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1627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 分 时间:10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Zn-65 Pb-207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48 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句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在添加时无需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C.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 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答案】B【解析】A 项,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烧豆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A 项正确;B 项,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B 项错误;C 项,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项正确;D 项,绿色化学的核心就

3、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D 项正确;答案选 B。2.X、Y、Z 都是金属,把 X 浸入 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的表面有 Z 析出,X 与 Y 组成原电池时,Y 为原电池的负极。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YZ B. XZY C. YXZ D. YZX【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 与 Z 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 Z,所以活泼性:XZ;X 与 Y 组成原电池,Y 为负极,- 2 -所以活泼性:YX;所以 X、Y、Z 3 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YXZ。考点:考查了金

4、属活泼性的比较。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 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电解的原理,活动性金属作阳极,活动性金属先失电子,Fe2e =Fe2 ,然后 Fe2 得电子转变成 Fe,铝单质中混有铁单质,不切合实际,故正确;B、精炼铜中,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切合实际,故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石墨作阳极,产生 NaOH、氢气和氯气,切合实际,故错误;D、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液含镀层金属,切合实际,故错

5、误。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等知识。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 H890.3kJmol -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 2(g)=CO2(g)2H 2O(g) H890.3 kJmol -1B. 500 、30 MPa 下,将 0.5 molN2(g)和 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 3 (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 (g)3H 2(g)=2NH3 (g) H38.6 kJmol -1C.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H57.3 kJmol -1,则 H2 SO4和 Ca(OH)

6、2反应的中和热 H57.3kJmol -1D. 在 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 (g)O 2 (g)=2H2O(l) H571.6 kJmol -1【答案】D【解析】【详解】A. 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谓稳定的氧化物指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故方程式中水的状态错误,故错误;B.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计算反应消耗的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故错误; C. 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有沉淀生成,所以生-

7、3 -成 1mol 水时的反应热不等于中和热,故错误;D. 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热量和物质的量成正比,在 101 kPa 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 (g)O 2 (g)=2H2O(l) H571.6 kJmol -1,故正确。故选 D。【点睛】掌握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物质的量和物质聚集状态的要求。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稳定的氧化物指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或液态水等。中和热指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5.用电解氧

8、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3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答案】C【解析】【详解】A. 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故正确;B.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硫酸,说明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故正确;C. 阴极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故错误;D. 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硫酸根离子在电解

9、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正确。故选 C。【点睛】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阴极材料选择没有特定的要求,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6.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4 -A. 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B. 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C. 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 2 mol 电子,负极质量减轻 207 g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

10、于燃料电池,故 A 正确;B、在干电池中,Zn 作负极,被氧化,故 B 正确;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硫酸铅在负极上析出,该极质量应该增加而非减小,故 C 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且工作的最终产物是水,故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 D 正确;答案为 C。考点:考查了原电池类型的分析判断,依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电极和反应产物是解题关键。7.以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质均过量) ,电解后溶液 pH 升高的是(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钾 氯化钾 硝酸银 硫酸钠A. B. C. D. 【答案】C【解析】考查电解产物的判断。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盐酸

11、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氯气,pH 增大;电解硫酸相当于电解水,pH 降低;电解氢氧化钾也是相当于电解水,pH 增大;电解氯化钾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钾,pH 增大;电解硝酸银溶液,生成物水银、氧气和硝酸,pH 降低;电解硫酸钠溶液也是相当于电解水,pH 不变,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C。8.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合成分子机器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分子机器是一种特殊的超分子体系,当体系受到外在刺激(如 pH 变化、吸收光子、电子得失等)时,分子组分间原有作用被破坏,各组分间发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驱动分子机器时,需要对体系输入一定的能量B. 分子状态的改变会

12、伴随能量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 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是刺激分子机器体系的因素之一D. 光照有可能使分子产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答案】B- 5 -【解析】A需要对体系输入一定的能量,才能驱动分子机器,故 A 正确;B分子状态的改变是物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C电子的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刺激分子机器体系,故 C 正确;D光照可使光能转化为机械能,即光照能使分子产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故 D 正确;答案为 B。9.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以获取热量和肥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方

13、式C. 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其首要原因是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答案】C【解析】【详解】A. 锂离子电池能进行充电和放电,所以属于二次电池,故正确;B. 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有机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故正确;C. 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其首要原因是防止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故错误;D. 氢氧燃料电池在两极上通入的是氢气和氧气,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故正确。故选

14、C。10.下图为 EFC 剑桥法用固体二氧化钛(TiO 2)生产海绵钛的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在较低的阴极电位下,TiO 2(阴极)中的氧解离进入熔融盐,阴极最后只剩下纯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 =Cl2 B.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TiO24e =Ti2O 2C. 通电后,O 2 、Cl 均向阴极移动 D. 石墨电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 6 -11.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 Mg2e =Mg2+ B. 正极反应式为 AgCl+e =Ag+ClC. 不能被 KCl 溶液

15、激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 2O=Mg(OH)2H 2【答案】C【解析】【分析】MgAgCl 电池中活泼金属镁是还原剂,氯化银是氧化剂,金属镁做负极。【详解】A. 负电池中镁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Mg2e =Mg2+,故正确;B. 氯化银在正极反应,正极反应式为 AgCl+e =Ag+Cl ,故正确;C. 由题中信息可知,氯化钾溶液中的水可以激活该电池,故错误;D. 镁是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即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 2O=Mg(OH)2H 2,故正确。故选 C。12.反应 AC 分两步进行:AB,BC。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 2、E 3、E 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

16、法错误的是( )A. 三种物质中 B 最不稳定 B. AB 反应的活化能为 E1C. BC 反应的 H=E 4E 3 D. 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答案】C【解析】A、A、B、C 三种物质中,B 的能量最高,所以 B 最不稳定,A 正确;B、反应物 A 变成活化分子需吸收能量 E1,所以 AB 反应的活化能为 E1,B 正确;C、B 的能量高于 C 的能量,所以BC 为放热反应,H=-(E 4-E3) ,C 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 正确。正确答案为 C。13.联氨(N 2H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O 2(g)N 2(g)=N2O4(

17、l) H 1N 2(g)2H 2(g)= N2H4(l) H 2- 7 -O 2(g)2H 2(g)=2H2O(g) H 32 N 2H4(l)N 2O4(l)=3N2(g)4H 2O(g) H 4=1048.9 kJmol-1A. H 42H 32H 2H 1B. O2(g)2H 2(g) 2H2O(l) H 5,H 5H 3C. 1 mol O2(g)和 2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 2 mol H2O(g)D. 联氨和 N2O4作火箭推进剂的原因之一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2-得到2 N2H4(l)N 2O4(l)=3N2(g)4

18、H 2O(g) H 4=H 42H 32H 2H 1,故正确;B. O2(g)2H 2(g)=2H2O(g) H 3,O 2(g)2H 2(g)2H2O(l) H 5,气态水变为液态水过程中放出热量,焓变为负值,则 H 5H 3,故错误;C.反应放热,所以说明 1 mol O2(g)和 2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 2 mol H2O(g),故正确;D. 联氨和 N2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作火箭推进剂的原因之一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正确。故选 B。14.用锌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为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下列措施不适宜的是( )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 加入硝酸铜固体 C. 改用

19、粗锌 D. 不用锌片,改用锌粉【答案】B【解析】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都是增大的,即选项 ACD 正确。加入硝酸铜后,NO 3 具有氧化性和锌反应得不到氢气,不正确。答案选 B。15.下列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 a 为 Cu,b 为含有碳杂质的 Al,c 为稀硫酸时,b 极上观察不到气泡产生B. 当 a 为石墨,b 为 Fe,c 为浓硫酸时,不能产生连续的稳定电流C. 当 a 为石墨,b 为 Cu,c 为 FeCl3溶液时,a、b 之间没有电流通过D. 当 a 为 Mg,b 为 Al,c 为 NaOH

20、溶液时,b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8 -【答案】B【解析】【详解】A. 当 a 为 Cu,b 为含有碳杂质的 Al,c 为稀硫酸时,则铝为负极,铜为正极,但由于铝为含有碳杂质,所以可以形成微小原电池,在铝电极上也可以看到气泡,故错误;B. 当 a 为石墨,b 为 Fe,c 为浓硫酸时,因为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所以不能产生连续的稳定电流,故正确;C. 当 a 为石墨,b 为 Cu,c 为 FeCl3溶液时,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铜为原电池负极,所以 a、b 之间有电流通过,故错误;D. 当 a 为 Mg,b 为 Al,c为 NaOH 溶液时,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铝为负极,镁为正极,在

21、镁电极上有大量气泡,故错误。故选 B。【点睛】一般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但是根据电解质溶液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铁碳和浓硫酸形成原电池时,铁为负极,但很快钝化后就不能形成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原电池,铝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镁不反应,所以铝为负极,镁为正极。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需要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16.如图所示,杠杆 A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 M 的浓溶液,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 )A. 当 M 为盐酸、

22、杠杆为导体时,A 端高,B 端低B. 当 M 为 AgNO 3、杠杆为导体时,A 端高,B 端低C. 当 M 为 CuSO 4、杠杆为导体时,A 端低,B 端高D. 当 M 为 CuSO 4、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低,B 端高【答案】C【解析】【详解】A. 当 M 为盐酸、杠杆为导体时,该装置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铜为正极,铁不断的溶解质量减少,铜球上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所以 B 端质量减少,A 端质量不变,会出现 A 端低,B 端高的现象,故错误;B. 当 M 为 AgNO3、杠杆为导体时,铁为原电- 9 -池的负极,质量减少,铜为原电池的正极,银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银,铜球的质量增加,

23、所以A 端低,B 端高,故错误;C. 当 M 为 CuSO4、杠杆为导体时,铁为原电池的负极,溶解质量减少,铜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铜球质量增加,A 端低,B 端高,故正确。D. 当 M 为 CuSO4、杠杆为绝缘体时,不能形成原电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球质量增加,铜球质量不变,A 端高,B 端低,故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注意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两个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在原电池中负极上的金属溶解质量减小,正极上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反应。杠杆两端的高低取决于两球的质量的相对大小。17.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

24、盛有 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2mL 盐酸于试管中。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B.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C.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D.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答案】A【解析】试管中 Mg 和盐酸反应放热,使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 Ca(OH) 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烧杯中

25、会有白色 Ca(OH) 2固体析出,对照各选项,答案选 A。18.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浓 HNO 3,在烧杯中放入用导线相连的铁、铅两个电极,已知原电- 10 -池停止工作时,Fe、Pb 都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 比 Pb 活泼,始终作负极B. Fe 在浓硝酸中钝化,始终不会溶解C. 电池停止工作时,烧杯中生成了硝酸铁D. 利用浓硝酸做电解质溶液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A. Fe 比 Pb 活泼,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所以开始铁做负极,钝化后,铅做负极,故错误;B. Fe 在浓硝酸中钝化,铁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但当溶液为稀硝酸时,铁做负极,会溶解,故错误;

26、C. 铁做负极生成亚铁离子,所以电池停止工作时,烧杯中生成了硝酸亚铁,故错误;D. 利用浓硝酸做电解质溶液会产生二氧化氮,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故正确。故选 D。19.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CH4H 2O 3H2CO,每消耗 1 mol CH4转移 12 mol 电子B. 电极 A 上 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 22OH 2e =2H2OC. 电池工作时,CO 32向电极 A 移动,电子由 A 极经电解质流向 B 极D. 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2CO 24e =2CO32【答案】D【解析】【详解】A. 反应 CH4H

27、2O 3H2CO,碳元素化合价从-4 价升高到+2 价,氢元素化合- 11 -价从+1 价降低到 0 价,每消耗 1 mol CH4转移 6 mol 电子,故错误;B. 电解质没有氢氧根离子,负极电极 A 上 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 2CO 32-2e =H2O+CO2,故错误;C. 电池工作时,CO 32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 A 移动,电子只能通过导线,不能经过溶液,故错误;D. B 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到电子,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2CO 24e =2CO32,故正确。故选 D。20.为了测量某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酸的浓度和体积 碱的浓度和体积 比

28、热容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 操作所需的时间A. B. C. D. 全部【答案】C【解析】【详解】由反应热的计算公式 可知,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然后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故选 C。21.如图装置()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 K 通过,该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K 2S2KI 3 K2S43KI,装置()为电解池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 K 时,X 附近溶液先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 K 时,K 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B. 闭合 K 时,A

29、 的电极反应式为:3I 2e =IC. 闭合 K 时,X 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2D. 闭合 K 时,当有 0.1 mol K 通过离子交换膜,X 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 1.12 L【答案】D【解析】【分析】- 12 -当闭合开关 K 时,X 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 X 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在 X 极上得到电子析出氢气,X 极是阴极,发生反应为 2H2O+2e-=H2+2OH-,Y 极是阳极,发生的反应为 2Cl-2e-=Cl2,与阴极连接的是原电池的负极,所以 A 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2S22-2e-=S42-,B 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I3-+2e-=3I-。【详解】

30、当闭合开关 K 时,X 附近溶液先变红,即 X 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所以在 X 极上得到电子析出氢气,X 极是阴极,Y 极是阳极,与阴极连接的是原电池的负极,所以 A 极是负极,B 极是正极。A. 闭合 K 时,形成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应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所以 K 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故错误;B. 闭合 K 时,A 的电极反应式为:2S 22-2e-=S42-,故错误;C. 闭合 K 时,X 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O+2e-=H2+2OH-,故错误;D. 闭合 K时,当有 0.1 mol K 通过离子交换膜,即当电极 Y 有 0.1mol 电子转移,根据电极反应分析,生成

31、0.05mol 氢气,即标准状况下气体 1.12 L,故正确。故选 D。22.将镉(Cd)浸在氯化钴(CoCl 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aq)Cd(s)=Co(s)Cd 2+(aq)(aq 表示溶液),如将该反应设计为如图的原电池,则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 Cd 作负极,Co 作正极B.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C. 甲池中盛放的是 CdCl2溶液,乙池中盛放的是 CoCl2溶液D. 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 Co2+(aq)Cd(s)=Co(s)Cd 2+(aq)(aq 表示溶液)中钴得到电子发生

32、还原反应,则钴为正极,Cd 作负极,故正确;B.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正确;C. 甲池中镉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为 CdCl2溶液,乙池中盛放的是CoCl2溶液,故正确;D. 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极向负极移动,实现闭合回路,电子不能从盐桥通过,故 D 错误。故选 D。- 13 -【点睛】在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金属做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区域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区域移动。23.如图为铅蓄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N 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PbO2SO 424H 2e

33、 =PbSO42H 2OB. 放电时, c(H2SO4)不变,两极的质量增加C.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PbSO42e =PbSO 42D. 充电时,若 N 连电源正极,则该极生成 PbO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铅蓄电池中 Pb 是负极二氧化铅是正极,A 不正确;放电时消耗硫酸,所以硫酸的浓度降低,B 不正确;充电相当于是放电的逆过程,所以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PbSO4+2H2O2e PbO 2+SO42 +4H ,C 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D。考点:考查铅蓄电池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放电和充电的关系,然后结合题干灵活分析即可,该题学生不难

34、得分。24.一定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0.1mol 碱式碳酸铜Cu 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的电子数为( )A. 0.4mol B. 0.5mol C. 0.6mol D. 0.8mol【答案】C【解析】【详解】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入 0.1mol 碱式碳酸铜相当于加入 0.2mol 氧化铜 0.1mol 水,根据生成物可知,阴极上铜离子和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根据铜原子和氢原子守恒得阴极上析出铜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35、,氢气- 14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2+0.12=0.6mol,故选 C。【点睛】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入 0.1mol 碱式碳酸铜相当于加入 0.2mol 氧化铜 0.1mol 水,根据生成物可知,阴极上铜离子和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根据铜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可。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25.当前能源危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1)下列做法有利于能源“开源节流”的是_(填字母)。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

36、的能源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减少资源消耗,加大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则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_(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 H_。(3)已知:N 2、O 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 946 kJ/mol、497kJ/mol。N 2(g)O 2(g)=2NO(g) H180kJ/mol。N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kJ/mol。

37、(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 CO 除去 NO 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5)已知 Na2SO410H2O Na2SO4nH2O(10 n)H2O。将装有芒硝(Na 2SO410H2O)的密闭聚乙烯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就能达到白天蓄热,使室内保持较低温度,晚上把白天所蓄的热量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的目的。则白天和晚上的能量转化方式是白天将_能转- 15 -化为_能,晚上将_能转化为_能。【答案】 (1). ACD (2). 石墨 (3). 393.5 kJmol-1 (4). 631.5 (5). 2NO(g)2CO(g)=N 2(g)2CO 2(g) H746 kJmol -1

38、(6). 热 (7). 化学 (8).化学 (9). 热【解析】【详解】(1)只要能减少化石燃料等资源的使用都属于开源节流,ACD 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选 ACD。(2)图像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说明石墨稳定,图像分析 1mol 石墨完全燃烧生成 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 110.5+283.0=393.5kJ。 (3)根据氮气和氧气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 946 kJ/mol、497kJ/mol 和 N2(g)O 2(g)=2NO(g) H180kJ/mol,可设一氧化氮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x,则有 94

39、6+497-2x=180,x= 631.5; (4). C(石墨,s)+O 2(g)=CO2(g) H-393.5 kJmol-1C(石墨,s)+ O2(g)=CO(g) H+-11.05kJmol -1 N 2(g)+O2(g)=2NO(g) H+180 kJmol-1,由盖斯定律分析,方程式2-2-得2NO(g)2CO(g)=N 2(g)2CO 2(g) H746 kJmol-1 。 (5)白天吸收热量,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晚上再把白天所蓄的热量放出,即释放热量,将化学能变为热能。26.50 mL 0.50 molL-1 盐酸与 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在图示的

40、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倒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_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 (填“偏 大” 、 “偏小”或“无影响”)。(5)实验中改用 60 mL 0.50 molL-1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所求中和热- 16 -_(填“变大” 、 “

41、变小”或“不变” )(6)用 50 mL 0.50 molL-1 CH3COOH 溶液(已知 CH3COOH 电离时吸热)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填“偏大” 、 “偏小”或“无影响”)【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 (3). C (4). 偏小 (5). 变大 (6). 不变 (7). 偏小【解析】【详解】(1)由量热器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仪器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3)为了能准确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所以需要将氢氧化钠溶液一次加入,选 C。

42、(4). 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损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 60 mL 0.50 molL-1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都是强酸和强碱生成 1mol 水时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改用 60 mL 0.50 molL-1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中和热数值不变。(6). 用 50 mL 0.50 molL-1 CH3COOH 溶液,因为 CH3COOH 电离时吸热,

43、所以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点睛】抓住中和热的测定的实验关键为保温隔热,填满碎纸条和盖硬纸板等都为保温。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但是使用弱酸或弱碱,因为存在电离吸热问题,会使结果偏小。27.(1)高铁酸钾(K 2FeO4)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而且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若维持电流强度为 1 A,电池工作十分钟,理论上消耗 Zn_ 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F96500 Cmol -1)。盐桥中盛有饱和 KCl 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_(填“

44、左”或“右”)移动;若用阳离- 17 -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_(填“左”或“右”)移动。下图为高铁电池和常用的高能碱性电池的放电曲线,由此可得出高铁电池的优点有_。(2)有人设想以 N2和 H2为反应物,以溶有 A 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A 是_。(3)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测定汽车尾气中 CO 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 O2 可以在固体介质 NASICON (固溶体)内自由移动,工作时 O2 的移动方向_(填“从 a 到 b”或“从 b 到 a”),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45、FeO424H 2O3e =Fe(OH)35OH (2). 0.2 (3). 右 (4). 左 (5). 使用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 (6). N 28H 6e =2NH4+ (7). 氯化铵(或NH4Cl) (8). 从 b 到 a (9). COO 2 2e =CO2【解析】【详解】(1) 根据电池装置,锌做负极,碳为正极,高铁酸钾的氧化性很强,正极上高铁酸钾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电极反应为 FeO424H 2O3e =Fe(OH)35OH ;若维持电离强度为 1A,电池工作十分钟,通过的电子为 ,则理论消耗锌的质量为= 0.2g。盐桥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起的作用是使两个- 18 -

46、半电池连成一个通路,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起到平衡电荷、构成闭合回路的作用,放电时盐桥中氯离子向右移动,用某种高分子材料制成阳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则钾离子向左移动。由图可知高铁电池的优点有使用时间长、工作电压稳定。 (2)该电池的本质反应是合成氨的反应,电池中氢气失去电子,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氮气得到电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反应为 N28H 6e =2NH4+,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铵。(3)根据图可知,一氧化碳和空气形成燃料电池,一氧化碳失去电子和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OO 2 2e =CO2,所以一氧化碳所在极为负极,通入空气的

47、一极为正极,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工作时氧离子的移动方向为从 b 到 a。【点睛】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子在导线中从负极移向正极。28.纳米级 Cu2O 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科学家的不断关注,下列为制取 Cu2O 的三种方法:方法 用碳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 CuO方法 电解法,原理为 2CuH 2O Cu2OH 2方法 用肼(N 2H4)还原新制的 Cu(OH)2(1)工业上常用方法和方法制取 Cu2O 而很少用方法,其原因是_ 。(2)方法利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 OH 的浓度而制备纳米 Cu2O,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 ;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112mL(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通过离子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51538-1998 Testing of lubricants - Testing of resistance of refrigerator oils to ammonia《润滑剂试验 冷冻机油耐氨性能的试验》.pdf DIN 51538-1998 Testing of lubricants - Testing of resistance of refrigerator oils to ammonia《润滑剂试验 冷冻机油耐氨性能的试验》.pdf
  • DIN 5154-1973 Chisel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錾子 技术规范》.pdf DIN 5154-1973 Chisel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錾子 技术规范》.pdf
  • DIN 5155-1973 Chisels denominations《錾子 名称》.pdf DIN 5155-1973 Chisels denominations《錾子 名称》.pdf
  • DIN 51551-1-2009 Testing of lubricants and liquid fuels -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bon residue - Part 1 Conradson method《润滑剂和液体燃料的测试 炭渣的测定 第1部分 Conradson方法》.pdf DIN 51551-1-2009 Testing of lubricants and liquid fuels - Determination of the carbon residue - Part 1 Conradson method《润滑剂和液体燃料的测试 炭渣的测定 第1部分 Conradson方法》.pdf
  • DIN 51554-1-1978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Test of susceptibility to ageing according to Baader Purpose sampling ageing《矿物油的检验 用巴德(Baader)法试验对老化的敏感度 目的、取样、老化试验》.pdf DIN 51554-1-1978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Test of susceptibility to ageing according to Baader Purpose sampling ageing《矿物油的检验 用巴德(Baader)法试验对老化的敏感度 目的、取样、老化试验》.pdf
  • DIN 51554-2-1978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test of susceptibility to ageing according to Baader testing at 110 C《矿物油的检验 用巴德(Baader)法试验对老化的敏感度 110℃试验》.pdf DIN 51554-2-1978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test of susceptibility to ageing according to Baader testing at 110 C《矿物油的检验 用巴德(Baader)法试验对老化的敏感度 110℃试验》.pdf
  • DIN 51554-3-1978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Test of susceptibility to ageing according to Baader Testing at 95 C《矿物油检验 用巴德(Baader)法试验对老化的敏感度 95℃试验》.pdf DIN 51554-3-1978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Test of susceptibility to ageing according to Baader Testing at 95 C《矿物油检验 用巴德(Baader)法试验对老化的敏感度 95℃试验》.pdf
  • DIN 51558-2-2017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ization number - Part 2 Color-indicator titration insulating oils《矿物油检验 中和值的测定 第2部分 颜色指示剂滴定法 绝缘油》.pdf DIN 51558-2-2017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 Determination of neutralization number - Part 2 Color-indicator titration insulating oils《矿物油检验 中和值的测定 第2部分 颜色指示剂滴定法 绝缘油》.pdf
  • DIN 51559-1-2009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 Determination of the saponification number - Part 1 Saponification numbers above 2 color-indicator titration《矿物油的测试 皂化值的测定 第1部分 用颜色指示剂滴定法.pdf DIN 51559-1-2009 Testing of mineral oils - Determination of the saponification number - Part 1 Saponification numbers above 2 color-indicator titration《矿物油的测试 皂化值的测定 第1部分 用颜色指示剂滴定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