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10805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苏州新草桥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 12 月调研卷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 ,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 ,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 。A. 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 鼎力想肋 B. 不以为然 不负众望 全力相救C. 不以为意 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 D. 不以为然 不孚众望 全力相救【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运用词语要看语境和对象。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第一处联系前后内容可以推测出应是对此不重视,故应使用“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希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第二处联系后面的句子“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知道解放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故应使用“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全力相救:拿出全部力量来救助。第三处的对象是“外国” ,故应使用“鼎力相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

3、一项是( )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 -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

4、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 ,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 A 项。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 D项。是对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在前,据此排除 C 项。故选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5、、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3.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 B. C. D.

6、【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内意- 3 -象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句, “早雁” ;是秋天典型意象;句, “燕” “碧丝”“桑” “绿枝”都是春天典型意象;句, “木槿花” “轻扇”都是夏天常见意象;句, “如”“梨花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 “梨花”指的是雪花,此句描写冬天。故选 C 项。4.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A. 苏州,北京,镇江,南京 B. 苏州,西安,镇

7、江,武汉;C. 吴县,西安,洛阳,南京 D. 吴县,北京,洛阳,武汉【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要把诗歌中、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熟记于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由“寒山寺”可以判断“姑苏”是指今天的“苏州”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长安”是唐代的都城,指的是今天“西安”一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京口”是指镇江,如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京口” , “瓜洲

8、”是指扬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黄鹤楼”可推知“江城”是指武汉。A 项,判断错误, “北京”古称有燕京、蓟城、涿郡、幽州、北平、大都、京师;“南京”古称有金陵、建业、建康、应天等。C 项,错, “洛阳”古称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D 项,错。故选 B项5.阅读下面的讽刺小品,选出结尾中最符合情节的一句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 ”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9、。有人大声嚷道:“好字,好字!请再写几个!”A. 高局长兴奋地抬起头来, “好吧,那就再抄录一首唐诗吧。 ”B. 高局长拱拱手,谦逊地说:“可不能反客为主呀,还是各位大展身手吧。 ”- 4 -C. 高局长一扬手,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几个字龙飞凤舞,大家赞叹之余,高局长抱抱拳,“共勉共勉!”D.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讽刺小品” ,其次要浏览语段,明白是讽刺所谓的书法家其实是一个赝品。A 没有讽刺意味了 B 写其谦虚,无讽刺意味 C 谦虚,无讽刺意味 D 有讽刺意味,假书法家,只会看文件,

10、批阅文件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

11、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

12、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 5 -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选自徐霞客游记 ,有删节)注:髲 b,毛发。矼 gng,石桥。枵 xio,肚子饿。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B. 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C.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D.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3、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B. 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C. 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D. 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9. 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答案】6. B 7. B 8. (1)

14、(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2)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师傅)处住宿。 9. 客观上:天气好,有帮助,有工具;主观上:心态积极(意愿强烈) ,体力充沛,讲究方法。【解析】【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 “何由”是宾语前置现象, “由”在此处的意义应该理解- 6 -为“从” 。故选 B。【7 题详解】此题

15、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 项, “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游踪概括错误,结合文章第二节游踪可知,作者“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 ,然后“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1)句中“从左上”的“上”是方位名词作动词, “一望如玉”句中的“一”是“满” “全”的意思。 “为积雪所平”是被动句式。 (2)句中

16、“可先登光明顶而 后中食”的“中食”是“吃中饭” , “宿是师处”句中的“宿”是“住宿”意,该句是状语后置句,在“宿”和“是师处”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9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的,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概括主客观因素。【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17、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 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透过稀疏的(覆盖着雪的)茸茸树枝,仰望黄山群峰盘绕,唯独天都峰巍然向上挺立。走数里路后,石级更加险峻,积雪更加深厚,那些背阴的地方积雪已冻结成冰,坚硬光滑,不容脚踩稳。我独自一人上前,拿着竹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

18、凿一个孔,来移动后脚。跟从我的人都依循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山竞相奇秀,就像是天都峰的簇拥护卫者。从这里进去,全都是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满一- 7 -丈,矮的仅有几寸,平平的树冠短短的松针,树根盘绕,树干弯曲如虬龙,越是短粗的越是苍老,越是矮小的越是奇特,没想到这神奇的山里还有这样神奇的品种啊!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间,一群僧人仿佛是从天缓缓而降,向我们慢慢走来,都合起掌说:“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为了寻觅粮食才勉力走到这里。各位是从哪里上来的?”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了。 ”后来从天都峰侧面攀

19、援上去,穿过山峰缝隙下来,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览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达数十丈,仰着脸向上攀登,阴森得令人毛骨悚然。天门里积雪更深,凿出冰洞然后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矼向下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约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我到平天矼

20、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上去。已走了三十里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僧人都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主持名叫智空,看见我们饥饿的脸色,先拿粥给我们吃,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不会是长久 的晴天。 ”于是指着一位僧人对我说:“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处住宿。 ”我照他所说的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峰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有一巨 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那情势就像中断一样,孤立地悬在山坞里,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绕覆盖着。古诗词鉴

21、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前线,- 8 -于是上疏告老。此词即作于其间。10. 词的上阙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11. 根据下阙,概括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答案】10. 诗人描绘了黄花开、霜降至、户窗掩映、山路盘曲的秋日傍晚清幽僻静的景象。 ;交代了诗人山居生活

22、环境,渲染了幽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复杂的内心情感作铺垫。 11. 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之情;归隐山水的无奈之情;无法忘怀国家安危,时刻惦念抗金战事的矛盾之情(对的关切之情) ;对朝政腐朽无能的愤懑之情。【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找到答题区间,再分析景物,概括特点,分析作用。开头两句“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点明时令。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写秋,一股多写得萧瑟,这里却把秋写得很美,反映出词人的开朗胸怀。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简朴的房子,掩映在黄花丛中,外边环绕蜿蜒的小道。由此,考生可概括出此处描绘了一幅清

23、幽、僻静的秋日傍晚乡间图。意境的描写通常是用来渲染气氛,表达诗人情感,突出主旨的。此处交代了诗人山居生活环境,渲染了幽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复杂的内心情感作铺垫。【11 题详解】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进行综合解读。通读全词,不难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交代词人先被高宗重用,后被调斋前线而上疏否老,心怀报国之志却不被重用,心情郁闷;借“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流露出恨时光白白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感;“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自己归隐山水之

24、情,但并非情愿,从前一句“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可看出,他一方想面归隐,一方面又时刻惦念抗全战事,内心充满了矛盾,还有对朝政朽无能的悲叹。考生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其次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意象的色彩;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 9 -结合、点面结合等;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清新自然、雄浑壮阔、雄奇优美

25、等。答题步骤: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根据意境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名句名篇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 )乱花渐欲迷人眼,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 (荀子劝学 )凭谁问,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山之石,_。 (诗经 )路曼曼其修远兮,_。 (离骚 )【答案】

26、 (1). 濯清涟而不妖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酾酒临江 (5). 而绝江河 (6). 廉颇老矣 (7). 可以攻玉 (8). 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濯” “清涟” “浅” “蹄” “繁” “霜鬓” “酾” “廉颇” “攻” “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

27、(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10 -磨面的老王杨振声一个伏天的午后,午饭刚过,满地都是树荫,一丝风也不动,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闷得很。一团炎炎赤日,很庄严地在长空中缓缓渡过,这个世界像被它融化了,寂静得可怕。在一个花园东北角上,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滚出一阵阵隆隆的磨音。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磨面,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

28、缕一缕的汗纹,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除了对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墙下的日影渐渐长了,树荫下睡醒的老牛,哞哞地唤它的小牛。巢上的小鸦儿伸长了脖子,张着宽大的嘴儿叫老鸦回家。压山的太阳照出半天的红云。老王出了黑魆魆的磨房,拍一拍头发,走到左边的河里把身上洗一洗。坐在河边草地上,看李家的花狗儿和一个黑狗儿扑着石玩。张家的小福儿伸着两只泥手,从一株柳树后面转了出来,一直跑到河边对老王说:“妈妈要你磨麦子,你明天有工夫么?” “有工夫,明天一早就磨起。 ”老王回答说。那小孩

29、子又眉开眼笑地说道:“妈妈要面给我做巧果子,后天过七月七啦!”说着跑到那两个狗的跟前,抱着那个黑狗的脖子,和两个狗滚作一块儿。爬起来又往北面一个菜园里跑了去,两个狗也跟在后面跑。她口里嚷道:“我叫爸爸吃饭去啦。 ”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她又站住等她爸爸一回,仰着小脸儿问她爸爸几句话,扯着她爸爸的手儿往村西头走去了。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一个大驴子给

30、他推磨,他只在一旁忙着加麦子收面。这个长脸的驴子,竖起两个大长耳朵来在磨前飞跑,面落得十分快。他看着自是高兴,忽听身后一声叫道:“爸爸,你不去吃饭么?妈妈都预备好啦。 ”老王回头一看,一个五岁的小孩子站在他的面前。这是他的小孩子,比白天看见的福儿还长得好看些。抱起来亲个嘴,他喜得唇都颤动了。- 11 -“你磨面给我做巧果子么?”小孩子抱着他的脖子问他说。“是呀!是呀!做一大串巧果子,好不好?”老王忙着回答说。小孩子喜得张了小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小牙来。他抱了孩子走回家,他的女人指着桌子说:“快吃吧,等会就冷了。”看见桌子上放着一盘子热气腾腾的黄瓜炖牛肉,刚蒸好的馒头,他觉着腹中饥饿得很。饭吃得

31、香甜极了,却是越吃越觉着饿。小孩子坐在桌子头上,伸出小手来要馒头,又张着小嘴儿要菜吃。他心中说不出来的快乐,泪包着爱的眼光常射在他的小孩子脸上。一阵脚步响,张老三闯了进来,嚷道:“福儿!福儿!我好半天没找到你,你跑到这里来了。 ”说着抱了小孩子往外就跑。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他渐渐地瘦下去了。秋天的黄昏,屋角上黄色的夕阳照在草园里一堆堆的落叶上。下面的蟋蟀,唧唧!唧唧!时断时续地叫它的友伴。

32、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他躺在床上,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倒是对门王家的花狗儿有时想起他,跑来打两个转身,见他躺在炕上,把两只前爪子搭在炕沿上,摇摇尾巴,对他汪汪地叫两声就跑了。他一阵一阵地发昏。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13. 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王的生活状态。14.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老王什么样的情感?15. 文中写小福儿对表现老王的梦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16.

33、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案】13. 贫穷、孤单,受雇于人,却热爱生活,有幻想。 14. 第一处:沉浸于小福儿父女的天伦之乐中,表达了老王对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二处:表达了老王对美梦惊醒后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与辛酸。 15. 勾起老王的幻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现实中老王无妻无女形成对比,增添梦境的悲凉氛围;激发读者思考梦境的丰富意蕴。 16. 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 12 -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解析】【13

3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概括小说中老王的生活状态,结合文本内容“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 “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 “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 “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他喜得唇都颤动了” “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等分析概括即可。【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情感分析。结合语句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

35、有怎样的特点。 “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 ,结合上文内容“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分析,沉浸于小福儿父女的天伦之乐中, “瞪着眼睛” “仰卧、不动”等,表达了老王对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 ,结合文本内容“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 “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他渐渐地瘦下去了”分析可知,老王对美梦惊醒后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1

36、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作用分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写小福儿对表现老王的梦境的作用, “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 ,勾起老王的幻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 “他躺在床上,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 ,与现实中老王无妻无女形成对比,激发读者思考。【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

37、的内容,又要拓展。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 13 -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这是老王的幻觉,写出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结合上文第五、六节老王的梦境分析,结尾与梦境呼应。 “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

38、手了。他躺在床上, 也没人送饭他吃,捧水他喝” ,这是描写现实中老王的生活,与结尾形成对比,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结尾,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内容分析。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 ,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

39、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者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 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 唐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

40、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 14 -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

41、,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 ,但这种花招的

42、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7. 请概述文本的论证思路。18. 请根据文本概括故事和小说的联系和区别。19. 第段引用契诃夫言论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7. 首先,提出“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的论点;其次,通过举例阐述了故事和小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指出在现代小说中“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重要”这一现象并分

43、析其合理性。 18. 联系: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区别:流传形式上有简单差异;故事大多是作者亲历亲闻,而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重视虚构。 19. 作者借引用契诃夫言论阐述花招大量出现有其合理性;为下文论证传统的故事模式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论证力量(权威性) ,使得论证更加具体。【解析】【17 题详解】- 15 -本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再理清论述的思路。这篇文章共四段,根据论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段,提出观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

44、混为一谈” ;二三段,通过举例阐述了故事和小说的联系和区别;第四段,指出在现代小说中“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重要”这一现象并分析其合理性。以此组织答案即可。【18 题详解】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对答题区间进行层次划分,最后概括每层的意思。题目要求“概括故事和小说的联系和区别” ,可以确定第一段为总括故事和小说的区别,第二段论述早起故事和小说的共同要素,三四段侧重故事和小说的区别。理清全篇文章思路,做简单概括即可。【19 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解答本题,要明确选

45、择的论据证明的观点,然后说明论据的作用即可。契诃夫言论在文中属于道理论据,是为了证明“花招大量出现有其合理性”这一观点;同时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论证力量(权威性) ,使得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考虑结构上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论证结构,不外乎是“引论,本论,结论” ,或者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者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

46、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作文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处世须带春风。弘一大师【答案】宽以待人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可见宽容是人人都称颂且向往的品德。- 16 -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如果能容忍别人所难以容忍的,原谅别人所难以原谅的,不去计较太多,得饶人处且饶人,就会显得自己更有涵养、更知情理。反之则显得无肚

47、量、无涵养,不通情达理,从而显得好似无理。那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宽容,可以是缓解矛盾的润滑剂。蔺相如面对廉颇的不服气与羞辱,他尽量回避、退让,置国家大事与个人颜面之前,最终廉颇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没有与之计较,而是尽量回避、容让。没有恼羞成怒,升级矛盾,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息事宁人。若无蔺相如的以诚相待,回避退让,怎会有廉颇的负荆请罪、知错能改?若无蔺相如的息事宁人,宽容大度,怎会有他们二人的通力合作?怎会有赵国的兴旺发达?面对别人的嘲讽,如果我们能像蔺相如那样,多一份宽容,少一分埋怨,那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令人皆大欢喜的。如果计较太多

48、,与别人针锋相对,那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尽如人意。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何尝不是这样呢?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12 岁的哈提卜被以色列士兵误杀,哈提卜的父母面对这样的打击,他们没有怨恨那个士兵,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把哈提卜的器官捐献给了需要器官的以色列人,帮助了许多濒临绝境的人,使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哈提卜的父母的宽容,无疑是令人感动的。这是多么大的度量,多么伟大的选择。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宽容,可以净化这个社会。在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凶手是一名曾接受过精神反方面治疗的韩籍青年。凶手在残害了 32 条年轻的生命后也饮弹自尽。但是,在悼念会上,凶手却和 32 名遇难者一样被列为悼念对象,并且在凶手的悼念碑旁还有人们放着的鲜花和纸条,人们用行动诠释了宽容。人们的这些举动,使我们从这个恶性事件中,还看到了令人为之动容的一面。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像这样多一些相互理解,多一些宽容,何愁没有美好和谐的社会。在当今社会,能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