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09751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28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8 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45 分钟 分值: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9凯里适应性考试)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 000 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喀什地区莎车县某地在不同风速下空气中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 12 题。1读图可知( )A同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B同一风速下,含沙量与高度呈反相关C任一高度含沙量与风速都有关D颗粒越大,风力的搬运能力越强2为减少空气中的沙尘,莎车县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人工降水 B种植高大乔木C沙源地全部覆盖地膜 D恢复草地解析:第 1

2、 题,读图可知,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下,风速越小,含沙量越大,高度在三线相交处以上,风速越大,含沙量越大;同一风速下,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中三线相交处所在高度含沙量与风速无关;图中反映的是在不同风速下某一粒径的沙子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故不能得出颗粒大小与风力搬运能力的关系。第 2 题,人工降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沙尘,但人工降水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且不经济;沙源地面积广阔,不可能实现全部地膜覆盖;读图可知, 不同风速下沙尘含量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所以恢复草地是最合理的措施;高大的乔木上部枝叶茂盛,但其对低处的沙尘阻挡作用弱。答案:1.B 2.D(2019定州模拟)读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

3、示意图,完成 35 题。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B农业生产破坏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影响C工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其主要影响2D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第 3 题,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

4、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第 4 题,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农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第 5 题,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答案:3.C 4.D 5.C(2019揭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

5、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67 题。6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7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夏季输沙量很大,说明该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第 7 题,结合前面分析,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输沙量大,会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严重。答案:6.B 7.C下图为 2012 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 89 题。38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城市为( )

6、日照 潍坊青岛 威海A BC D9与 N 类城市相比,M 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单位 GDP 消耗大 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 GDP 污染小 城市发展水平低A BC D解析:第 8 题,图示威海和青岛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第 9 题,图示 M 类城市与 N 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指数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 M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 GDP 污染小。答案:8.C 9.B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下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7、10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A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B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D投入的多少不同11在循环经济流程图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 )A从资源开发环节进行B从产品生产过程进行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进行4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经济流程直接向自然中排放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流程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后再向自然中排放。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第 11 题,循环经济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评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答案:10.B 11.D二、综合题(

8、共 46 分)12(2019南通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 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材料二 下图为晴隆县地形图。(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8 分)(2)分析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8 分)(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哪些措施?(8 分)解析:(1)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描述。(2)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过度增长的人口会给环境、资源造成压力;该地属于农业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问题明显;过度开矿造成水土流失

9、,加剧石漠化。(3)根据设问可以推测是分析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针对石漠化,要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针对过度开垦,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有对应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等。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径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植被稀疏);土层薄。(任答 4 点即可)(2)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开矿。(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农矿产品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任答 4 点即可)13(2019信

10、阳模拟)读青海省图(图甲)和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图乙)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5材料一 青海省 B 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等级比例(%) 13 级 4 级 5 级 6 级 总面积(km 2)1985 年 0 9.26 52.13 38.61 11 1721997 年 0 0 48.3 51.7 10 793材料二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图甲中 B 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2 分)(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10 分)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