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图 7图 8第 3 节 向心力实例分析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因为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才可能做圆周运动; B向心力仅仅是从它产生的效果来命名的,它可以使有初速度的物体做圆周运动,它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某一种力,也可以是这些力中某几个力的合力; D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2一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个物体,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如图 7。那么(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B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C因为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所以
2、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 相同;D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所以木块所受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3有 CBA、 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它们与转轴之间的距离为 3:21。当转台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它们均无滑动,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分别为 CBAff、 ,比较这些力可得( )A CBf B CfC D BAF4如图 8 所示,三段细线长 O, 、 三球质量相等,当它们绕 O点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则三段线的拉力 BCAT:为( )A 321 B 3:56 C 1:2 D 1:392图 9
3、图 10图 15一小球沿半径为 m2的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若周期为 秒,则( ) A小球的线速度是 s/4; B经过 s4,小球的位移是 米; C小球的加速度是 2/8m; D经过 2,小球速度增量为sm/8。6如图 9 所示,用细线将一小球悬挂在匀速前进的车厢里,当车厢突然制 动时( )A线的张力不变; B线的张力突然减小;C线的张力突然增大; D线的张力如何变化无法判断。7如图 10 所示, 、 两小球质量相同,用轻线把它们连结,并跨过两个无摩擦的定滑轮。在 球左右摆动的时候,则 A球将( )A不动; B向上运动;C上下往复运动 D向下运动。8原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产生离心运动的条件的简略表
4、述,可以是( )A当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时;B当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小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时;C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小于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D当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与向心力平衡时。(二)填空题:9 一根水平横杆可绕 O轴在水平面内转动,杆上穿一个空心圆柱形物体,质量为 Kg4.0,物体可在杆上无摩擦滑动,物体和转轴间用一根劲度系数 mNk/8的弹簧相连,如图 11 所示。当横杆绕轴匀速转动时,弹簧从原长 c伸长到 c1,那么弹簧对物体的拉力是_,物体运动 的角速度是_,线速度是_。 (物体可视为质点)10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每秒转数变为原来的 2倍,所需的向心力比原来的向心力
5、大 N6,则物体原来的向心力应为_。3图 12图 13图 1411如图 12 所示,沿半球形碗的光滑内表面,一质量为 m的小球正以角速度 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碗的半径为 R,则该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水平面离碗底的距离 H为_。12质量为 m的物体沿着半径为 R的半球形金属内壁下滑至最低点时的速度 为 v。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u,那么物体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 _f。(三)计算题:13如图 13 所示,有一个半径为 R的圆弧形的轨道,滑块BA、分别从轨 道上面和下面沿轨道滑动,如果要求它们在最高处不离开轨道,对它们在最高点的速率有什么限制?14在水平转台上,距转轴为 r处插
6、立一竖直杆,杆顶系一根长为 L的细绳,绳的末端挂一个质量为 m的小球(图 14) ,当转台匀速转动后,试证悬绳张开的角度 与转台转速 n的关系是: sin21Lrtgn4图 15( a) (b)图 16答案与提示1ABCD 2B 3D 4B 5ACD(提示: )/(sradT )/(42smrvst4,小球转过 41圆周,则位移为 )(2)6C 7C(提示:若 B球摆动时的最大偏角为 ,则绳子承受的拉力 T最小时为 cosg,最大时为 lvmg2, A球的重力 g介于其间,所以做上下往复运动。 )8C 9 N16; srad/20; sm/2. 10 N2 11 2gR;(提示:如图 15 ctg cosr 代入得ossinco2mRg 2in由图 15 可知 2iOA,而 2gROABH)12)(2Rvgu13解:取 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6(a) 有vmNg2 RvmgNAA2滑块 A刚好离开轨道时, 0A,则02AARgvA依题意,在最高点处不离开轨道的速率应为 gv取 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6(b)有 RvmNgB2由此得mRNBB2当滑块 刚离开轨道时, 0B,则有 gv5图 17依题意,在最高点处不离开轨道的速率应为 RgvB14证明如下:如图 17 2)sin(LrmtgF合 n代入得 tgr2)si(解得 sin21Lrtn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