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11080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8高考全国卷)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 ,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1)根据“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得出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根据“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根据“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得出方便纪年;根据“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得出长期使用,影响深远;根据“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得出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根据“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结合所学可知以年号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

3、和维护国家统一。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2018江西赣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已大大松弛,个体小农大量减少,征兵制难于继续推行,军队的兵源除了战时临时性征兵之外,主要靠募兵维持。东汉各地屯兵多来自招募。东汉政府招募士兵的费用,称为“赏募钱”或“赏直” ,实际上相当于雇佣士卒的工资。东汉对少数民族往往也采用招募的办法。东汉少数民族兵称“夷兵” ,是军队中的常员,2战事结束后也不遣

4、散,编在军队中领受“牢直” “廪赐” ,成为一种常备的雇佣兵。东汉末,刺史、牧、守不仅可以私自募兵,而且其募领之兵往往变成私人部曲(军队编制及家兵之称),士卒父子相袭,成为世兵。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兵制改革的内容并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募兵制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兵制的变化、屯兵制的实行、兵源、私人武装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个体小农的状况、户籍制度、征兵制存在的问题、豪强地主状况、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方面从对兵源的保障、军队稳定、民族融合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从对政府

5、的负担、政局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答案:(1)内容:募兵制代替征兵制;实行屯兵制;少数民族成为兵源之一;允许豪强地主私人招募军队。原因:土地兼并,个体小农减少;原有户籍制度遭到破坏,征兵制难以推行;豪强地主兴起;民族融合。(2)影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加速了民族融合;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豪强地主拥兵自重,为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埋下隐患。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的考课制度是考核在职官吏的一种制度。 周礼云:“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廉洁而又善于行事),二曰廉能(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曰廉敬(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曰廉正(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曰廉

6、法(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曰廉辨(廉洁而又明辨是非)。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材料二 唐朝制定的考课法规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和“四等法” 。 “四善二十七最”是对流内官(九品以上的官员)考课的法定标准。 旧唐书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 ”“四善”专指品德操行, “二十七最”主要是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规定的具体能力标准。唐朝对流外官则按“四等法”进行考课。但到了唐朝后期,考课制度逐渐被破坏,唐朝吏治趋向腐败。考课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整顿吏治的作

7、用。3(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考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考课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整顿吏治的作用”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标准、考察内容、考察重点、考查方式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官僚队伍建设和稳定统治的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总结;第二小问,从政治体制和考课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答案:(1)内容:制定考察的标准(依据);考察官员的品德与能力;把“廉”和“贤”放在考察的首位;定期考察。目的:规范官员行为,提高官员素质和办事效率,稳固统治。(2)变化:唐代的考课制

8、度进一步细化法规,使考课制度更加规范完善、符合实际;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规定相应的标准,更具可操作性。原因:在封建君主专制下,人治大于法治;考课制度自身存在疏漏之处。4(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作“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验查年貌,记录有人户的体貌如肤色、身高、面部特征等,以防止有人虚报年龄或假冒残疾来逃避赋役,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验查无误之后,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 ,按唐朝的法律,男女 3 岁以下为“黄” ,15 岁以下为“小” ,20 岁以下为“中” ,男性居民 21 岁以

9、上为“丁” ,60 岁以上为“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据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材料二 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 ,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 ,再以家庭财产的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按宋朝立法, “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只要在城市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户籍制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2)

10、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户籍制度的性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4经济、社会阶层、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答案:(1)特征:设置“团貌”程序,记录人口体貌特征;根据年龄大小进行户口登记;户口分为“良民” “贱民” ,人身自由程度不同。评价:唐朝户籍制度是封建王朝加强人身控制的手段。一方面,它有利于防止户口造假,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的财赋收入;另一方面,它又制造了社会的不平等,不利于人口流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改革:以地域、财产为登记

11、户口的依据;户籍管理和人口流动呈现开放性特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变动;土地制度的变革。5(2018湖北黄冈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福建漳州月港“僻处海隅,俗如化外” ,不为明朝朝廷官员所注意,早在14361456 年间,就已成为走私活动的活跃地区之一。14651505 年,不少漳州人走私致富,漳州享有“小苏杭”之誉。15221566 年,以月港为中心的漳泉地区走私商民的活动更为频繁,并为全国之甚。1567 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利用明穆宗登基、隆庆改元而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明朝政府本着“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基本出发点,迅速批

12、准了奏请,形成了“隆庆开海,月港开放”的局面。“隆庆开关”规定只有漳、泉两府的海外贸易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使月港开放对内地的影响降到最小,大大降低了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隆庆开关”在全国商民中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海外贸易环境,也没能达到消除海盗源头的目的,明末中国沿海又兴起一个“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 ,走私贸易大规模泛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隆庆年间“隆庆开关”的原因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隆庆开关”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走私活动的影响、 “海禁”政策的弊端、政局变动的时机、地方官员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从开放范围、选择地点、本质目的等

13、方面归纳。第(2)问从性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性质从被迫性上归纳,积极影响从中国与世界联系、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消极影响从地点偏僻和外贸环境不公平等方面概括。答案:(1)原因:月港地区走私活动猖獗,冲击了“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弊端严重;皇位更替带来有利时机;地方官员的积极努力。特点:仅福建漳州、泉州两地取得合法外贸权;选择偏僻之地减少对全国经济的冲击;5以落实“海禁”政策为真实目的。(2)“隆庆开关”是明朝政府对月港走私活动的被迫承认。一方面,有限度的开放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严格的限制和地点的偏僻,降低了对

14、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公平的外贸环境导致走私活动更加猖獗。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的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 5 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实际效果非常有限。摘编自吴佩林清

15、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以四川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解析:第(1)问从民间婚俗状况、政府管理状况、政府财政状况、对西方的借鉴等方面分析。第(2)问辩证地进行分析。积极作用从对政府财政、社会控制、民间婚俗转变、婚姻制度近代化等方面分析;局限性从政府敛财说明的问题来阐述。答案:(1)背景:民间传统婚俗根深蒂固;政府对民间婚姻缺乏有效管理;政府财政紧张;清末新政时期对西方管理制度的借鉴。(2)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便于清政府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有利于民间婚俗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婚姻制度向近代化转型;以敛财为目的的改革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