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学 习 目 标,1掌握“志”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悲”“喜”之情。 2欣赏课文主要细节的描写,体会课文“事细情真”的特点。 3归纳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
2、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2了解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作者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涉猎不广,他自己也以“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为恨事”,所以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以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作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闻目睹,感
3、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本文项脊轩志,是归有光代表作之一。,(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已经,后来,停止,地方,“所”与“手植”,组成名词性词组,“是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代词,她,的,在,和,跟,和,越过,超过,动词 表程度,更加,副词,取得效果,动词,呈献,献出,动词,效果,成效,名词,先前,去世的,偏过,看望,经过,进 入 课 堂,1作者的书斋项脊轩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_ 答:(1)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2)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3)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4)阴暗:“北向,不能得日,
4、日过午已昏”。 2第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 答:对比。项脊轩旧时的样子与修葺后的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老屋的陋,作者没有嫌弃或厌恶,而是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修葺后的书斋,颇有情趣,景致可爱,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3“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 _ 答:从内容上说,由喜而悲,转为怀旧。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4第段是怎样表现作者心中的情思的? _ 答:用悲喜对比和细节描写来突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吾妻来归,是喜;妻死吾病,是悲。两相对比,喜去悲生,其悲尤烈。使怀念的色彩越加浓郁,
5、妻曾相伴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等细节描写,贴近生活,淡雅中见真情,感人至深。,1课文第三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声绘色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
6、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妣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段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
7、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
8、的统一。,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和场面,写出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物是人非、家境衰微、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A,【解析】 B项,妪:老年妇女。C项,制:形式,格局。D项,志:一种文体,以记事为主。,A,【解析】 挡住;应当;抵作;面对着。,A,【解析】 通“尔”,代词;、连词,表修饰;但,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解析】 “临川先生”指北宋王安石。,D,【解析】 “带有褒奖意味”错,谥号有褒也有贬。,【答案】 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原文呈现】 会昌中,汉水害襄阳,拜钧山南东道节度使,筑堤六千步,以障汉暴。王师伐刘稹,武宗以钧宽厚能得众,诏兼节度昭义军。 参考译文: 卢钧字子和,是范阳人。卢钧进士及第,以书判拔萃补授秘书正字。会昌年间,汉水泛滥危及襄阳城,授予卢钧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职,他筑堤六千步,来挡汉水。官军讨伐刘稹,武宗认为卢钧宽容厚道能得人心,下诏命他兼任昭义军节度使。适逢刘稹死去,朝廷命他乘驿车前往,升任检校兵部尚书,专门管理昭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