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1第46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097376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1第46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1第46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1第46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1第46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1第46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1(2019张家界模拟)材料 管仲兵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参其国而伍其鄙” ,其内容为: 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这说是“参其国” 。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 。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一处,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做了准备。 摘编自张映魁管仲军事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管仲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兵制改革的重要意义。解析:(1)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 “由齐君率中军”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等信息归纳。 (2)据材料“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 “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 “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做了准备”及管仲改革有利于齐国崛起分析得出。答案:(1)特点: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兵制改革周密细致,确保齐君的军事指挥权;社会发展与军事建设相结合。(2)意义: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配合经济、赋税等

3、其他方面的改革;保障了齐国君主对最高军事指挥权的掌握;有利于齐国实现富国强兵及确立大国地位。2(2019马鞍山模拟)材料 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则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造宫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请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 ,以耕种菽粟,将所得作为准备供应禾材的费用。 三国志说:“魏武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

4、。解析:(1)据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 “如佃户用官牛耕田,则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 “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概括得出。(2)据材料“魏武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分析得出。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区别化分成;专人管理。(2)作用: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为战争提供经费支持。3(2019潍坊模拟)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2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

5、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

6、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边疆交流、边疆发展后世影响等角度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 “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等信息归纳。(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内地与边疆交流、边疆、发展后世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1)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2)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

7、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4(2019内江模拟)材料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下设 13 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 人(正七品), “左右给事中”各 1 人(从七品), “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凡六部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现象,同时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

8、重论” ,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摘编自明史职官志(1)概括明朝监察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朝监察改革的影响。解析:(1)由“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 “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 人(正七品), 左右给事中各 1 人(从七品), 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 “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等信息归纳。(2)由材料结合所学从制度建设、监察效益、社会稳定与封建统治等方面评析。答案:(1)特点:分区监察和系统监察结合并立;监察官地位低,权力大;

9、形成了严密系统的监察体系;监察官选用和管理严格。(2)影响:完善了监察机构和制度建设;提高了监察力度和效益;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明朝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腐败;3但其本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5(2019银川一中高三月考)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

10、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处

11、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 “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主要有国家的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启示:国家既要加强对

12、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6(2019哈尔滨九中模拟)材料 罗马帝国以其传统宗教为主要信仰,自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帝国就对其进行迫害。公元 3 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开始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从宗教中寻求解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此时接受基督教的不仅有普通的平民大众,也有达官贵人,军队和政府甚至宫廷中也充斥着基督徒。君士坦丁走上帝位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历经风雨四分五裂的帝国,此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课题便是如何取得军事与帝国的绝对权力,快速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而帝国统治者对于基督教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使得

13、君士坦丁决定改弦易张。公元 313 年 2 月,君士坦丁发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 ,宣布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君士坦丁还不断重申他的统治来自上帝,着手对基督教会进行改造,使自己成为全国性的大主教,利用教会组织恢复帝国的行政管理。君士坦丁还将十字标志印于军旗之上。十字符号在当时有多重含义,基督徒将其看成是耶稣的号召,而多神教则以之为旧信仰的复兴,从4而使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在十字军旗之下获得了信心,甘愿为神灵而战。刘钊君士坦丁与“米兰敕令”的政治动因(1)根据材料,说明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君士坦丁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罗

14、马帝国以其传统宗教为主要信仰,自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帝国就对其进行迫害”和“另一方面君士坦丁还不断重申他的统治来自上帝,着手对基督教会进行改造,使自己成为全国性的大主教,利用教会组织恢复帝国的行政管理”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罗马帝国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开始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从宗教中寻求解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 “此时接受基督教的不仅有普通的平民大众,也有达官贵人,军队和政府甚至宫廷中也充斥着基督徒” “君士坦丁走上帝位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历经风雨四分五裂的帝国,此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课题便是如何取得军事与帝国的绝对权力,快速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分析。(2)结合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政策变化的原因及材料“君士坦丁还将十字标志印于军旗之上从而使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在十字军旗之下获得了信心,甘愿为神灵而战” “另一方面君士坦丁还不断重申他的统治来自上帝,着手对基督教会进行改造,使自己成为全国性的大主教,利用教会组织恢复帝国的行政管理”分析。答案:(1)变化:由镇压迫害转为保护利用。原因:罗马面临统治危机;原有宗教政策失败;基督教发展迅速;利用宗教,实现大一统的需要。(2)历史意义:强化皇权,维护统一;顺应民意,缓和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为对外战争服务;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为基督教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L T 575 10-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0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pdf DL T 575 10-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0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pdf
  • DL T 575 11-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1 Principl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trol room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pdf DL T 575 11-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1 Principl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trol room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1部分:控制室的评价原则》.pdf
  • DL T 575 12-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2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Workstation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pdf DL T 575 12-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2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Workstation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pdf
  • DL T 575 2-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2 Visual fields and zones of field of vision《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pdf DL T 575 2-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2 Visual fields and zones of field of vision《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pdf
  • DL T 575 3-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3 Hand reach and zones of control《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pdf DL T 575 3-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3 Hand reach and zones of control《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3部分: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pdf
  • DL T 575 4-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4 Limited space dimension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pdf DL T 575 4-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4 Limited space dimension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pdf
  • DL T 575 5-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5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pdf DL T 575 5-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5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pdf
  • DL T 575 6-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6 Principles of control centres arrangement《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6部分: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pdf DL T 575 6-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6 Principles of control centres arrangement《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6部分: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pdf
  • DL T 575 7-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7 Control room layout《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7部分:控制室的布局》.pdf DL T 575 7-1999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7 Control room layout《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7部分:控制室的布局》.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