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崇义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一) (重点班)总分:87 分 时间:2018 年 9 月 9 日1、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2 “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
2、” ,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3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 ,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 “女使” ,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 。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 D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4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送交皇帝“划可” ,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这反映了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实行分层决策机制C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5明代中后
3、期地方上设立巡抚 30 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6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2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7明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人陆楫针对政府当局的“禁奢”政策,写文为奢侈辩护道“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
4、 ,而“奢则其民必易为生” ,陆楫的理论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C代表了晚明社会的思想主流 D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8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这表明亚里士多德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9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存在过源自万物本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行为和阻止人们犯罪的理性,它成为法律并非始于它成文之日,而是
5、始于它产生之时。 ”该材料表明A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B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C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D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1018 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 18 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A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 B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 D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1117 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
6、中心)就是秘鲁。 ”这反映了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 B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218831889 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 845%,18851889 年,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 324 项目。这些现象A表明早在 19 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B体现了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3 -C说明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末期已大规模应用13陈晓律先生指出:古典哲学家
7、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材料中“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14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15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
8、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策略和方针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暂停播摩擦消息、力争和平揭蒋阴谋、丢掉幻想,树立必胜信心打蒋到底,夺取胜利。对这一系列调整解释正确的是A使中共获得了舆论上的优势B始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始于渡江战役D共产党宣传策略和方针的调整决定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161932 年 10 月,鄂豫皖“剿匪”总部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 ,规定:“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 , “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 ”这一规定A从根本上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 B旨在遏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17
9、1938 年 2 月至 4 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 26 师团、109 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 120 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 1500 余人,缴获步机枪200 余支、汽车 14 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 7 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 4 -A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 B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C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 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181896 年汉阳铁厂由“官办”性质改为“官督商办” ,由盛宣怀接任督办。为解决钢铁销路问题,盛宣怀上奏请求“嗣后凡有官办钢铁料件,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订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 。对此举解释最合理的
10、是A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B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摆脱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D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信心19下表反映了英国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17751824 年年平均)年度 17751779 1780 一1784 17851789 17901794 17951799 18201824 价值(银两) 277671 378696 801879 1586662 1556419 2042102 A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 B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C对外贸易大幅度顺差 D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201946 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
11、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211912 年 2 月 17 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 ”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 B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 D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22夏曾佑在 1903 年写给严复的信中说:“原富(国富论)前日全书出版,昨己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 ”这反映了A救亡图存推动出
12、版业迅速发展 B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革- 5 -C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D向西方学习己成为社会时尚231919 年 7 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则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 。这一宣言A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D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24读右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世界政治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B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C核威慑下的人民渴望和平安定D美苏军备
13、竞赛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动荡1983 年英国发行的张唱片封面 251955 年 9 月,苏联与西德建立外交关系,并随即与东德签约,规定东德可以自行决定内外政策,包括同西德的关系。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希望A缓解两德之间的紧张对峙 B提高民主德国的政治地位C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 D维持两个德国及欧洲现状二、非选择题(共 37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18 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皮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
14、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 19 世纪40 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 6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 19 世纪 60 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
15、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1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2 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 1905 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 10 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于 1
16、908 年亏损停业。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1918 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公司于 1919 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 1500 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 60%而控制企业。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 3 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1927 年以后,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1937年 4 月,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51 年 2 月实行公私合营。据编自南洋兄弟烟草股份
17、有限公司史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历史周测(1)参考答案- 7 -125 ABCBA DBABB ABBBA BBABC CDDCD26. 【答案】(1)时代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 ;市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迅速发展。(7 分,言之成理即可)中国,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农民起义不断;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6 分,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从重工业到轻工业;政府起主
18、导作用;民用企业官督商办。(6 分,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内忧外患严重;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政府资金短缺。(6 分,言之成理即可)27. 启示 1: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说明: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了,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甲午中国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萧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日美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打击,陷入绝境。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实行公私合营,民
19、族工业快速发展。由此可知: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工业现代化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新中国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启示 2: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如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获得发展的机遇,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如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后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化腾飞。 由此可知:国家政策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8 -
20、历史周测(1)答案卷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37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9 -历史周测(1)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集1.A 【解析】由材料“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集权体制的形成,故 A 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集权体制而非国家统一,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诸侯春秋称为公或侯,而
21、战国称为王,可知周天子权势衰微,故 D 项错误。- 10 -2 【答案】B 【解析】由“天命”可知商周时期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 A 项错误;由材料“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 “敬天保民”可知周代具有爱惜百姓的德治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爱惜民力的德治思想而非天子权力,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德治思想而非对天的理性认识,故 D 项错误。3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旨不是论述国家法律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奴婢地位的变化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不是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的结果,故 B 项错误;材料显示奴婢在唐朝的地位不如牲畜,主人可以任意处置,到宋代奴婢成为“编户齐民”说明宋代奴婢的
22、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故 C 项正确;奴婢地位的变化不能说明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故 D 项错误。4 【答案】B 【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标志中央官制的成熟,且 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 项错误;由材料“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 、 “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可知实行大小事分层决策,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门下省负责审议,材料强调分层决策而非门下省的权力,故C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 D 项错误。5 【答案】A 【解析】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督察机构,材料中对巡抚掌管的权利和地位不同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 A 项正
23、确;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不是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也不是削弱地方行政权力,故 B 项错误;故 C 项错误;巡抚完善地方官制而不是中央官制,故 D 项错误。6 【答案】D 【解析】依所学,汉代严厉打击商人地位,注重农业发展,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知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而不是强调汉代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重合,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可知豪强大族势力强大,未涉及到操纵国家政权,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 , “两千石”代指郡守,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 D
24、 项正确。7 【答案】B 【解析】依所学,明中叶之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可知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出现了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故 B项正确;依所学,晚明思想的主流以程朱理学为主,故 C 项错误;依所学,明朝是君主专制发展的高峰,故 D 项错误。8 【答案】A 【解析】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决策权,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故 A 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寻求解决公民参加公民大会的问题,而不是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故 B 项错误;现代民主模式是- 11 -代议制,材料仍然是说的直接民主,故 C 项
25、错误;亚里士多德考虑的是全体公民的权利,故D 项错误。9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法律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并非始于它成文之日,而是始于它产生之时”可知强调法律的永恒性而非与时俱进,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存在过源自万物本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行为和阻止人们犯罪的理性”可知罗马法建立在自然理性之上,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法的理性基础,而不是强调它的适用性,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法的理性基础,而不是强调法律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故 D 项错误。10 【答案】B 【解析】法国是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是不符合史实的,
26、故 A 项错误;亚当斯密是从市场交换出发,论证了“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确立起了以“自利”为中心的现代道德观,在市场的观念下“商业社会”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整个社会以市场交换作为其基础与法则,而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和目的就是实现公正,由此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自由、文明和繁荣,亚当斯密的“商业社会”理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阐述了现代社会的基础,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从而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建立,从侧面印证了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B 项正确;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11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
27、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可知 17 世纪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故 A 项正确;工业革命兴起于 18 世纪 60 年代,故 B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故 C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 D 项错误。12 【答案】B 【解析】依所学,1929 年经济大危机后,福利制度才在西方国家开始形成,故 A 项错误;据材料“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 845%,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 324 项目”可知政府的行政权力增强,故 B 项正确;材料主
28、要强调的是政府行政增长,而不是强调凌驾于议会之上,故 C 项错误;依所学,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规模运用,故 D 项错误。13 【答案】B 【解析】依所学,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而非首相,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结合所学可知,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故 B 项正确;依所学,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故 C 项错误;依所学,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但皇- 12 -帝有权签署法律的实行,故 D 项错误。14 【答案】B 【解析】依所学,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在自主权,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29、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条约危害性很大,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并未意识到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不符合国际公法,故 B 项正确;依所学,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而清政府却“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说明没有主权意识,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政府不谙熟国际公法,而不是强调提高中国关税收入,故 D 项错误。1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暂停播摩擦消息、力争和平”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意图一党专政,共产党为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暂停播摩擦消息、力争和平,故 A 项正确;依所学,1946 年内战爆发后
30、制定了“揭蒋阴谋、丢掉幻想,树立必胜信心”的宣传策略和方针,故 B 项错误;依所学,1947 年 7 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而非始于渡江战役,故 C 项错误;依所学,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使人民群众的支持,而非中共宣传策略和方针的调整,故 D 项错误。16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 “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可知这一规定只是对占有土地的面积进行了限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变更,没有根本上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故 A 项错误;1932 年正值国民党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时间,限制土地的数量,旨在遏制革命根据地
31、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这一思想,故 C 项错误;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是要求分得土地,材料是限制土地的发展,故D 项错误。17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38 年 2 月至 4 月”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抗日战争以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主,故 A 项错误;由材料“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 1500 余人,缴获步机枪 200 余支、汽车 14 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 7 座县城和大片国土”可知游击战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故 B 项正确;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方式,故 C 项错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标志着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破产,故
32、 D 项错误。18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汉阳铁厂、官督商办、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订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可知汉阳铁厂借助政府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有利于促进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故 A 项正确;据材料“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订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促进钢铁产业的长远发展,而未涉及到爱国精神,故 B 项错误;依所学,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修筑的权益,清政府并未摆脱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故 C 项错误;依- 13 -所学,汉阳铁厂作为洋务企业并非民族工业,故 D 项错误。19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英国对华输入毛织品的情况而非英国毛织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故 A
33、项错误;由材料可知 17751824 年英国对华毛织品价值不断增加,英国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全面反映英国对华贸易情况,不能得出对外贸易顺差、逆差的结论,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英国与其他国家销量的对比,不能得出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的结论,故 D 项错误。20 【答案】C 【解析】结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背景可知国民政府为获得美国的支持,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故 B 项错误;结合 1946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在于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故 C 项正确;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国之一,故 D 项错
34、误。21 【答案】C 【解析】材料不是从提高国民的民权觉悟出发,故 A 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是要和清王朝的思想意识决裂,不是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把剪辫子作为是否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义法令的形式规定剪辫子,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是强化政府法令的权威性,而是梳理政府主流意识,故 D 项错误。22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新思想而非出版业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科举制,故 B 项错误;由材料 1903 年的时间信息可知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由材料“昨己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可知向西方学
35、习成为社会时尚,故 D 项正确。23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俄对华放弃在华特权和利益,而不是强调中国对欧美社会制度的认识,故 A 项错误;依所学,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 B 项错误;依所学,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形式有很多,不可能消除知识分子的分歧,故 C 项错误;据材料“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工农苏维埃政府,废除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可知苏俄的做法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故 D 项正确。24 【答案】C 【解析】从唱片封面可以看出,美苏两国各自拥有很多核武器,并且核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世界政治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核威慑下的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美苏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动荡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25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 ,表明苏联主张两个德国,不利于两德和解,故 A 项错误;同理,两个德国与当时美苏“冷战”大背景相适应,故 B 项- 13 -错误;“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1955 年 9 月” 、“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 ,当时美苏冷战,两个德国是服务于“冷战”需要的,故 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