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9邯郸高三质检)1847 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析:选 C。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
2、级的运动” “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通过社会主义的准备再过渡到共产主义,故 C项正确。2.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解析:选 B。 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题干中只是说“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 ,故 A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
3、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 B项正确;题干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故 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 D项错误。3(2019湛江模拟)1917 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 C。俄国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铺垫,但与十
4、月革命是截然不同性质的革2命,这与两者的背景关联度不大,故 A项错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布尔什维克都在两次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故 B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完成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 C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革命结果并不能证明二者性质的不同,故 D项错误。4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
5、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解析:选 A。由材料中“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 “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信息说明他们正在讨论俄国革命的步骤问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准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故 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当时党内分歧是没有理解列宁主张,说明还没有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B、C、D 项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行的,都不是分歧的内容,故 B、C、D 项错误。5(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
6、)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挥笔提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一事件(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选 D。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故 D项正确。6(2019天津河西区模拟)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
7、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3C追求民主、平等D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解析:选 C。据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可以得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追求民主、平等,故 C项正确。7(2019扬州期末)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 ) 目录序号 内容三 南开学校八 黄埔军校九十二 南昌起义二十六 坚持在重庆(上) A.五四风暴 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路上 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解析:选 B。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于 19
8、24年,南昌起义爆发于 1927年,因此序号“九”的时间是 19241927 年之间。从统一广东到北伐是在 1926年,符合题干时间,故 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A项错误;长征是 1934年到 1936年,故 C项错误;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是在 1945年,故 D项错误。8(2019吉林模拟)1934 年 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 ”该文章的主旨是( )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
9、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解析:选 D。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文章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 D项正确。9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B.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4C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解析:选 C。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
10、势的不断变化会有缓和,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会消除,故 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但不能说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故 B项错误,C项正确;“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干国共合作抗日的主旨,故 D项错误。10(2019湖南六校联考)1934 年,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刊载一幅作品,题为遵命天子 。作品反映的政治现象是( )A中国全民族抗战 B日本扶持傀儡C汪伪政权卖国 D民族主义高涨解析:选 B。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其内容为日本人用绳索牵着新建立的中国政权的皇帝,体现了日本扶持傀儡政权的信息,与伪满洲国的建立的史实相符,故
11、 B项正确。11(2019青岛模拟)1936 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B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D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解析:选 D。1936 年国民政府的国防计划,应是主要针对日本的侵华,而并非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也不是针对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故 A、B、C 项错误;由该计划大纲的内容可判断此计划就是为了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故 D项正确。12(2019茂名五大联盟联考)1949 年
12、 1月 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 ,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 ,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 ,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5战军” 。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解析:选 B。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 ,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 A项错误;野战军番号由“西北” “中原” “华东” “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体现了突
13、破地域限制,故 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 1949年 3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 C项错误;印证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的是 1949年 4月渡江战役,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共 37分)13(2019淮南、淮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
14、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 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
15、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12 分)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内忧外患” “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并结合所学得出;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注意中6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 “
16、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 “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得出。(2)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 “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得出。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民族主义对中国和材料二对西方的不同影响作答。答案:(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特点: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
17、(2)影响: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亚非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认识: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14(2019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 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
18、29 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主义” ,简化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 。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1940 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 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 。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12 分)解析:根据材料“1923 年” “1929年” “1936年” “1940年” “1948年”等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答案:20 世纪 20年代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受到关注。1927年后,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国共对峙,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逐渐成为政治敏感词汇,故为“工业革命的影响”取代。20世纪 4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民政府一党专政,工业革命影响的落足为“帝国主义之发展” 。民国时期教科书对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描述受到时代背景(国内政治背景)的影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