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ptx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088021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在高考中年年必考,命题方式主要以文字史料为载体,选择微观场景考查政治制度的传承及发展,明确其消长的发展趋势。 2.从社会热点看,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性,在促进社会流动、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和构建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本讲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将会集中在汉唐和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选官制度的演变上,注重发掘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汉到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及影响 1.(2018课标全国,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

2、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属于高考考查的重点,但本题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拓展,从加强皇权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提示考生在解题时要透过现象分析其实质,提升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6课标全国,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3、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创设情境,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史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史官是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承者,通过记录史实,采用“史”本身的明鉴作用,去告诫后人,特别是“史”本身的惩戒作用,来制约当朝的政治,将政治与文化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的对皇帝言行的记录。然而,随着史官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立客观地记录历史逐渐成为史官的职业自觉,从而使得史官对王权的规范与制约的

4、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对古代的君主政治产生了长期性的影响。,-7-,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4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解析,-8-,命题规律,考题扫描,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考向二 汉到元选官制度的目的及影响 4.(20

5、18课标全国,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答案,解析,-9-,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相较于唐朝,宋朝科举有很多新变革。 (1)糊名制度的确立。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2)考试时间的最终确立。宋朝自英宗时期的治平二年(1065),定为三年一大比。这个时间直到宣统年间最后一次科举,没有任何改变。 (3)文风的转变。欧阳修将延续了百年的程文考卷全部黜落,所取文章,都是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 (4)考试内容和科目的转变。王安石变法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10-,命题规律,考题扫描

6、,5.(2015课标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解析,-11-,命题规律,考题扫描,6.(2015课标全国,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

7、作为治国榜样,答案,解析,-1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7.(2015山东,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解析,-1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考向三 汉到元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及影响 8.(2018课标全国,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答案,解析,-14-,命题规律,

8、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教材中涉及的藩镇割据作为命题依托,但不是考查藩镇割据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而是考查其对唐朝统治的延续作用,从而转换了命题视角,同时考生要对表格中的信息分类解读,形成历史的思维品质,从而考查了史料实证的能力。,-1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9.(2017课标全国,25),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解析,-1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的统计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解

9、决边患问题的关系,具有一定的通史意识。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强地主势力;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2)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 (3)文化上:独尊儒术,文化专制;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17-,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0.(2016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10、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解析,-18-,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四 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11.(2017课标全国,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解析,-19-,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1)问题: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

11、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1)措施 (2)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0-,4.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1-,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

12、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3.唐朝 (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作用:三省相互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22-,辨析比较,-2

13、3-,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相比,前者注重程序,把一件事分成若干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而后者注重具体的事务,由不同的机构来处理不同的事情。,-24-,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变化 (1)汉朝:推行察举制,令郡国每年举荐人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隋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科举制作用: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

14、集权。,-25-,拓展延伸科举制的发展历程,-26-,主题一,主题二,应对地方分权的不断挑战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 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凡兵民

15、、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元)脱脱等宋史,-27-,主题一,主题二,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西汉武帝和北宋加强对地方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思路。 【思路指导】,-28-,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嬗变规律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行政制度的补充,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受中央集权变化规律的影响。 (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16、。自秦推行郡县制以来,县成为历朝历代的重要基层行政单位。 (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首先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29-,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辽宁辽南协作校一模,25)根据文献记载,安徽六安在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由此可知( ) A.地方势力遭到削弱 B.地方管理实行双轨制 C.莽新政权废除分封 D.汉武帝开始推行新政,答案,解析,-30-,主题一,主题二,“体制内的民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 “三省六部制”,简

17、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31-,主题一,主题二,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观点的新颖之处。 【思路指导】 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而材料中观点认为三

18、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32-,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三省六部制与“体制内的民主”,-33-,主题一,主题二,-34-,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山东济南二模,2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 )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有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答案,解析,-35-,一、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

19、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是专职,这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36-,对点训练 3.(2018安徽淮南二模,26)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变化( ) A.避免了决策失误 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解析,

20、-37-,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38-,对点训练 4.(2019广东惠州一调,25)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 ) 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解析,-39-,【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

21、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40-,参考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

22、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41-,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示例三 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

23、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42-,解析: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可得出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根据材料“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可得出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根据材料“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可得出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43-,情怀链接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3427-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Release Properties of Hydrocarbon Based Oils《油基润滑油空气释放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427-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Release Properties of Hydrocarbon Based Oils《油基润滑油空气释放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29-1993(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olubility of Fixed Gases in Low-Boiling Liquids《低沸点液体中固定气体溶解度的试验方法》.pdf ASTM D3429-1993(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olubility of Fixed Gases in Low-Boiling Liquids《低沸点液体中固定气体溶解度的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30-1995(200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rity and Yellowness of Liquid Water-Based Clear Floor Polishes《液态水基透明地板抛光剂透明度及泛黄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430-1995(200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rity and Yellowness of Liquid Water-Based Clear Floor Polishes《液态水基透明地板抛光剂透明度及泛黄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30-1995(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rity and Yellowness of Liquid Water-Based Clear Floor Polishes《液态水基透明地板抛光剂的透明度及泛黄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430-1995(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rity and Yellowness of Liquid Water-Based Clear Floor Polishes《液态水基透明地板抛光剂的透明度及泛黄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30-1995(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rity and Yellowness of Liquid Water-Based Clear Floor Polishes《液态水基透明地板抛光剂透明度及泛黄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430-1995(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arity and Yellowness of Liquid Water-Based Clear Floor Polishes《液态水基透明地板抛光剂透明度及泛黄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33-1999(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racture Strength in Cleavage of Adhesives in Bonded Metal Joints《粘结接头中胶粘剂的断裂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433-1999(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racture Strength in Cleavage of Adhesives in Bonded Metal Joints《粘结接头中胶粘剂的断裂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33-1999(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racture Strength in Cleavage of Adhesives in Bonded Metal Joints《粘结金属接头中胶粘剂的断裂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433-1999(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racture Strength in Cleavage of Adhesives in Bonded Metal Joints《粘结金属接头中胶粘剂的断裂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3434-2000(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ultiple-Cycle Accelerated Aging Test (Automatic Boil Test) for Exterior Wet Use Wood Adhesives《室外潮湿条件用木材胶粘剂的多周期加速老化试验(自动沸腾试验)的标准试验.pdf ASTM D3434-2000(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ultiple-Cycle Accelerated Aging Test (Automatic Boil Test) for Exterior Wet Use Wood Adhesives《室外潮湿条件用木材胶粘剂的多周期加速老化试验(自动沸腾试验)的标准试验.pdf
  • ASTM D3434-2000(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ultiple-Cycle Accelerated Aging Test (Automatic Boil Test) for Exterior Wet Use Wood Adhesives《室外潮湿条件用木材胶粘剂多周期加速老化试验(自动沸腾试验)的标准试验方.pdf ASTM D3434-2000(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ultiple-Cycle Accelerated Aging Test (Automatic Boil Test) for Exterior Wet Use Wood Adhesives《室外潮湿条件用木材胶粘剂多周期加速老化试验(自动沸腾试验)的标准试验方.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