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093457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5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考苑)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2018 吉林长春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答案 D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合理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故 D 项正确。2.(2018 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末)1949 年版、1950 年版、1953

2、 年版、1958 年版中国护照为中俄文对照,1971 年版、1975 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了( )A.法英语言的普及使护照语种发生变化B.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晴雨表C.中国以开放姿态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D.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影响护照语种变化答案 B 中国护照从“中俄文对照”到“中法英文对照”,说明了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边倒”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与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了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晴雨表,故 B 项正确。3.(2019 黑龙江鸡西质检)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

3、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这说明当时的经互会( )A.让中国渡过经济难关 B.有利于欧洲一体化C.逐渐发展为华约组织 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答案 D 经互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故 D 项正确。4.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2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答案 B 1948 年,在美

4、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A 项错误,B 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晚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时间,故 C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与朝鲜无关,故 D 项错误。5.“到 1970 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美国发起的对共产党中国的贸易禁止和把北京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下列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多极化趋势出现 B.欧

5、洲地理政治的变迁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答案 A 由题干中的信息“到 1970 年欧洲不再是卒子”“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可知此时世界政治格局已出现多极化趋势,故 A 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欧洲,故 B 项错误;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70 年”,故 C 项错误;欧盟成立于 1993 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70 年”,故 D 项错误。6.1966 年 7 月 1 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同年 10 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 )A.西欧国家之

6、间的经济合作加强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由材料信息“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迁至布鲁塞尔”,可以看出法国是在摆脱美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其的控制,这表明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故 C 项正确。题干不涉及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的加强,故 A、B 两项不正确;题干信息也无法表明 D 项。7.(2019 福建龙岩一模)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 21 世纪头十年结束时,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

7、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3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其不再是世界上最强国家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国在国际上的战略行动失去了以往那种自由答案 C 根据材料信息“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可以看出佩普认为美国实力的衰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崛起,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 C 项正确。A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

8、最强大的国家,B 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正在失去”可知,D 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8.(2019 福建莆田质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答案 C “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题干材料中“文明的冲突”体现了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故 C 项正确。9.(2018 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末)基辛格认

9、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A.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C.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答案 B A 项表述明显错误;据材料“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可以得出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故 B 项正确;冷战是由美国发起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政策,故 C 项错误;当时美苏的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故 D 项错误。410.(2018 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1

10、960 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 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 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 )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约美国 B.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答案 C 法国与中国建交以及退出北约等行动,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并不是为了制约美国,故 A 项错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保持独立,而不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故 B 项错误;法国退出北约并主张西欧联合,说明西方资本

11、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故 C 项正确;根据“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可知法国并不是为了恢复欧洲霸主地位,故 D 项错误。11.(2019 福建宁德一模)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主义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这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 )A.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B.促进各种文化趋向一致C.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发展 D.实现各国地位真正平等答案 C 材料“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意在说明,国际社会的成

12、员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尊重,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 C 项正确。12.(2018 湖北武汉调研)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全面超越发达国家 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C.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答案 B 发展中国家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故 A 项错误;根据“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北向南转移”可知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故 B 项正确;中国、印度等大国本身就属于新兴势力,材料也无法得出大国结盟应对新势力

13、挑战的结论,故 C 项错误;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5时间 大事1947 年 6 月 5 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1947 年 6 月底7 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1947 年 7 月 9 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1947 年 8 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1947 年 9 月 共产党和工人

14、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 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 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在世界上贫穷和发展中国家中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自己的言辞摇摆不定,忽而表现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的一次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

15、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13 分)答案 (1)焦点: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实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特点:反对态度坚决;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因素: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美苏双方各自成立军事政治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6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的动荡,和平遭受威胁;

16、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作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苏联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

17、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摘编自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62005 年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2 分)答案 示例一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矛盾,导致苏联领导层对西方国家不信任。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希腊、土耳其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迫使西方国家最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示例二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一政策的重大障碍。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导致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国决策者相信,对高度集权主义者是不能软弱的,必须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SERIES P SUPP 26-2012 Scenarios for the subj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multiparty telemeetings (Study Group 12)《(预发布)的音频和视听多方电话会议主观质量评价方案》.pdf ITU-T SERIES P SUPP 26-2012 Scenarios for the subj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multiparty telemeetings (Study Group 12)《(预发布)的音频和视听多方电话会议主观质量评价方案》.pdf
  • ITU-T SERIES P SUPP 26-2017 Scenarios for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multiparty telemeeting quality (Study Group 12).pdf ITU-T SERIES P SUPP 26-2017 Scenarios for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multiparty telemeeting quality (Study Group 12).pdf
  • ITU-T SERIES P SUPP 27-2017 Application of ITU-T P 863 and ITU-T P 863 1 for speech processed by blind bandwidth extension approaches (Study Group 12).pdf ITU-T SERIES P SUPP 27-2017 Application of ITU-T P 863 and ITU-T P 863 1 for speech processed by blind bandwidth extension approaches (Study Group 12).pdf
  • ITU-T SERIES P SUPP 3-1993 MODELS FOR PREDICTING TRANSMISSION QUALITY FROM OBJECTIVE MEASUREMENTS (Study Group XII)《预测客观测量中传输质量的模式 12号研究组》.pdf ITU-T SERIES P SUPP 3-1993 MODELS FOR PREDICTING TRANSMISSION QUALITY FROM OBJECTIVE MEASUREMENTS (Study Group XII)《预测客观测量中传输质量的模式 12号研究组》.pdf
  • ITU-T SERIES Q SUPP 10-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002 Information Flow Elements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Study Group 11)《技术报告TRQ 2002 信息流元素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研究组11》.pdf ITU-T SERIES Q SUPP 10-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002 Information Flow Elements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Study Group 11)《技术报告TRQ 2002 信息流元素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研究组11》.pdf
  • ITU-T SERIES Q SUPP 11-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010 B-ISDN Signalling Interworking Requirements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ing (Study Group 11)《技术报告TRQ 2010 B-ISDN信令互通要求 Q系列 交换.pdf ITU-T SERIES Q SUPP 11-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010 B-ISDN Signalling Interworking Requirements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ing (Study Group 11)《技术报告TRQ 2010 B-ISDN信令互通要求 Q系列 交换.pdf
  • ITU-T SERIES Q SUPP 12-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100 Coordinated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 Root-Party Coordinated Call and Bearer Control (Study Gr.pdf ITU-T SERIES Q SUPP 12-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100 Coordinated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 Root-Party Coordinated Call and Bearer Control (Study Gr.pdf
  • ITU-T SERIES Q SUPP 13-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110 Coordinated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 Leaf-Party Coordinated Call and Bearer Control Series Q .pdf ITU-T SERIES Q SUPP 13-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110 Coordinated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 Leaf-Party Coordinated Call and Bearer Control Series Q .pdf
  • ITU-T SERIES Q SUPP 14-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120 Coordinated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 Third Party Coordinated Call and Bearer Control Series Q.pdf ITU-T SERIES Q SUPP 14-1999 Technical Report TRQ 2120 Coordinated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 Third Party Coordinated Call and Bearer Control Series Q.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