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112933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期末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偷换概念, “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不正确,原文为“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 。C 项, “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有“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 ,第二段开头为“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D 项,曲解文意

2、, “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不正确,原文为“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 。故选 B。2 【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C 项, “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不正确,由原文可知, 兰亭序等例,应是为书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提供了论据。故选 C。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

3、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 项, “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于文无据,文中说“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根据这些信息不能推出“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的结论。故选 D。文学类文本阅读4. A 说明“ 说明她们对工作失去了兴趣,混日子”错误,应该说明母亲他们业务娴熟,态度良好,有医德,提供优质服务。5. (1) “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2) ”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3)甘草

4、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4)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6. (1)母亲这味“中药” ,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2)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3)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感- 10 -情。 (4)呼应标题,深化题旨。7.B(“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8.D(“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错误,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 ,两者不可偏废)9.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

5、;材料三侧重报道人口争夺战的社会影响。 (6 分。每点 2 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10.C【解析】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这句话的含义是“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青溪的盗贼起事 ,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首先明确句中的“江”是指上句所讲的“宋江” ,然后关注段中的人名、地名等以及文中的有固定作用和固定位置的虚词,如“者” “今”等;再结合语法知识进行断句,如“横行齐魏” ,“齐

6、魏”是地方,前面省略“于” ,这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故“横行”与“齐魏”不能断开,就此排除 AD 两项;“青溪盗起”和“不若赦江”是两个句子,前者是“不若赦江”的缘由,两者应断开,故排除 C 项。11.A 【 解析】 A 项, “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有误;古代男子 20 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 ,而非 18 岁。汉刘向 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

7、帽子,指代成年。后世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12.D 【解析】D 项,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有误,选项曲解文意。由选文内容可知,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且“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意思是“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 ,可见侯蒙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并且也没有安抚他。13. (1) (黄湜)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 ”(赋分点:“既而” ,一会儿,1 分;“疵” ,瑕疵,

8、1 分;“指” ,指摘、指责,1 分;句意 2 分。 )- 11 -(2)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用辇载运大面值的钱币到市场上购物, (大家)都怀疑法令会改变。 ”(赋分点:“辇” ,用辇载运,名词活用为状语,1 分;“市” ,购买,1 分;“市物于肆” ,状语后置句,1 分;句意 2 分。 )14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 项,本诗语言直白平实,

9、并无含蓄蕴藉,余味悠扬。故选 D。15 【参考答案】开头两句采用了起兴手法,引出勤学话题;前四句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的丑好在于学与不学;5-6、9-10 句运用比喻,以“根本”喻修身立德, “树叶”喻事业功名;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和劝诫。【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结合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开头两句采用了起兴手法,引出勤学话题;前四句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的丑好在于学与不学;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和劝诫。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6、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10、也(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7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前面说“一方面” ,且括号前面是分号,这就说明后面应该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且“一方面”一般与“另一方面”搭配,这就排除 CD 两项;“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 “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 “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三者的程度不同,呈现出逐步加深、提高的顺序,B 项, “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三者的语序不当,故

11、选 A。18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12 -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丹书铁券” ,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 ,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 “免死金牌” 。第一处,是说“读书” ,故应使用“韦编三绝” 。 “心无羁绊” ,内心没有束缚的东西;“心无旁骛” ,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第二处,此处形容钻研的状态,应使用“心无旁骛” 。 “替古人担忧”

12、 ,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铁杵磨成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第三处,此处是说学习的成就,应使用“铁杵磨成针” 。 “细大不捐” ,形容爱惜物力、人力,无论小的大的都不废弃。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第四处,文中是形容对知识学习不作深入研究,应使用“浅尝辄止” 。故选 B。19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往往在高等教育

13、,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关联词的语序不当,前一句的主语是“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 ,而后一句的主语是“培养钻研精神” ,两句的主语不一致,前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这就排除 AB 两项;C 项, “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且“只要”与“那么”也不搭配。 “常常”使用不当, “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 “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 “往往”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 “常常”没有这种限制。于是排除 C 项,故选 D。20.示例:“惊闻”修改

14、为“欣闻” ;“你校”修改为“贵校” ;“痛击对手”修改为“战胜对手” ;“务必”修改为“希望” ;“添砖加瓦”修改为“再谱新篇” (“添砖加瓦”是谦词) 。 (每改对一处给 1 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修改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21间接抒情,是相对于直接抒情而言的一种抒情方式,它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和写景抒情;(3 分)而写景抒情,则常常表现为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2 分)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两件事,一是 2017 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从而引发不少人发- 13

15、-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一是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庞众望的事迹,他是 2017 年沧州市理科状元,他的家庭条件极为艰苦,但他在日记中写到:“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寒门能出贵子” 。所以本则作文的写作中心就是围绕“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的中心展开。可以以“寒门出贵子”或“寒门难出贵子”为话题,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具体写作时可具体分析为什么,为什么“寒门出贵子”或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 。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

16、,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 ,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所以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具体写作时要做到:(1)写一个清晰明确有力的观点;(2)作文一定要在开头/段首/段尾/结尾明显摆出你的观点;(3)观点清晰明确;(4)表述注重逻辑;(5)用词注意杜绝绝对化表述。参考立意:(1)家境并非成功的决定性条件;(2)寒门亦能出贵子;(3)世界永远不会辜负一个坚强、努力的人;(4)寒门“贵子” ,贵在奋斗!(5)寒门”怎样出贵子。【点睛】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第四步:确定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