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含解析).docx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093414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5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 组 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 1.(2018 江苏南通考前适应卷)西汉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朝廷令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不得自置王侯,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成为一批不劳而食的寄生虫。由此可推断西汉政府(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彻底解决了分裂问题C.强化了郡国并行体制D.消除了地方割据根源答案 A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王不得治民,官员皆由朝廷任命”“在封地仅能收取租税”,由此可见“七国之乱”以后地方诸侯的权力已削弱,中央集权大为加强,故 A 项正确。当时仍保留王侯的封地,而古代中国地方割据的主要根源在于分散性

2、的封建自然经济,“彻底”“消除”不符合史实,故 B、D 两项错误。C 项是对材料和史实的误解。2.(2018 江苏常州一模)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答案 D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属于推荐制,主观随意性较大,对荐举者更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故 D 项正确。A 项只符合九品中正制;B 项说的是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操作难度并不大,而且操作难度并非走向反

3、面的原因,故 C 项错误。3.(2018 江苏镇江一模)以下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 B2C D答案 A 尚书省下辖六部,故 A 项正确;尚书省下辖六部,六部并不隶属中书省和门下省,故 B 项错误;六部并不隶属门下省,故 C 项错误;六部并不隶属中书省,故 D 项错误。4.(2018 江苏无锡期末)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

4、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答案 D 由材料中“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可知“投牒自举”是唐代参加科考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方式,故 A 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舞弊现象,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故 B 项错误。科学制由唐代到宋代的发展,表明人才选拔机制得到发展;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僵化是明代八股取士之后,故 C 项错误。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官吏的选拔,有利于选拔结果的更加公正,故 D 项正确。5.(2018 江

5、苏海门模拟)“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 B 材料大意为行省官员的设置,与选官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行省官员多而不专,从而达到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的目的,故 B 项正确;元代除中央由中书省管辖外,其余均设行省,因而元代设置行省并非仅边疆地区,且“众建其官”并不能钳制边疆地区,故 C 项错误;行省“众建其官”增加了财政开支,故 D 项错误。36.

6、(2018 苏北四市一模)“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D.负责监察百官答案 A 根据“廷寄”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结合所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去执行,故选 A。二、非选择题7.(2018 江苏盐城期中)明代,中国传统政治发生了重要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

7、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完成下列要求

8、:(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5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7 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2 分)答案 (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1 分)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4 分)(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1 分)参政优势:大多具备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2 分)积极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

9、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 分)4(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 分)B 组 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 1.(2018 江苏如皋调研)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的区别,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以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答案 B 在郡县制下,地方服从中央,符合“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

10、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的信息,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不符合材料主旨,B 项错误,符合题意;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8 江苏东台模拟)“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

11、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 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B 符合题意。3.(2018 江苏南京调研)“(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B.给事中应隶属中书省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5答案 A “给事中韦弘景、薛

12、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故 A 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门下省,因为门下省有封驳权,故 B 项错误;“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表明皇帝的诏令没有被否决,故 C 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 D 项错误。4.(2018 苏北四市一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 ) A.首创殿试制度 B.规定答题方式C.力求公平公正 D.盛行徇私舞弊答案 C 根据“去其卷首乡贯状”“付

13、封弥官誊写校勘”“始付考官,定等讫”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科举制实行的糊名法和誊录法等方法,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在科举考试中追求选拔的公平性,故 C 项正确。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排除 A 项;试卷由封弥官专门誊写,不是规定答题方式,B 项错误;D 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5.(2018 江苏苏州调研)“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

14、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答案 B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机构”,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相符,故 B 项正确;“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有较大权力,但与材料中“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中“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故 D 项错误。6.(2018 江苏徐州质检)“(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抄钉成

15、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6答案 B 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 B。二、非选择题7.(2018 江苏苏锡常镇三模)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

16、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自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身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饱经磨难的朱元

17、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3 分)(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4 分)(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3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2 分)答案 (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2 分)7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1 分)(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4 分,任答两点)(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身于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3 分)(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