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096882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根据南京条约 ,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 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政府的特殊国情;当清政府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 )A西方挑战清朝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

2、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意思: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可 知,皇帝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没有平等的观念,故 D 项正确。3下表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理由:(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2)提出的某 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2(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资政新篇具有近代化的因素,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地区

3、的经济起到了破坏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故 A 项正确。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答案】D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 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

4、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可知,徐中约认为日本取胜的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故 C 项正确。6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3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答案】A7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 “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

5、起来” 。由此可见( )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其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 A 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 B 项错误;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 D 项错误。81930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 ;同

6、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 。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答案】D【解析】材料罔顾前期进攻大城市的教训,轻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来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急躁冒进,是典型的“左”倾,故 D 项正确。49 “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 ”该言论是为了(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成重庆谈判【答案】B【解析】根据材

7、料“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可以看出应该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与题目吻合,故 B 项正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属于党外合作,故 C 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在 1945 年,故 D 项错误。101936 年 12 月 14 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举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 ”这一评论( )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

8、呼声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11.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 ”这说明(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答案】D【解析】 “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 A 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显示长征本来是怎5样的,故 C 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

9、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 D 项正确。12.某一历史文件中写道:“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据此判断这一文件( )A.促进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兴起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表明国共谋求实现第三次合作D.在形式上奠定了和平建国的基础【答案】D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 ,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 ,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B认为公

10、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二次鸦 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 ,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 ,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而英法等国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清政府进行交涉,在清政府眼里只有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而没有国家平等原则和国际法等近代外交的理念,故 D 项正确。14(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B强调发展对象

11、的民间性6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答案】C【解析】 “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 C 项正确。15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大的社 会动员奇迹” “使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 “改

12、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 B 项正确。1620 世纪初,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后, 临时约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这成为中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口号之一。这反映辛亥革命( )A消解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现象B促使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有力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形成D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答案】C17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

13、”下的土地革命7C1947 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国民革命” “农村变动”等信息可知毛泽东描述的是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故 A项正确。181926 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 ”这说明共产国际(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由材料“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

14、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可知重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斗争而非工农联盟,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可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指导,故 C 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 1927 年,故 D 项错误。19红军长征时,国民党军队对其围追堵截。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但西安事变时,面对党内要求审判蒋介石的呼声,中共中央却力主和平解决。这反映了( )A国共两党纲领趋于一致 B国共两党最终摒弃前嫌C中共放弃了革命的主张 D中共坚持民

15、族利益至上【答案】D20中国两次反侵略战争的时长、意志和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表 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8时间 国力 装备 中国军队损失 日占区 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结果甲午战争 9 个月 中国稍优 相当 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1020 万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 战败投降抗战 14 年 悬殊 悬殊 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 400 万人。大半中国 由分裂到统一;同仇敌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完全胜利A. 经济实力 B民族意识C政府领导 D国际援助【答案】B21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

16、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中国”思想的表述,可以得知,在二战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中国,故 C 项正确。221947 年,国民党军队在美军协助下,进攻胶东半岛。人民解放军击退了进攻,俘获了若干美军人员,在对其进行教育之后,释放了他们。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另起炉灶”

17、的外交政策B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9C分化了美蒋之间的同盟关系D是审时度势的统战策略【答案】D【解析】美国干涉中国内战,侵犯了中国主权,但基于对世界形势和国共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考量,中共在对美军战俘进行教育之后释放了他们,这是审时度势的统战策略,故 D 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解放军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对胶东半岛的进攻,故 B 项错误。当时美国并没有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故 C 项错误。23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

18、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答案】D24(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答案】B【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撤销公使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 B 项正确。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

19、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10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中国百年宪政之路材料二 1912 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诚不谙熟。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三 牛头上的马嘴。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的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

20、识,又必须 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 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要需要知识的教育,要需要发达的那种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2)材料二、三对中国近代实施宪政失败的原因分别是怎样认识的?假设他们的观点成立,你认为有哪些理由?【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

21、2)认识:材料二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对宪政的常识、宪政的心理都没有准备。材料三认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实行宪政的条件。理由: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专制主义历史悠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封建思想浓厚;国民缺乏宪政意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有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观点 来源1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在发展生产赚取利润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又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22、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994 年如果重新理解晚清以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或者说近代中国所走过的全部道路,我们应该承认,正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每每引领中国社会往上走,正是中国资产阶级逐步从社会的边缘阶级逐渐成为社会重心,引领社会、稳定社会,并为社会指明发展方向,方才使中国社会在过去两百年的转型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波折,减少了震动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2013 年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答案】示例一:观点:从革命史观来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评述:一方面,中国资产阶

23、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为此,他们发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不少人在政府机构中取得一定的官职头衔,或者在农村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具有亦官亦商的多重身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所以他们缺乏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示例二:观点:从近代化史观来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评述: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机器和管理经验,创办了近代实业

24、,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9 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客观上推动了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时期,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力促清政府退位,推动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发生,为权力的平稳过渡做出巨大贡献。(亦可举孙中山及新文化运动的例子)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的国歌歌词:“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2材料二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 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

25、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材料三 今本危急存亡之秋,又有“五四”运动及各省响应。平民之思潮,乃吾人所以立国。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恽代英日记(1919 年 7 月 5 日)材料四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 ,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 、 “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26、(1938 年 10 月)(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表明,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向平民运动转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据所学知识分析“平民思潮”产生的背景,并说说你对“因势利导”的理解。(4)材料四中“十五个月经验”中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毛泽东所讲的“最后胜利”有何深远影响?(5)上述四则材料揭示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旧邦新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目的和理想:对内:反对北洋军阀统治(追求民主);对外:争取国家主权(争取独立)。(3)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

2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4)经验:建立抗日民族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线或国共合作抗日。影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5)主题:反侵略、求民主。【解析】第(1)问,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目标来回答。第(2)问,从材料可以判断是五四运动,13目的和理想从反帝反封角度来回答。第(3)问,背景从 20 世纪初的经济、思想来回答。 “因势利导”从马克思主义传播来回答。第(4)问, “十

28、五个月经验”最主要的经验可以从引文中获得提示。影响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第(5)问,上述四则材料都体现反帝反封性质,故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反侵略、求民主。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 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

29、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示例二) 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

30、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示例三) 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14【解析】先从十个关键词语中找出有逻辑关系的三个关键词,主题要顾及三个词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对三个关键词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关键词进行阐述。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 “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

31、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 “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 ,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 ,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 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

32、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并说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答案】(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功绩:推翻了中国 2000 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理解:辛亥

33、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15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材料二 大体上自 1938 年 10 月到 1940 年 10 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

34、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 年 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 4 500 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 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谢本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美友谊(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 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15 分)【答案】(1)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0 分) (2)原因: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6 分)影响: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实力和信心,中日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9 分)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