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115272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省新平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 12 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 50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

2、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 “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 “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 D 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

3、 A 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 C 项错误。22.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 ,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A.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B. 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 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D. 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故 A 项

4、正确;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 B 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故 C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 D 项错误。【点睛】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3.宋代规

5、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A. 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 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 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 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过度集中军权,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故 A 正确;3北宋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并非文职官员具有军事理论水平,所以未必能提高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军事

6、将领权力、集中兵权的措施,并非是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排除 C;北宋为了分割相权,设立枢密使,故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表述错误,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联系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分析解答。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 解释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 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

7、民政事务D 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 ,A 错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B 错误;行省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C 项错误;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4与信任,符合史实,D 正确。5. 第二次世

8、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 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C.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势均力敌。两国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故选 D。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点评: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1949 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 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6.下列有关雅尔塔体系的表

9、述,不正确的是A. 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B.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其取代C. 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而导致的结果D. 美国据此确立了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尔塔体系形成后,美国确立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不是全球霸主地位,故选 D;ABC 三项都是关于雅尔塔体系正确的表述,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可排除。7.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 苏联的参加C. 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 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相关事实进行分析,A.美苏两国划分

10、了势力范围,这不属于进步性; B.苏5联的参加,也体现不出进步性;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这一特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也具备。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这是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进步之处。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雅尔塔体系点评: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题目特点: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8.下列为 20 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它们1919 年 1 月 18 日 巴黎和会1921 年 11 月

11、 12 日 华盛顿会议1941 年 8 月 14 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1942 年元旦 26 国华盛顿会议1945 年 2 月 雅尔塔会议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 B. C. D. 【答案】A【解析】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争端体现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雅尔塔会议成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但上述会议并非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只有626 国华盛顿会议才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所以只有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

12、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9.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另一场战争”始于A. 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B. 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C. 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始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场战争”是指“冷战” ,A 项发生在 1947 年,B 项发生在 1955 年,C 项发生在 1948 年,D 项发生在 1949 年。

13、故选 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10.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中,不少人认为其是“美国式的慷慨” ,但更多的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此计划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绝不是什么慷慨” 。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的特点是A. 渗透性和控制性B. 扶持性和协调性C. 竞争性和对抗性D. 实用性和广泛性【答案】A【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实现其对西欧进行政治渗透和控制的一项计划,这时美国正实施其全球霸权政策,所以这里的地缘政治目标是对西欧地区的渗透和控制,故选 A;B 属于对“美国式的慷慨”一说的解释,所以与地缘政治目标

14、无关,故排除B;美国的地缘政治是对西欧地区的,而这时美国需要西欧作为其阵营的一部分,所以不具有与西欧地区的竞争与对抗性,故 C 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实用性和广泛性不具有政治色彩,所以 D 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7【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对“地缘政治”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11.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

15、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 周王“授土” “授民”B. 秦国的商鞅变法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详解】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措施符合“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 ”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符合材料“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故选 B。周王“授土” “授民”于诸侯,属于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郡国并行制而导致的地方割据的问题,与材料

16、无关,故排除 C。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不能体现“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 ,故排除 D。【点睛】商鞅变法的措施: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3.政治上: 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 4.文化上:焚烧诗书改革旧俗12.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8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

17、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吴起、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改革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都被处死,这说明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结果(课标外) 。13.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条件,要全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一

18、场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离不开改革者的开拓进取,但不属于有利条件,因此只有选 C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14.北魏太和八年(484 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 ”这反映了9

19、A. 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B. 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C. 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D. 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 、 “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可以得出,北魏实施俸禄制是借鉴了汉族所采用的制度,故选 A;题干没有提到旧势力与改革的关系,故排除 B;题干中的“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是说效法的是旧的典章制度,故 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实行俸禄制之前,北魏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而实行这一制度是为了防止贪污腐败,而题干中也没有提到相关的结果,故排除 D。1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

20、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 “取熙宁成法施行之” 。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 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提到北宋的司马光、蔡京和近代的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一致,这是由于三个人处在不同的时代,尽管司马光和蔡京都是北宋人,其实二人的生卒年代也不一致,而不同时代的背景不同,所以评价会有不同,故选 C;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该放在北宋的时代去评价,是有准确

21、评价的,而不是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所以 A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应该将之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价,而不能用后人的眼光去评价,故 B 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以排除;题干仅仅是说到了对变法的评价问题,不能据此得出 D 的结论,故排除 D。16.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10必须接 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 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 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

22、富农和地主贷款D. 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 的“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项。 “地方官就硬性摊派”表明 A 项正确。 “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表明 B 项正确。其他各项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内容17.1904 年 1 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

23、 12 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A. 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B. 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C. 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D. 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癸卯学制中涉及到了西方的科目设置,但是教育宗旨是中国传统思想,所以体现出一种“中国化”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在“实现了”二字;C选项与材料中的科目设置相悖;D 选项时间错误,新文化运动在此之后。18.19 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废除农奴制度设立议会机构建立近代工

24、业11挽救民族危机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俄国 1861 年改革,不是两者的相同之处,排除;两国改革都设立了议会机构,采取措施促进近代工业的发展,故正确;只符合日本的改革,排除。所以答案选 C。19.(题文)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 世纪 70 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 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 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 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

25、” “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有利于打破贵族和武士的特权,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国家对百姓的管理,便于征兵、征税等,故 A 正确。 “取姓”与引进西方生活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B。废藩置县指的是日本明治政府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材料与此无关,排除 C。殖产兴业主要指发展近代工商业,材料与此无关,排除 D。故选 A。20.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下列选项不符合史实

26、的是A. 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B. 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C. 一战后亚非拉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D. 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答案】C12【解析】【详解】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可知一战后欧洲霸权地位衰弱。题干要求选择“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持续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一战后亚非拉并未形成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只是部分国家的独立,如土耳其,不符合题意,故选 C;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体现了欧洲霸权的衰弱,故 A 符合史实,不

27、选;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挑战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故 B 符合史实,不选;美、日的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挑战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故 D 符合史实,不选。【点睛】本题考查一战后欧洲霸主地位的衰弱,其原因包括一战对欧洲的破坏、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美日的崛起。21.下列为 1870 年和 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年代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它1870 年 32 10 23 13 221913 年 14 6 38 16 26A.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B.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

28、国经济发展不平衡C. 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D.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870 年和 1913 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法的比重降低,美德比重上升,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B 正确;工业发展排名与工业革命开展先后无关,只是美德更多的运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动了其经济的迅速发展,故 A 错误;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在二战后,不是在一战前,故 C 错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故 D 错误。13【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英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迅速,在

29、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使用较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在美德等国展开,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法,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2.读“纳粹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如下) ,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德国人民的民族情绪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时间 1928 年 1930 年 1932 年纳粹党员 8 万 35 万 85 万国会议席 12 107 230国会名次 9 2 1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纳粹党的党员人数和议席数及国会名次在 1930 年及之后大幅增加,这是由于 1929 年发生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德

30、国也受到了沉重打击,因而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对民众具有了极大地诱惑作用,再加上一战之后德国人民的民族情绪,在希特勒的宣传和煽动之下更加高涨,故选 A;反共产国际协定是 1936 年 11 月签订的,与表格所述时间不一致,故排除含有的选项。23.一战结束后,人们几乎普遍抱有世界即将获得和平的想法, “为了消灭战争而战斗”已然成为共识,人们纷纷付诸行动,以促使这一事实尽早实现。但当法国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他的判断是:“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 ”他得出这一14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苛刻的凡尔赛和约极其不满德国后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31、战后人们对和平翘首企盼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 凡尔赛和约是建立在对德国作为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基础上的和约,只是暂时达成了与会国之间的妥协,在分赃问题上,战胜国的条件并没有真正得到完全满足,故符合题意;而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受到了关于领土、军备和赔款等方面的严厉制裁,德国对其极为不满,故也符合题意;法国福煦元帅做出判断的时间是凡尔赛和约签字之后不久,德国发动二战是在 20 年之后,故不符合题意;一战后人们对和平翘首企盼与上述的判断是相反的,故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排除含有的选项,A 为正确答案。【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 ” 法

32、国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得出上述预言,就说明在他认为,1919 年凡尔赛和约虽然签订了,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还存在矛盾,而结合所学可知,A 是当时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故选 A。2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反政B. 国际反发西斯联盟的建立C. 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D. 中国人民对日本英勇抵抗【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15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其它各项,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但不

33、是根本原因,故排除。点睛:1942 年元旦,中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25.下图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事件A. 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B. 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C. 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D.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婚礼的一方是德国,代表的是法西斯势力,另一方是苏联,两人的蜜月指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客

34、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绥靖政策是英法对德国的政策;B 选项与此无关;D 选项没有弄清楚实质。点睛:回答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本题解答的关键点是参与国家的判断,其中一个是德国,很容易确定,另外一个是苏联,要了解苏联的国旗才可以清楚。这样就进一步确定历史事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第卷(共计 50 分)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20 分,第 27 小题 15 分,第 28 小题 15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 ,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

35、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16秦律十八种 、 效律 秦律杂抄 、 法律答问 、 封诊式 、 编年记 、 语书 、 为吏之道 、甲种与乙种、 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 ,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 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 ,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

36、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材料二两千年前的秦王朝,我们对他的了解只能凭借前人记述: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那个王朝暴戾无道两千年前的秦汉法律,史料所见更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是法制落后、人重法轻?还是历史长河漫漫,史料湮灭不全?两千年后的我们难以一窥真相。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材料三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

37、他人的行为” ,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答案】

38、(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 ;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对后世影响大。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17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2)不同:政治环境不同: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影响了法律制定。经济基础不同:秦朝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不同: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宗教与自然法思想影响政治生活。【解析】【详解】 (1)特点:根据“秦律十八种 ”得出涉及范围广;根据“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得出关注农业(关注生态) ;根据“这样的问答有

39、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得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根据“到了后世经常使用”得出对后世影响大。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评价,积极意义可从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回答,消极影响可从严刑峻法导致秦朝速亡回答。(2)不同:可分别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分析总结,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商品经济、对外贸易繁荣,宗教与自然法思想影响政治生活。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

40、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 ”1901 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渠,若成一小世界矣。 ”此后,在 20 世纪初的 20 多年中,江苏北部荒无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 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

41、级农学校” 。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 ,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 1904 年作普通农学浅说序 ,1910 年作农学通释序 。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答案】 (1)挽救民族危机;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的推动;“重农”的历史传统;“戊戌变法”的影响。(2)推动农业近代化;加强了各省农会联系,有利于中国农村资产阶

42、级的产生;有利于农作物的改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农业产量;有利于促进近代工商业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张謇的改革。从张謇农业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危机、西方科技的影响、 “实业救国” 、清末新政等方面来分析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2)通过材料“在 20 世纪初的 20 多年中,江苏北部荒芜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得知推动农业近代化;根据材料“1910 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

43、所于武昌和保定”得知加强了各省农会联系,有利于中国农村资产阶级的产生;根据材料“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得知有利于农作物的改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农业产量。28.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8 年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向拉美地区进行全面渗透,威胁美国利益。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慕尼黑协定没有带来“一代人的和平” , “仅仅意味着民主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失败” 。为此,他呼吁废除中立法案,用“现购自运”代替“武器禁运” ,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1939 年 4

44、月,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 10 年内不侵略他所列出的 31 个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作为解决欧洲争端的基础。这些国家中包括当时与德国并不接壤的苏联。8 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 ,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利。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罗斯福的欧洲战略虽未能阻止战争,但却使罗斯福这样的反法西斯者提高了威望,并巩固了其在国内外的地位,连任美国总统,并引导美国走上与世界各国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19利道路。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的欧洲战略的目的及其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45、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推行欧洲战略的影响。【答案】 (1)目的:阻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措施:支持英法联合抵抗徳国法西斯;缓和与苏联关系,争取与苏联的合作;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2)影响:提高了罗斯福威望,巩固了其政治地位;有助于打击德国的对外扩张;为世界大国间联合反对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解析】【详解】第(1)问,根据材料“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慕尼黑协定没有带来一代人的和平 , 仅仅意味着民主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失败 。 ”得出其目的是阻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主要措施在材料中有体现,主要是支持英法联合抵抗德国法西斯;缓和与苏联关系,争取与苏联的合作;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第(2)问,影响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方面回答,得出答案提高了罗斯福威望,巩固了其政治地位;有助于打击德国的对外扩张;为世界大国间联合反对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