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11581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宁夏育才中学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音乐的发展过程,从制造乐器的技术角度讲,是从制造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如钟、鼓、磬等)向非自然的乐器(含有大量的技术性制造因素)发展的。从乐器的发声中,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祭祀、庆典等群集性活动的外在性向个人化的内心活动深入的,甚至是向个人心理的潜在活动深入的。这些活动也决定了音乐对人类自身精神的深入。而音乐本身也随着乐器本身的变化亦或是发展而趋向于更加复杂、微妙,更加深入地以声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内

2、心。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一是以呈现的方式;二是以激发的方式。也许,还有第三种,也即是用音乐试图创造我们人类完全没有感受过的东西。科学家对人类生命本源基因的研究,对人类未知的极其遥远神秘的外太空的探索,都将带来新的音乐源泉。可以说,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是我们亲近世界、亲近我们自己以及他人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体验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者对自己的感情体验的过程,是相互交融、浸透、共鸣的过程。音乐的感受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普通音乐听众,还是音乐家,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甚至可以说,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有着完整心理感受的人。音

3、乐训练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有很多并非受到过专门训练的人,他们依然可以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他们甚至可以对音乐的内涵有相当准确的表述。而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就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中有着异常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人们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是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人们对他们所不熟悉的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容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古琴曲春江花

4、月夜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有着各种不同的回答:叙述某种痛苦,忧郁,充满一种温馨的力量,典雅而明快的情绪,喜悦,等等。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2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人们很少接触古琴音乐,不了解那个社会,那种人生哲学,古代文人的山水观,因而也就自然地不能正确地感知。我们所讲的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如果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也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历史上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是音乐家梦寐以求的。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

5、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准确、更深刻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而这样的理解和亲近,无疑也净化了我们的情感。(摘编自张辉音乐与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给我们的音乐感受是浅层次的,非自然的乐器给我们的音乐感受是深层次的。B. 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心理完全健全的人,因为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C. 一些普通人的音乐感受可能超过音乐专业人士,因为音乐专家过多的关注技巧、技术手法等,其音乐感受就会大打折扣。D. 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其前提是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

6、活基础有比较明确的认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通过乐器的发展引出我们对音乐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论断,从而确定了文章的论述范围与重点。B. 第二段先指出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的特性,然后论述音乐的感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情感体验最为重要。C. 第三段以古琴曲春江花月夜为例证,说明人们对他们所不熟悉的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容易表现出明显的差异。D. 第四段运用“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个典故,意在说明音乐欣赏非常依赖于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音乐,不管是呈现还是激发,甚至是创造出我们从未体验过的东

7、西,都着眼于我们的情感;准确、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能净化我们的情感。3B. 在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中,既包含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感受,也包含对自己的感情的体验、感受,这些体验或感受互相渗透与交融。C. 人们对音乐作品中感情内涵的体验是有差异的,这可以通过音乐训练达成一致,因为音乐训练有助于提升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D.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给人带来不同甚至相反的感受,主要是因为感受者对作品所用乐器、初唐的社会情况和文人的思想感情等了解、感知不同。【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

8、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曲解文意, “从乐器的发声中,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等于说接近自然的乐器给我们的音乐感受就是浅层次的。B 项,“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心理完全健全的人”说法偷换概念,原文是“很难说是一个有着完整心理感受的人” 。C 项,将原文的假设表述改变为肯定陈述,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说的是“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 。故选 D。【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

9、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此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意在说明音乐欣赏非常依赖于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理解错误。运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直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可能更准确、更深刻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

10、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4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 项, “这可以通过音乐训练达成一致”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根据原文,音乐训练有助于提升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但是音乐训练不能让人们对音乐作品中感情内涵的体验达成一致,因为“音乐训练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有很多并非受到过专门训练的人,他们依然可以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他们甚至可以对音乐的内涵有相当准确的表述。

11、而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就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

12、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

13、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

14、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出走以后陶丽群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 “我要出去住一阵子。 ”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这很不像她。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也许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还有我这个女儿在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都对这样的日子习以为常:母亲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

15、角色。母亲是在晚饭时说这句话的。说完那句话后,她站在饭桌边等着,手里握着碗筷,仿佛在等待谁答应她的请求。然而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我的侄子这当儿放了一个响屁,被我二嫂嫌恶地看了一眼,正好被他妈我的大嫂看见了。这个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还不赶快去看看。我看见母亲拿碗的手抖了一下,但她没动。母亲的反应终于引起大家的注意了。但是我敢保证,母亲之前说的那句话肯定没有谁听进去。父亲发火了:“人死了?还不去看看。 ”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

16、,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父亲当着儿媳们的面不好发作,绷紧一张脸走进走出。他觉得母亲肯定中邪了。最后是我帮母亲把饭桌收拾掉了。一整夜,我一直听见我隔壁的母亲的房间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她一直在倒腾什么东西。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我的两个嫂子带着各自的儿女全都回了娘家。这个家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的,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

17、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后来邻居玉姑见我们一屋子鸡飞狗跳的狼狈相,对我们说,你们妈在毛竹岛锄地呢。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习6惯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啊。远远的,我们看见毛竹岛上的木屋顶升起一股淡白色的轻烟,在已经变黑的石棉瓦屋顶上摇曳着。父亲扭头恼怒地看了一眼身后的儿女,像在询问,可我们都不吭声,我们也不知道母亲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和母亲隔了一条大概三十米左右的河面,现在又是夏季,要想

18、过去只能划竹筏了。但那张多年不用的竹筏此时泊在母亲那边的毛竹岛岸边。父亲朝我瞪了一眼,我赶紧往前一站,站到父亲和几个哥哥的前头,朝毛竹岛大喊:“妈!”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我回头朝父亲和哥哥们尴尬地看看,哥哥们面面相觑,一脸困惑,而父亲依旧紧绷着脸。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着了。我们在江边的举动引起浇菜地的村民的兴趣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丢下水桶和水瓢聚到我们身边来,不断问我们发生什么事情。父亲气红了脸,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嘲讽。他朝村人气呼呼地说:“有什么好看的,都走,走开。 ”说完他朝几个子女挥

19、挥手,说:“回去,都给我回家去,丢人现眼的。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母亲要离开家到毛竹岛独自过活去的事情。父亲几乎不敢出门,他怕出门会碰到村人疑惑和嘲笑的目光,在屋里像只困兽一样暴躁不安,又毫无办法。家里只剩下我和父亲两人,我要照管家里的猪鸡鸭狗,还得给他烧饭。父亲吃着吃着,把筷子一摔,咆哮道:“这是人吃的吗?盐巴不要钱了啊?你闭眼睛放的?”我呛他一句:“想好吃自己煮,我又不是我妈。 ”他瞪了我一眼,显然很无可奈何,于是他朝我拍着饭桌问:“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嗯?”(选自陶丽群母亲的岛 ,有删改)【注】题目为编者所加。据小说后文所述:“母亲十九岁时被我奶奶买来给父亲当老婆,据说是河北人。 ”4

2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母亲出走以后”为题,既概括了作品情节,又能诱发读者的想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母亲处在丈夫和儿女的夹缝之中,当再次遭遇他们的无理对待后,一气之下,她就突然“离家出走”了。C. 小说中的“我”这一角色既是叙事的主体,同时又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有着绾结全篇的重要作用。7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5. 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请联系作品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答案】4. B 5. 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

21、国传统妇女。许多年来都为全家忙里忙外地辛苦操劳着。饱经沧桑后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的老年妇女。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性格内向但做事果决,态度坚定的妇女。母亲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所以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6. 示例:要学会尊重自己的亲人。小说中的母亲和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为了家庭和儿女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作为儿女,不应该视为理所应当,而应尊重她们的人格尊严,尊重她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要仅仅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的存在。作品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了自己,当“母亲出走以后” ,才真切地意识到她的存在和

22、她对于整个家庭的重要性。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学会反躬自省。小说中的父亲和儿女们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理由,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上做出这样的决定。【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 ,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 “突然离家出走 ”说法欠妥,

23、母亲在再次遭遇家人的蛮横无理对待前就已经在深思熟虑后提出“我要出去住一阵子” ,而非一时气头上的决定。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根据8文中对母亲的介绍和母亲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比如:“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 “母亲

24、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 “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的,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可见母亲任劳任怨,为家庭操劳了一辈子,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国传统妇女。 “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 “父亲发火了:人死了?还不去看看。 ”“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 “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说

25、明母亲在家里没地位,逆来顺受,且性格内向。“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 “家里一团糟糕。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说明母亲勤劳。文章开篇的介绍“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 我要出去住一阵子。 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说明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说明母亲做事果决。 “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 “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

26、着了” ,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说明母亲态度坚定,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个性化阅读或者创意解读的部分,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本题题目是“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请联系作品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题干中关键点“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 ,答题时,选取自己认为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即可。比如小说中母亲为了家庭和儿女操

27、劳一生,作为儿女却不尊重母亲,如文中的大嫂“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 ,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还不赶快去看看” ,作为儿女要体谅父母,学生会尊重体谅自己的亲人。文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自己,当母亲说要出去住一阵子时, “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9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 ,当母亲真的离家出走以后, “家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 ,才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亲人的存在。还有文章中父亲和儿女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原因,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

28、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上做出这样的决定, “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 ,特别是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最后还“朝我拍着饭桌问: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嗯? ”,这些启示我们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亲人,平时要多与亲人沟通,学会反躬自省。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还有谈感受时,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 。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

29、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 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属于对学生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 ,就是有“我”有

30、“思” ,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解答此类题: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相互联系,力求有据。在个性化解读时既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还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

31、,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紧扣文本,有的放失。散文要重点从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方面入手。小说重点考虑内容表达、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主旨表达等角度入手探10究,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监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

32、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17 年二孩出生人数比 2016年明显增加。这一现象令人欣喜,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是 2017年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问题也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广大育龄夫妇要有全局意识,始终将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放在第一位。进入 21世纪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均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在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诸多新问题和潜在风

33、险形成的挑战已不容回避。目前,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二孩”落实之初,一些专家对此并不看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这项人口政策调整并不能扭转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之前,一些地区调查也显示,在已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只有一小部分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两年来,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证明,专家的预期过于悲观了。高龄妈妈们带着对二孩的深深渴望,在顽强跨越生育极限的同时,也让“全面二孩”释放出应有的政策红利。但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这表明在生育观念转变、生活压力加大、结婚年龄推迟等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整体生育意愿正在被进一步压低。

34、这提醒有关部门,当前不但要继续坚持“全面二孩”政策,让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且应尽快出台其他配套的福利政策,完善育龄妇女的劳动保障制度,让广大育龄夫妇首先“敢于”生下第一个孩子。(摘自北京青年报2018 年 1月 22日)材料二:近年出生人口与出生率11注:人口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人口。(数据国家统计局,因为涉及人口普查,部分年份有微调)(来自21 世纪经济报道2018 年 2月 5日)材料三:近些年来,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绝对不止计划生育政策而已。一方面,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国外的先例几乎无一例外地证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

35、儿育女这件事的意愿会日渐下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普遍有着“养儿防老” “多子多福”的观念,人们生儿育女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己和家族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和希望,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起来,这种观念自然会日渐式微。另一方面,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从出生到上学到就业结婚买房都得父母操心。而二孩的出生大多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中年人有能力有意愿养育第二个孩子,但是高龄产妇的不断出现,不利于中国人口的优化,更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摘自中青在线2018 年 1月 19日)材料四:人口变化趋势往往带有巨大惯性,甚至暗含自强化机制。世界各国已有经验中,一旦总和生育率降至 1.5水平(即每个妇女生育

36、1.5个孩子)以下,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就会变得极为困难。但是中国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的低生育率起码从其源头上起自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因素计划生育。因此,这就使得此前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存在大量事先很难被证伪的主观性假设(如一旦生育政策放松,中国有可能迎来大规模、集中性的补偿性生育高峰) 。这种假设使得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等方面凸显不足。(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18 年 1月 29日)127. 下列关于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走低,一孩出生率下降较多,生育观念发生转变,生活压力加大,结婚年龄推迟。B. “二孩政策”没有扭转人口

37、出生低迷的趋势,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不大,女方年龄普遍偏大,育龄妇女占比不断下降。C. 中国经济的长足进步,以生儿育女为自己和家庭提供物质保障的观念日渐淡泊,导致了当代中国人养儿防老观念的式微。D. 从孩子出生到教育、婚嫁、住房,现代社会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事业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年轻人缺乏生育的勇气。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孩”和“二孩”出生率的反差表明, “全面二孩”政策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但我国生育率的低水平状况依然严峻。B. 进入 21世纪之后,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再是人口增长过快现象,而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C. 进入 21世纪之

38、后,一孩出生率偏低,整体出生人口逐年减少,说明“全面二孩”政策不足以解决我国当前出生率过低的问题。D. 一旦总体生育率降低到一定水平,要想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就会变得极为困难,但中国抑制生育率上升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旦松绑,必然会迎来一次生育高峰。9. 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我国生育率偏低的局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B 8. A 9. 政府出台相关配套的福利政策,完善育龄妇女的生育、劳动保障制度;继续坚持实施“二孩政策”乃至进一步放宽生育政策,使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广大育龄夫妇要有全局观念,将国家民族繁荣富强放在第一位。【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39、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信息筛选点事“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的理解”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从材料一看出,“二孩政策没有扭转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是某些专家的悲观预期,事实上,高龄母13亲对生育二孩有深深的渴望。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0、,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 “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说法错误,原文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C 项, “整体出生人口逐年减少”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看出,出生人口并非逐年减少。D 项,“必然会迎来一次生育高峰”估计错误,材料四中“存在大量主观性假设”和“这种假设使得凸显不足”等语句表明这是一种主观性假设。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

41、,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我国生育率偏低的局面。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仔细阅读这材料一,可以从中筛选出“广大育龄夫妇要有全局意识,始终将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放在第一位” “当前不但要继续坚持全面二孩政策,让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且应尽快出台其他配套的福利政策” “完善育龄妇女的劳动保障制度,让广大育龄夫妇首先敢于生下第一个孩子”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我国生育率偏低的局面。【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42、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分条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14读为日讲官。时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悚然而止。帝营寿宫于大峪山,欲仿永

43、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 ”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帝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赓于已邸门获妖书,而书辞诬赓动摇国本,大惧。立以疏闻,乞避位。帝慰谕有加。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赓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事乃得解。三十四年,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帝优诏答之而不行。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

44、命。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给事中王元翰以廷机之用,赓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赓。赓疏辞,帝为切责言者。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请人列言路,方欲见风采,而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众谓赓修郤,攻讦四起,先后疏论至五十余人。给事中喻安性者,赓里人,为赓上疏言:“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 ”言者遂交章劾安性。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及卒,赠太保,谥文懿。(选自明史朱赓传 ,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45、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B. 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C. 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D. 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花石纲,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B. 优诏,中国古代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嘉奖的诏书。C

46、. 素服,古代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文中表示朱赓对皇帝忠诚。15D. 司礼,官署名,太监掌管,明朝中后期,因经常让代替皇帝批红而权力巨大。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赓善于讽谏,劝帝止兴土木。皇帝在宫中兴建园囿,恰好他担任皇帝的侍读,趁机借宋史“花石纲”的危害,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B. 朱赓不慕名利,多次拒绝征召。皇帝让他担任原职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他两次拒绝,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C. 朱赓敢触龙颜,直陈己见。他上书陈述收取矿税的危害,又同沈一贯、沈鲤一起向皇帝呈报相关奏章,深刻揭示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D. 朱赓忠诚于国事,死而后已

47、。他掌管朝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又逢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最终卒于任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赓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事乃得解。(2)给事中王元翰以廷机之用,赓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赓。【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沈一贯发动奸邪小人穷追不舍。朱赓两次写信给沈一贯,请他迅速了结此案,事情才得以化解。(2)给事中王元翰认为李廷机受任用,实际上由朱赓主使的,上奏诋毁李廷机,并涉及朱赓。【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

48、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赓” “疾” “阁中” “人” “帝” “阁臣” “廷臣” “中旨” “故事” “廷” “李廷机” “首辅”,虚词“以” “而” “乃” “以为” , “以老”意思是因为年老,独立成句,应该和后面断开排除 A项;“廷臣虑帝”意思还没有结束,廷臣担忧皇帝“出中旨” ,因此“廷臣虑帝出中旨”应该连在一起,排除 B项;“赓力疾请付廷”和后面的“推”应该连在一起,解释为朱庚极力请求托付给廷臣推荐,排除 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朱赓因为年老,屡次称病,内阁中空无一

49、人。皇帝下谕选择内阁大臣,而朝廷大臣顾虑皇帝会按照旧例直接颁出宫中旨意。朱赓勉强支撑病体请求交付给朝廷大臣推举,于是用了李廷机,让他任首辅。句子可以断16开为: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项,素服在文中指平民服饰,便装,表示以辞职抗争。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皇帝没有同意。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61280-1-3-2010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General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 Central wavelength and spectral width measurement《光纤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一般通信子系统 .pdf BS EN 61280-1-3-2010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General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 Central wavelength and spectral width measurement《光纤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一般通信子系统 .pdf
  • BS EN 61280-1-4-2010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General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 Light source encircled flux measurement method《光纤通信子系统试验程序 一般通信子系统 光源环.pdf BS EN 61280-1-4-2010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General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 Light source encircled flux measurement method《光纤通信子系统试验程序 一般通信子系统 光源环.pdf
  • BS EN 61280-2-1-2010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Receiver sensitivity and overload measurement《光纤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数字系统 接收器灵敏度和过载测量》.pdf BS EN 61280-2-1-2010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Receiver sensitivity and overload measurement《光纤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数字系统 接收器灵敏度和过载测量》.pdf
  • BS EN 61280-2-10-2005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Time-resolved chirp and alpha-factor measurement of laser transmitters《纤维光学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数.pdf BS EN 61280-2-10-2005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Time-resolved chirp and alpha-factor measurement of laser transmitters《纤维光学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数.pdf
  • BS EN 61280-2-11-2006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Averaged Q-factor determination using amplitude histogram evaluation for optical signa.pdf BS EN 61280-2-11-2006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Averaged Q-factor determination using amplitude histogram evaluation for optical signa.pdf
  • BS EN 61280-2-12-2014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Digital systems Measuring eye diagrams and Q-factor using a software triggering technique for transmission.pdf BS EN 61280-2-12-2014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Digital systems Measuring eye diagrams and Q-factor using a software triggering technique for transmission.pdf
  • BS EN 61280-2-2-2012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Digital systems Optical eye pattern waveform and extinction ratio measurement《纤维光学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数字系统 光眼图、波形和消光比.pdf BS EN 61280-2-2-2012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Digital systems Optical eye pattern waveform and extinction ratio measurement《纤维光学通信子系统试验规程 数字系统 光眼图、波形和消光比.pdf
  • BS EN 61280-2-3-2009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Jitter and wander measurements《光纤通信子系统的试验程序 数字系统 抖动和漂移测量》.pdf BS EN 61280-2-3-2009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test procedures - Digital systems - Jitter and wander measurements《光纤通信子系统的试验程序 数字系统 抖动和漂移测量》.pdf
  • BS EN 61280-2-4-1998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basic test procedures - Test procedures for digital systems - Bit-rate tolerance measurement《光纤通信系统基本试验程序 数字系统试验程序 位速容差测量》.pdf BS EN 61280-2-4-1998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basic test procedures - Test procedures for digital systems - Bit-rate tolerance measurement《光纤通信系统基本试验程序 数字系统试验程序 位速容差测量》.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