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09250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春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春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春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春高中政治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宇航服是宇航员们在太空活动中的必备装备。现在的宇航服比较笨重,使人行动不便,无法满足宇航员在月球上自由行走和科研的需要。为了满足 2020 年重返月球的需要,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努力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创新设计理念,采用最新科技成果,研制保护性能更强、具有更好的活动能力和柔韧性的新一代宇航服。【自主探究】 从哲学上看,是什么力量促使科学家努力寻求新思路、新方法,研制新一代航天服?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

2、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现有宇航服无法满足宇航员在月球上自由行走和科研的需要,推动着科学家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研制新一代航天服。(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发展的新条件,推动着认识的发展。最新科技成果的出现,为科学家研制新一代航天服创造了条件。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1)凡是实践,都是以 人为主体、以 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 3(2)实践是一种 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 现实的存在。4 5【连一连】 2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 主体、实践的 对象和实践的 手段。在6

3、 7 8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2)能动性。实践是人 有目的、 有意识的活动。9 10(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11 12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想一想】 实践具有社会性,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具有社会性,是强调实践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不是指每项实践活动都必须由多人完成。某些实践活动就是由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个人完成的,这与实践的社会性并不矛盾。3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改造自然的 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3

4、(2)变革 社会的实践。14(3)探索世界规律的 科学实验活动。15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 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主体和 客体的16 17 18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 实践的产物。19【判一判】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事事都要亲自实践。不对。(1)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它混淆了认识来源与认识的途径。(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来自于实践。(3)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

5、实践的需要。20(2)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21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2【想一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动力有什么不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3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 主观和 客观的交汇点上。23 24(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观念的存在变为 现实的存在。25 26(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27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判一判

6、】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错误。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是被实践所验证的正确理论,属于认识范畴。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 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28的目的。【判一判】 认识的目的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其任务。探究点一 实践及其特点“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中国探月工程全面进入“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三期,计划于 2017 年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再入返回地球关键技术,工程决定先期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成

7、功,标志中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问题:(1)材料中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提示:(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材料中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属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活动。(2)客观物质性。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活动有自己的目的和计划,是有意识地改造客观

8、世界的活动,因而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且这一活动也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全面准确把握实践的含义(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不同于动物的本能4活动;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所谓“改造” ,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5)实践具有能动性,但不能认为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6)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9、“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C D【解析】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的说法都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的特点,故本题选 B。【答案】 B探究点二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始终坚守第一线,专心研究水稻。他说:“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 “我们搞育

10、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苗头,才会接近灵感” 。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正是在第一线的坚守,使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问题:(1)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在第一线?(2)“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了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认为育种工作者只有在试验田才能获得灵感。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育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才推动育种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袁隆平始终坚信

11、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袁隆平从事研究的目的是指导生产实践。(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推动实践的发展。袁隆平的创新性成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5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

12、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反对:既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2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不能说坚持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为我们只能说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不能说要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否则会导致唯心主义的观点。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13、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C D【解析】 说法错误,意识虽然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但是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故应舍弃;某实验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说明应选;本身说法错误,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就能认识规律,故舍弃;材料中的研究成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说明当选。【答案】 D一、辨一辨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3原始人使用石器,现代人使用电脑,这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 )4我们

14、所学到的书本知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属于间接知识。( )5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延伸而发展的。( )6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二、练一练知识点 1 实践及其特点61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要体现了实践的特点是(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客观规律性解析: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据此分析答案为 B。答案:B2在古代,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

15、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C D解析:材料体现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对海洋的认识,是借助造船技术、海上罗盘以及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说明人们借助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正确;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A知识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青山遮

16、不住,毕竟东流去” “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A BC D解析:朱熹的观点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普遍发展的,是绝对运动的,与题意不符;中“迈万里路”强调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意符合;中“经事”验证知识的正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与材料一致;强调事物各有优点与缺点,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符合题意。答案:C4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7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解析:“求知为运用”强调了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故此题应当选 B 项;A 项非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与题意无关,应舍弃;C 项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故 D 项错误。答案:B5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注重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A BC D解析:小马能不能过河要通过“试一试”才能知晓,问别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 A。答案:A一、选择题1黑格尔认为,实践就

18、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 D选择性和创造性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 项正确;材料中黑格尔的观点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能动性没有关联,A、C 不选;选择性和创造性是意识活动的特征,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B。答案:B2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 “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8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C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人

19、类对太空的认识是无限的解析:题目中,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 “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体现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故 B 入选;A 错误,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D 没有体现。答案:B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国务院 2017 年 2 月 1 日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该文件的印发体现了( )意识具有目的性,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实际决策出发 实

20、践具有能动性,要坚持正确认识的指导 实践决定认识,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A BC D解析:根据现实情况出台指导意见,体现了意识具有目的性,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要坚持正确认识的指导,符合题意;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决策出发,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错误。正确选项为 B。答案:B42017 年 4 月 20 日,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将按预定程序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多项实验。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材料表明(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21、 人能够突破规律限制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 BC D解析:表述错误,人们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是突破规律限制;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题目中的表述表明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入选。选 B。答案:B5习近平主席 2017 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近期的一句流行语,被9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天上不会掉馅饼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A BC D解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能体现实践的观点,

22、应排除;体现的是强调意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强调要发挥实践的作用,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答案:D6(2018安徽中州月考)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书本知识学习不如种水稻重要C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D实践是改造社会和自然的直接现实性活动解析:“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想法变为客观现实,实践是改造社会和自然的直接现实性活动,D 正确;认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实践水平的提高,A 错误;书本知识学习和种水

23、稻不分哪一个更重要,排除 B;正确的理论才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C 错误。答案:D72017 年 2 月 14 日,中国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正式开钻。此次钻探目标是在南海北部的洋陆过渡带,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岩石,验证南海成因;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揭示“陆地为什么会变为海洋,海洋盆地怎样形成的”等科学之谜。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制定正确目标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客观物质性活动A BC D解析: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不选;实践是按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24、的活动,并不是按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不选;验证南海成因,检验相关理论是否正确,说明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正确;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岩石,并有着自己的实践目标,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正确。故答案应为 D。答案:D108(2018山西省太原市阶段性测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说明(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实践是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A BC D解析:随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

25、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将进一步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说明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错误。故答案为 D。答案:D9钱伟长曾指出:“我们每个人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屠夫,而不是制刀的刀匠,更不是一辈子欣赏自己制造的刀多么锋利而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刀匠” 。下列诗句同上述理念所反映的哲理相符合的是(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 BC D解析:“我们每个人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屠夫,而不是不去解决实际问

26、题的刀匠”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实践的作用,符合题意;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答案:B10 “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下列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A BC D解析:“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意思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故正确;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与题意不符;体现事物的发展是

27、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故答案选D。11答案:D11(2018赣州十四县联考)在 2017 年 9 月 25 日,打开微信,发现启动界面里那个孤独的小人还在,仰望的还是地球,但云图更加清晰细致,地理位置也从非洲大陆换到了中国所在的东半球。原来,旧照片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45 年前拍摄的非常经典的地球照片,新照片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拍摄的。这一天也是“风云四号”正式交付使用的日子。微信“一个小小变脸” ,却是中国科学家背后 15 年的努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旧照片来自于间接实践,新照片来自于直接实践B “风云四号”观测的意识活动使微信“变脸”具有

28、能动性C气象卫星的观测改造客观世界,微信使用改造主观世界D微信“变脸”是实践主体、对象和手段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微信“一个小小变脸”却是中国科学家背后 15 年的努力,表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实践主体、对象和手段相互作用的结果,D 正确;新旧照片都来自实践,A 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B 错误;气象卫星的观测改造主观世界,微信使用改造客观世界,C 错误。答案:D12 “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 ”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专家们随机选取了 130 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

29、进行了实验。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品”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这表明( )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 BC D解析:材料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符合题意;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说法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只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答案:B13(2018四川四市诊断性考试)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是宇宙结构的基础

30、,但长久以来并未观测到这种神秘的物质。2017 年 11 月,中国探测卫星“悟空”号首次测量到与暗物质相关的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开创性发现甚至会颠覆人类对基本的物质构成规律的认识。这说明( )12实践的需要是人类推进对暗物质研究的根本动力 对暗物质的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实践是检验暗物质相关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暗物质存在与否与人类探测工具的水平密切相关A BC D解析:“悟空”号测量到与暗物质相关的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开创性发现甚至会颠覆人类对基本的物质构成规律的认识,表明实践的需要是人类推进对暗物质研究的根本动力,也说明实践是检验暗物质相关理论是否正确

31、的唯一标准,正确;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真理的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人类的探测工具有利于人们揭开暗物质之谜,但暗物质存在与否是客观的,并不是由人类的探测工具决定的,说法错误。故选 A。答案:A二、非选择题14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 年 5 月 14 日至 15 日在北京举行。这是2017 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00 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2013 年秋天,基于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习

32、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4 年来, “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分析材料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答案: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过去,先辈们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针对当今国际形势,我们共建“一带一路”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年来的实践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正确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5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疟疾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 1969 年 1 月开始,历经 380 多次试验,屠呦呦和课题组发现青蒿提取物对

33、鼠虐原虫的抑制率可达 68%。但是,后续的实现结果显示抑制率只有 12%40%。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终于在青蒿鲜汁里发现了青蒿素。从 12%到 100%,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科研历程。13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发明是多次试验的结果体现了该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疟疾肆虐,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给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屠呦呦和另一名科学家亲身尝试新药并证明其疗效,说明了这一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发明新药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体现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