、 放大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 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远 些。【分析】放大镜的成像原理采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解答】解:因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要想像变大,就要增长物距,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远些。故
42、答案为:正立;放大;远。【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5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5,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10 ,平面镜逆时针旋转 10后,则反射角为 45或 65 。【分析】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5,所以入射角为 903555;平面镜逆时针旋转 10后,若入射角减小 10,则入射角为 45;若入射角增大 10,则入射角为 65。故答案为:110;45或 65。【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特别注意的是不知入射光线的方向,平面镜逆时针旋转10后,入
43、射角可能增大或减小。26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体积较大的是 木 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质量较大的是 铁 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木球和铁球注满水后,总质量小的是 木 球。(已知铁的密度为 7.9g/cm3,木的密度为 0.5g/cm3)【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22【解答】解:由 得,V 可知,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相等时,密度大的铁球的体积小;由 得,mV 可知,实心木球和铁球体积相等时,密度大的铁球的质量大;木球注满水后,平均密度为水和木材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由于水和木材的密度都小于铁,所以平均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总
44、体积相等的注水木球和铁球中,由于铁的密度大,故铁球的质量大。故答案为:木;铁;木。【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同物质质量、体积与密度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密度的计算方式。27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为 4.6 kg 这瓶调和油用去一半后,密度为 0.92 g/cm3。【分析】已知体积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 mV 即可计算出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密度不变。【解答】解:已知 V5L510 3 m3,0.9210 3kg/m3;由 可得,mV0.9210 3kg/m35103 m34.6
45、kg;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密度为 0.92g/cm3。故答案为:4.6;0.92。【点评】会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且要知道密度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注意 1L10 3 m3。28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2.77 厘米。如右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3min4.4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46、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23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 9.00cm 对齐,右侧与 11.77m 对齐,块的长度为L11.77m9.00cm2.77cm;(2)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2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s,指针在 44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4.4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4.4s。故答案为:2.77;3min4.4s
47、。【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29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光屏距离凸透镜为 15cm 时,得到缩小的像,当光屏距离凸透镜 25cm 时,得到放大的像,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7.5cmf12.5cm (填写范围)。【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48、。【解答】解:当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大于 2f,像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则 f15cm2f,则7.5cmf15cm;当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像距大于 2f,则 25cm2f,可得 f 小于 12.5cm;综上所述可知,7.5cmf12.5cm。故答案为:7.5cmf12.5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及焦距的关系。30如图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18 min。【分析】由交通标志牌求出汽车的限速、此处距南大桥的距离,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匀速行驶的时间。24【解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