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讲 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突破,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与环境变迁,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距 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细胞生物中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 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如下表:,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1)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 a.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 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
2、环境向 有氧 环境转 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b.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 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 紫外线 辐射强度大大 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c.从古生代早期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 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生存的威胁 a.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 规模灭绝时期。 b.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 无脊椎 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 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 明显衰退。,c.在中生代末
3、期,除了盛极一时的 恐龙 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外, 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 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 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够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 人类自身的生存。,(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 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例如,人类燃烧 化石 燃料、砍伐森林 等,致使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大量排 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
4、行模式,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 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 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1.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过程 ( ) A.大气演化 B.化学演化 C.物理演化 D.生物演化,解析 在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 化过程。,2.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 A.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 C.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解析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
5、 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 A. B. C. D.,解析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对应。,“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春秋元命苞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下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4.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 期的 (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太古代,解析 1.5亿年前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中生代。,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 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6、。具体含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每一要素都作为 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 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 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 失调。,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 自然地理环境 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 林,导致水土流失,同时还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
7、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 有机 整体。,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地表物质(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水文 条件、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在上述各种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中,成土母 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 素,尤以 生物 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1)成土母质 对土壤发育的作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 (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性状的作用: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
8、和 化学 组成有极 其重要的影响。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其化学 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2)气候 对土壤发育的作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 过程的性质与强度。还通过影响岩石 风化 过程、外力地貌形态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对土壤性状的作用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 有机质积累起来。如东北黑土。 b.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 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如江南红壤。,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
9、林地带,化 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 原地)逐渐加厚。 (3)生物 对土壤发育的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最 活跃 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有机质的积 累过程。,对土壤性状的作用: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绿色植物有 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不同的 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不同。 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4)地形 对土壤发育的作用: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
10、 间接 地 作用于土壤。,对土壤性状的作用:在山区,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 垂直分化。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 发育。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 壤。 b.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 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c.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 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 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11、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 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源开 发行为,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因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 整体 性,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 案例分析时不能将各自然地理要素截然分开。,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
12、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其内在相互联系如图所示。,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解析 图示连作8年后,变化的主要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pH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土壤退化的表
13、现,故A正确。,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解析 图示连作15年各项指标变化较小,而连作8年至12年后,040厘米深度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020厘米深度土层的酸性增加,深层土壤有机质和酸碱度变化不大。则可深耕土壤,使下层土壤物质得以利用,从而减缓土地退化速度。,3.该大棚可能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解析 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是沙漠;且pH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南方土壤多呈酸性,北方土壤多呈碱性;据此可判断该大棚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