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1 劝学(节选)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所以”的意思;通假字的辨识。 3.背诵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全文。,基础整合,重点突破,随堂训练,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郯子之徒 日与其徒上高山,孔子师郯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一世之雄也,小学而大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解析 C项均为本来。 A项同伙,一类人/随从。 B项以为师/有技艺的人。 D项丢弃/遗弃。,A.,B.,C.,D.,1,
2、2,3,4,5,6,7,8,使之然也 其声呜呜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纵一苇之所如,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圣人无常师 无贵无贱,解析 B项均为曾经。 A项赶得上/往。 C项没有/无论。 D项这样/的样子。,A.,B.,C.,D.,1,2,3,4,5,6,7,8,学不可以已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以为轮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游于是乎始 于是饮酒乐甚,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哀吾生之须臾,解析 D项均为片刻,形容时间短暂。 A项同今天的“可以”/可以用。 B项把制成/认为。 C项从此/同今天的“于是”。,A.,B.,C.,D.,1,2,3,4,5,6,7,8,2.下列各组句子中,
3、加颜色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金就砺则利 颓然就醉,逝者如斯 斯天下之民至焉,虽有槁暴 虽一毫而莫取,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解析 B项这/那么,则。 A项接近,到。 C项即使。 D项凭借。,A.,B.,C.,D.,1,2,3,4,5,6,7,8,3.下列各项中,加颜色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用心一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 A项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B项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2,3,4,5,6,7,8, A.今之众人
4、B.凌万顷之茫然 C.驾一叶之扁舟 D.颓然就醉,解析 A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B项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D项古义:倒塌,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1,2,3,4,5,6,7,8,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知日之入,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解析 C项均为意动用法,以为师。 A项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东进。 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太阳。 D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但意思不同,不及/攻下。,A.,B.,C
5、.,D.,1,2,3,4,5,6,7,8,故木受绳则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风雨兴焉,生乎吾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假舟楫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 D项均为“的人”。 A项就/却。 B项代词,之/兼词,于此。 C项在/词尾,“的样子”。,A.,B.,C.,D.,1,2,3,4,5,6,7,8,5.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字的意思和用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 不拘于时,学于余_ 寄蜉蝣于天地_,于,其曲中规_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 其皆出于此乎_ 其可怪也欤_ 吾其还也_,其,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对于,介词,被;介词,向,
6、介词,在,第三人称代词,它的,指示代词,那、那些,第三人称代词,他,副词,表揣度,大概、恐怕,副词,表感叹,真是(一说表反问,难道),副词,表婉商,还是,1,2,3,4,5,6,7,8,6.指出下面一组句子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何以知之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答案 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宾语。,1,2,3,4,5,6,7,8,7.翻译下列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_ 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 _,1,2,3,4,5,6,7,8,所以木头用墨
7、绳量过就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要点:就;博学;“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而),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向上可以吃尘土,向下可以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要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词作状语;“用心”,古今异义词),译文:_ _,译文:_ _,(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真糊涂呀!(要点:身,则,耻),(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我)认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常态的,我全都享有(游览遍了),
8、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特卓立。(要点:凡是,山水有异态者,未始),(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朋友也知道那江水与月亮吗?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却始终不曾流逝;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却终究没有增减。(要点:而,卒,大意对),1,2,3,4,5,6,7,8,译文:_,8.在横线处填入所缺的字。 虽 槁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吾尝 而望 ,不如登高之博见 。 蟹六 而二 ,非蛇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也。 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位 则足羞,官 则近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 浩浩乎如 虚 风。 舳 千里
9、,旌旗 空, 酒临江,横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寄 于天地,渺 海之一 。 取之无 ,用之不竭。,有,暴,跂,矣,也,跪,螯,鳝,躁,受,授,盛,谀,齿,冯,御,舻,蔽,槊,蜉蝣,沧,粟,禁,1,2,3,4,5,6,7,8,酾,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2.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为“读”。,积累
10、文化常识,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记。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艺。传,古代解释六经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5.壬戌之秋 壬戌:这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壬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故称“甲
11、子”六十一循环。,6.七月既望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7.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位于北方七宿之首,由六颗星组成,位于中天偏南,形似斗杓,相对于北斗而称南斗。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8.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促,仅数小时,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
12、短促。,重点突破,(一)“而”字用法辨析 1.请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而”字的用法。 吾尝跂而望矣 吾从而师之 则群聚而笑之 顺流而东也 耳得之而为声 到则披草而坐 穷山之高而止 箕踞而遨,答案 表承接:。表修饰:。,“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表承接关系和表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那如何区别它们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其次,可以
13、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2.下列各组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解析 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017年天津卷第9题C项),答案 相同,解析 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2016年浙江卷第17题D项),答案 相同,(二)“所以”的理解 3.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以游目骋怀
14、,足以极视听之娱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贼)必于渡淮之所以火标之,答案 中的“所以”是“的办法”或“用来的”。 中的“所以”皆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而中的“所以”则是两个词,“所”,的地方;“以”,用(火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固定结构,有表示原因和凭借两个意思。但也有例外,如上面。总之,需结合语境灵活辨析。,4.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15、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 机:吉凶之兆。,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译文:_ _,“以”是介词,把;“所以”是古今异义词,“的地方”“的原因”;“异乎俗”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乎”是介词,与、和。,(三)如何辨识通假字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君子生非异也: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_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生”同“性”,“受”同“授”
16、,“趣”同“趋”,“冯”同“凭”,构成通假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有一偏旁相同。,6.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试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_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_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_ 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_,“取”同“娶”,“炎”同“焰”,“陵”同“凌”,“或”同“惑”,“傥”同“倘”,随堂训练,译文:_ _,译文:_ _,1.翻译下列句子。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要点:“僇”同“戮”,刑辱;恒,常常),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驾着一只小船,(在
17、这里)举起酒杯相互劝酒。(要点:“尊”同“樽”,酒杯;属,劝),译文:_ _,译文:_ _,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中的通假字和“所以”一词。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要点:判断句;“振”同“赈”,赈济,救济),土工洊(ji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要点:“罢”同“疲”,疲劳;于,表被动;所以,用来的),辨识通假字,有一个语境前提,就是用该字来解释,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毫不相干,或者用该字在句中无法解释,这时,就有可能通假了。再根据音同音近或形近原则,就可大致推断出本字了。,总结,